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橘桔姜草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662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橘桔姜草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品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成分:橘皮、桔梗、干姜和甘草。一种橘桔姜草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原药预处理、原药纳米化、生物特征频谱测定、微中药载体化、制粒加工、压片、检测和包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超微粉碎技术将原药材进行粉碎,使之达到微中药级,使得植物药材的细胞壁被打碎,达到细胞及亚细胞级水平,细胞内有效成分、化合物显露出来,从而发挥其药物活性。药物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橘桔姜草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品
,具体为一种橘桔姜草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来源于其生物活性部位或活性化学组成。但生物机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中药产生的药理效应不能唯一归功于该药物特有的化学组成,还与药物的状态有关。改变药物的单元尺寸是改变药物物理状态十分有效的方法。将药物的单元尺寸减至纳米尺度则药物活性和生物利用度就可能得到大幅提高,并可能产生新的药效。
[0003]目前,市场上存在许多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的药物,但是大多以“熬”的方式提取有效成分,不能高效获取有效成分,同时缺乏定量化,中药的使用以口服、外敷为主,必须经由消化系统,到达其他组织时效果将大幅度减弱。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橘桔姜草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橘桔姜草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许多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的药物大多以“熬”的方式提取有效成分,不能高效获取有效成分,同时缺乏定量化,中药的使用以口服、外敷为主,必须经由消化系统,到达其他组织时效果将大幅度减弱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橘桔姜草咀嚼,所述橘桔姜草咀嚼片包括以下成分:橘皮、桔梗、干姜和甘草。
[0006]优选的,所述橘皮、桔梗、干姜和甘草的比例为1:0.5:1:1。
[0007]一种橘桔姜草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原药预处理:取原药材橘皮、桔梗、干姜和甘草,分别进行清洗处理,将洗净的原药材放入流化床干燥机内进行干燥处理,原药材从进料口进入机内,干燥的原药材由排料口排出;
[0009]S2原药粉碎:将S1中干燥处理后的原材料通过超微粉碎技术放入高湍流粉碎机进行粉碎,使之达到微中药级;
[0010]S3生物特征频谱测定:将S2中得到的微中药进行生物特征频谱测定,以确保微中药生物偏性不会被破坏;
[0011]S4微中药载体化:将S3中通过测定的原材料通过固体分散法、包合法、微乳化法或脂质体合成法进行提取;
[0012]S5制粒加工:将S4中的载体化药物与辅料一同放入容器中,混合均匀,制成药物颗粒;
[0013]S6压片:将S5中的药物颗粒放入压片机中进行压片成型,制成药片;
[0014]S7检测:将S6中的药片进行安全质量检测;
[0015]S8包装:将S7中检测合格的药片进行包装。
[0016]优选的,S4中对粉碎后的原材料进行固体分散法的步骤为:将粉碎后的原材料与甘露糖共同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并对溶剂进行加热,蒸去有机溶剂后使药物与甘露糖同时析出,得到药物与甘露糖混合而成的共沉淀物,将共沉淀物干燥后获得药物粒子,药物以微粉、微晶或分子态均匀分散在无生理活性的甘露糖中;对药物包埋于不同性质的高分子聚合物中,可形成速释型或缓释型固体分散物。
[0017]优选的,S4中对粉碎后的原材料进行包合法的步骤为:取β环糊精加入 2~5倍量的水混合,研匀,将粉碎后的原材料加入β环糊精,充分研磨至成糊状物,通过10~40度低温干燥后,用适宜的有机溶剂洗净,再干燥即得主
ꢀ‑
客体包合物,形成药物粒子。
[0018]优选的,S4中对粉碎后的原材料进行微乳化法的步骤为:将乳化剂溶于水中,在激烈搅拌下将油相加入,得到O/W型乳液;将粉碎后的原材料与O/W 型乳液混合而得胶体分散系统。
[0019]优选的,S4中对粉碎后的原材料进行脂质体合成法的步骤为:将磷脂与胆固醇等类脂质及粉碎后的原材料共溶于乙醚中制成药液,在磁力搅拌条件下将此药液用注射器缓缓注入加热至5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不断搅拌至乙醚除尽,制得大多孔脂质体,纳米脂质体的药物以微中药级分散于脂质体双分子层中。
[0020]优选的,S5的辅料中矫味剂选择甘露醇和山梨醇;黏合剂选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乙醇溶液。
[0021]优选的,S4中药物在载体中的粒径小于100nm,且S4中固体分散技术所用的有机溶液可选择氯仿、无水乙醇、95%乙醇、丙酮等。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本专利技术通过超微粉碎技术将原药材进行粉碎,使之达到微中药级,使得植物药材的细胞壁被打碎,达到细胞及亚细胞级水平,细胞内有效成分、化合物显露出来,从而发挥其药物活性,同时对微中药级药物进行生物特征频谱测定,从而确保微中药生物偏性不会被破坏。
[0024](2)本专利技术通过高效技术提取,实现微中药级载体负载,通过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微乳化技术或脂质体合成技术将微中药级药物载体化,使得药物在载体中的粒径小于100nm,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强药物作用的靶向性,同时保证有效成分的高效吸收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橘桔姜草咀嚼,所述橘桔姜草咀嚼片包括以下成分:橘皮、桔梗、干姜和甘草。
[0027]橘皮、桔梗、干姜和甘草的比例为1:0.5:1:1。
[0028]一种橘桔姜草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9]S1原药预处理:取原药材橘皮、桔梗、干姜和甘草,分别进行清洗处理,将洗净的原药材放入流化床干燥机内进行干燥处理,原药材从进料口进入机内,干燥的原药材由排料口排出;
[0030]S2原药粉碎:将S1中干燥处理后的原材料通过超微粉碎技术放入高湍流粉碎机进行粉碎,使之达到微中药级,使得植物药材的细胞壁被打碎,达到细胞及亚细胞级水平,细胞内有效成分、化合物显露出来,从而发挥其药物活性;
[0031]S3生物特征频谱测定:将S2中得到的微中药进行生物特征频谱测定,以确保微中药生物偏性不会被破坏;
[0032]S4微中药载体化:将S3中通过测定的原材料通过固体分散法、包合法、微乳化法或脂质体合成法进行提取,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强药物作用的靶向性,同时保证有效成分的高效吸收利用;
[0033]S5制粒加工:将S4中的载体化药物与辅料一同放入容器中,混合均匀,制成药物颗粒;
[0034]S6压片:将S5中的药物颗粒放入压片机中进行压片成型,制成药片;
[0035]S7检测:将S6中的药片进行安全质量检测;
[0036]S8包装:将S7中检测合格的药片进行包装。
[0037]S2中原药粒径为小于1μm。
[0038]S3中对粉碎后的原材料进行固体分散法的步骤为:将粉碎后的原材料与甘露糖共同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并对溶剂进行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橘桔姜草咀嚼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橘桔姜草咀嚼片包括以下成分:橘皮、桔梗、干姜和甘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橘桔姜草咀嚼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橘皮、桔梗、干姜和甘草的比例为1:0.5:1:1。3.一种橘桔姜草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原药预处理:取原药材橘皮、桔梗、干姜和甘草,分别进行清洗处理,将洗净的原药材放入流化床干燥机内进行干燥处理,原药材从进料口进入机内,干燥的原药材由排料口排出;S2原药粉碎:将S1中干燥处理后的原材料通过超微粉碎技术放入高湍流粉碎机进行粉碎,使之达到微中药级;S3生物特征频谱测定:将S2中得到的微中药进行生物特征频谱测定,以确保微中药生物偏性不会被破坏;S4微中药载体化:将S3中通过测定的原材料通过固体分散法、包合法、微乳化法或脂质体合成法进行提取;S5制粒加工:将S4中的载体化药物与辅料一同放入容器中,混合均匀,制成药物颗粒;S6压片:将S5中的药物颗粒放入压片机中进行压片成型,制成药片;S7检测:将S6中的药片进行安全质量检测;S8包装:将S7中检测合格的药片进行包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橘桔姜草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原药粒径为小于1μ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橘桔姜草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对粉碎后的原材料进行固体分散法的步骤为:将粉碎后的原材料与甘露糖共同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并对溶剂进行加热,蒸去有机溶剂后使药物与甘露糖同时析出,得到药物与甘露糖混合而成的共沉淀物,将共沉淀物干燥后获得药物粒子,药物以微粉、微晶或分子态均匀分散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然胡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纳元宁波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