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外光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698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紫外光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原料包括UV固化树脂A,UV固化树脂B,活性单体,活性表层纳米改性剂等;所述UV固化树脂A为一种快速固化的UV树脂。制备方法为:在高速分散机中加入所述流平剂、润湿剂、消泡剂与活性表层纳米改性剂,分散后降低转速,加入所述UV固化树脂A、UV固化树脂B、活性单体、光引发剂、表层助干助剂,继续分散,混合均匀,即得到紫外光涂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涂膜后经365nmU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紫外光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紫外光涂层及其制备方法,该紫外光涂层特别适用于UV

LED光源照射固化。

技术介绍

[0002]紫外光固化涂料(也称UV光固化涂料),是指利用紫外光的能量引发涂料中UV树脂进行交联固化反应,通过形成化学键实现涂层的固化成膜。它是一种基辐照固化技术的环保型涂料,能够在紫外光照射下迅速交联固化形成涂膜。相较于传统树脂具有固化速度快、有机挥发组分排放少、固化温度低、环保节能、涂层性能优异等特点。UV

LED光源固化的涂层中树脂发生交联聚合反应,生成的涂膜固化物色泽艳丽、晶莹剔透饱满、变幻无穷,广泛应用在等
与普通UV光源固化方式相比,UV

LED光源具有发光效率高、寿命长、反应速度快、放热少、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已逐渐替代普通UV光源。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木器涂层、汽车、通讯、消费电子3C等领域。
[0003]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光学镜片,以及显示器等产品使用过程中,存在耐磨性不佳等技术问题,通过添加耐磨材料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涂层的耐磨性,但往往导致涂层的透明性大大下降等问题,限制了其高端应用。
[0004]基于以上背景,需要发展一种可快速固化、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透明性好的紫外光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用UV

LED光源能快速固化、同时具有高光泽,不添加剥离剂就能实现的可剥效果好的紫外光涂层。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紫外光涂层,按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以下组份:
[0008][0009][0010]其中,所述UV固化树脂A的化学结构如式Ⅰ所示:
[0011][0012]式Ⅰ中,B为m为1

30范围内的整数,n为1

30范围内的整数;
[0013]所述UV固化树脂B为两官能度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
[0014]优选地,所述的UV固化树脂A按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以下组份:
[0015][0016]更优选地,所述UV固化树脂A的制备方法为:将甲基含氢硅油、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加入到容器中,再加入阻聚剂,通入保护气体,搅拌并加热,升温至60~80℃,加入催化剂,恒温搅拌3~5h,停止加热,降温至室温,即得所述UV固化树脂A。
[0017]优选地,所述的活性单体为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四氢呋喃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2)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二

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三(2

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3)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3)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4)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丙烯酸异冰片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2)丙氧化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15)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单体、烷氧基丙烯酸酯、碳酸单丙烯酸酯、咪唑基单丙烯酸酯、环碳酸酯单丙烯酸酯、环氧硅酮单体、硅酮类丙烯酸酯及乙烯基醚类单体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18]优选地,所述的流平剂为迪高Tego Glide 410、德国BYK毕克BYK

UV3510、BYK

341、BYK

344、BYK

345、BYK

346、BYK

347、BYK

348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润湿剂为美国陶氏公司的NP

100、德国BYK 333流平剂或两种的混合物;所述的消泡剂为德国BYK毕克BYK

024、BYK

025、BYK

035、BYK

037、BYK

038、BYK

044、BYK

038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光引发剂为巴斯夫Irgacure1173、Irgacure 184D、Irgacure TPO、Irgacure 369、Irgacure 651、Irgacure 379、Irgacure 819、Irgacure 907、大分子光引发剂Esacure KIP 150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表层助干助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活性胺P115按质量比1: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的活性表层纳米改性剂为上海玖特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活性表层纳米改性剂ACCS18。
[0019]优选地,所述的紫外光涂层按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以下组份:
[0020][0021][0022]所述UV固化树脂A的制备方法为:以重量份数计,将20份甲基含氢硅油和10份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按加入到容器中,再加入0.005的阻聚剂,通入保护气体,搅拌并加热,升温至60℃,加入0.03份催化剂,恒温搅拌3h,停止加热,降温至室温,即得所述UV固化树脂A;
[0023]所述的UV固化树脂B为两官能度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
[0024]所述的活性单体为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四氢呋喃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按质量比0.1:0.5:3:3组成的混合物;
[0025]所述的流平剂为迪高Tego Glide 410;
[0026]所述的润湿剂为美国陶氏公司的NP

100;
[0027]所述的消泡剂为德国BYK

035、BYK

037按质量比0.8:1组成的混合物;
[0028]所述的光引发剂为巴斯夫Irgacure 1173、Irgacure 184D、Irgacure TPO按质量比1:1:1组成的混合物;
[0029]所述的表层助干助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活性胺P115按质量比1:1组成的混合物;
[0030]所述的活性表层纳米改性剂为上海玖特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活性表层纳米改性剂ACCS18。
[0031]优选地,所述的紫外光涂层按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以下组份:
[0032][0033]所述UV固化树脂A的制备方法为:以重量份数计,将60份甲基含氢硅油和20份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加入到容器中,再加入0.01份的阻聚剂,通入保护气体,搅拌并加热,升温至80℃,加入0.05份催化剂,恒温搅拌5h,停止加热,降温至室温,即得所述UV固化树脂A。
[0034]所述的UV固化树脂B为两官能度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
[0035]所述的活性单体为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四氢呋喃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按质量比1:1: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紫外光涂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以下组份:其中,所述UV固化树脂A的化学结构如式Ⅰ所示:式Ⅰ中,B为m为1

30范围内的整数,n为1

30范围内的整数;所述UV固化树脂B为两官能度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光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V固化树脂A按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以下组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紫外光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UV固化树脂A的制备方法为:将甲基含氢硅油、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加入到容器中,再加入阻聚剂,通入保护气体,搅拌并加热,升温至60~80℃,加入催化剂,恒温搅拌3~5h,停止加热,降温至室温,即得所述UV固化树脂A。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光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单体为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四氢呋喃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2)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二

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三(2

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3)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3)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4)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丙烯酸异冰片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2)丙氧化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15)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单体、烷氧基丙烯酸酯、碳酸单丙烯酸酯、咪唑基单丙烯酸酯、环碳酸酯单丙烯酸酯、环氧硅酮单体、硅酮类丙烯酸酯及乙烯基醚类单体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光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平剂为迪高Tego Glide410、德国BYK毕克BYK

UV3510、BYK

341、BYK

344、BYK

345、BYK

346、BYK

347、BYK

348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润湿剂为美国陶氏公司的NP

100、德国BYK 333流平剂或两种的混合物;所述的消泡剂为德国BYK毕克BYK

024、BYK

025、BYK

035、BYK

037、BYK

038、BYK

044、BYK

038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光引发剂为巴斯夫Irgacure1173、Irgacure 184D、Irgacure TPO、Irgacure 369、Irgacure 651、Irgacure 379、Irgacure819、Irgacure 907、大分子光引发剂Esacure KIP 150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表层助干助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活性胺P115按质量比1: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的活性表层纳米改性剂为上海玖特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活性表层纳米改性剂ACCS18。6.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强顾一凡李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