一种气液分离排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7226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排污系统,包括:壳体,被构造成具有一个多个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腔体结构;若干分离装置,对进入到壳体内的气液混合物做分离;壳体内开设有低压气液分离腔、第一高压气液分离腔及第二高压气液分离腔;第一高压气液分离腔和第二高压气液分离腔串联以使得从第一高压气液分离腔内流出的气流进入到第二高压气液分离腔内;分离装置包括:第三分离装置,设于第二高压气液分离腔内;第三分离装置包括:筛板,设于高压气液混合物的流道上;第一螺纹板,与第二高压气液分离腔内壁相接触;高压气液混合物从筛板上通过在筛板顶部产生第一凝结区后流至第一螺纹板处产生第二凝结区以实现气液的多次分离。生第二凝结区以实现气液的多次分离。生第二凝结区以实现气液的多次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分离排污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排污阀
,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排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排污系统是将气液混合物中的污渍排出,现有的方式都是将气液混合物液化,污渍便会随着液体一起向外排出的过程。
[0003]气液混合物分为高压和低压两种情况,高压气液混合物由于压力高流速快,混合物快速的从排污系统中经过,并不能很好的对混合物做分离,气液分离效果不彻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液分离排污系统。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液分离排污系统,包括:壳体,被构造成具有一个多个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腔体结构;若干分离装置,对进入到壳体内的气液混合物做分离;壳体内开设有低压气液分离腔、第一高压气液分离腔及第二高压气液分离腔;第一高压气液分离腔和第二高压气液分离腔串联以使得从第一高压气液分离腔内流出的气流进入到第二高压气液分离腔内;分离装置包括:第三分离装置,设于第二高压气液分离腔内;第三分离装置包括:筛板,设于高压气液混合物的流道上;第一螺纹板,与第二高压气液分离腔内壁相接触;高压气液混合物从筛板上通过在筛板顶部产生第一凝结区后流至第一螺纹板处产生第二凝结区以实现气液的多次分离。
[0007]进一步的,第三分离装置还包括:输气管,设于第二高压气液分离腔内;分布器,设于输气管底部;筛板设于输气管内,第一螺纹板设于输气管侧壁上。
[0008]进一步的,筛板倾斜设置。
[0009]进一步的,输气管内设有扇叶使得高压气液混合物从输气管内经过时带动输气管转动。
[0010]进一步的,分布器包括:第一连接杆,设于输气管内;布气盘,设于第一连接杆底部;布气盘上设有将高压气液混合物引导至第一螺纹板处的导流面。
[0011]进一步的,出气口包括:第一出气口,设于第二高压气液分离腔侧壁上;第一出气口设于第一螺纹板上方。
[0012]进一步的,输气管上设有连接盘,第二高压气液分离腔内设有凸台,凸台上设有第一缺口,连接盘上设有第二缺口,连接盘设于第一出气口下方。
[0013]进一步的,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一分离装置,设于低压气液分离腔内;第二分离装置,设于第一高压气液分离腔内;第一分离装置和第二分离装置结构相同。
[0014]进一步的,壳体上还设有与低压气液分离腔相通的第一输液腔、与第二高压气液
分离腔相通的第二输液腔、与第一高压气流分离腔相通的第三输液腔、连通第二输液腔和第三输液腔的第一连接腔及与第一输液腔和第一连接腔相通的第一出液管。
[0015]进一步的,气液分离排污系统还包括:密封块,用于阻断第一连接腔和第一出液管;电磁阀,用于阻断第一输液腔和第一出液管;壳体上还设有用于推动密封块移动的增压腔。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高气液混合物充分分离的气液分离排污系统。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0018]另外,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0019]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排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排污系统的第二高压气液分离腔的剖视图;
[0022]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排污系统的输气管处的放大图;
[0023]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排污系统的第一分离装置处的放大图;
[0024]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排污系统的密封块处的放大图;
[0025]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排污系统的中转腔处的剖视图;
[0026]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排污系统的中转腔处的放大图;
[0027]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排污系统的第二高压气液分离腔的剖视图;
[0028]图9为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排污系统的活动管处的放大图;
[0029]图10为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排污系统的导流块处的放大图;
[0030]图11为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排污系统的连接盘的俯视图;
[0031]图1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种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排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3为图12所示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排污系统的第二高压气液分离腔的剖视图;
[0033]图14为图12所示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排污系统的输气管处的放大图。
[0034]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0035]101、壳体;101a、第一进气口;101b、第二出气口;101c、第二进气口;101d、第一出气口;101e、第二连接腔;101f、增压腔;101g、凸台;101h、第一连接腔;101i、中转腔;101j、低压气液分离腔;101k、第一高压气液分离腔;101l、第二高压气液分离腔;102、电磁阀;103、第一出液管;104、输气管;1041、第一螺纹板;1042、连接盘;1043、扇叶;105、筛板;106、分布器;1061、第一连接杆;1062、布气盘;1063、第二连接杆;107、第一圆环;108、第二圆环;1081、锥形环;109、螺纹环;1091、过滤件;110、第二出液管;1101、环形板;111、密封块;
[0036]201、输液管;202、第一连接杆;202a、通腔;202b、活动槽;203、输气管;203a、出液口;2031、凸环;2032、连接盘;2032a、第二缺口;20321、挡块;204、活动管;2041、支撑弹簧;
205、浮球;206、连接架;2061、导流块;207、壳体;207a、排液口;208、电磁铁;
[0037]301、架体;302、第一管体;303、第二管体;304、第三管体;305、安装块;306、固定件;307、第二连接管;3071、固定块;308、固定环;309、第一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39]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排污系统,包括:壳体,被构造成具有一个多个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腔体结构;若干分离装置,对进入到壳体内的气液混合物做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开设有低压气液分离腔、第一高压气液分离腔及第二高压气液分离腔;所述第一高压气液分离腔和所述第二高压气液分离腔串联以使得从第一高压气液分离腔内流出的气流进入到第二高压气液分离腔内;所述分离装置包括:第三分离装置,设于所述第二高压气液分离腔内;所述第三分离装置包括:筛板,设于高压气液混合物的流道上;第一螺纹板,与所述第二高压气液分离腔内壁相接触;高压气液混合物从筛板上通过在筛板顶部产生第一凝结区后流至第一螺纹板处产生第二凝结区以实现气液的多次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离装置还包括:输气管,设于所述第二高压气液分离腔内;分布器,设于所述输气管底部;所述筛板设于所述输气管内,所述第一螺纹板设于所述输气管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筛板倾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内设有扇叶使得高压气液混合物从所述输气管内经过时带动所述输气管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器包括:第一连接杆,设于所述输气管内;布气盘,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敏华刘启亮邵中魁王俊施德钔张莉张永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洛森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