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撑组件及具有该内撑组件的绕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6484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内撑组件及具有该内撑组件的绕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内撑组件包括撑缩构件和内撑构件,管部和形成于管部的一端,且径向受压后可撑缩的至少两撑缩爪,管部形成一容纳通道,至少两撑缩爪合围形成与容纳通道连通的一撑缩空间,内撑构件包括撑爪元件和内撑主体,内撑主体形成于撑爪元件的一端,至少部分撑爪元件的径向尺寸大于撑缩空间的径向尺寸,至少部分撑爪元件的径向尺寸与撑缩空间的径向尺寸差值大于撑缩爪外壁与筒状构件形成内部通道的侧壁之间的截面尺寸差值,内撑主体被内置于容纳通道,并可沿容纳通道延伸方向移动,且在内撑主体移动时,撑爪元件可在进入撑缩空间而撑开撑缩爪的状态和移离撑缩空间而使撑缩爪收缩的状态之间转换。使撑缩爪收缩的状态之间转换。使撑缩爪收缩的状态之间转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撑组件及具有该内撑组件的绕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筒状构件内撑器械领域,尤其涉及内撑组件及具有该内撑组件的绕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筒状构件是一种常见的机械构件,筒状构件的中部中空,而且在某些领域,经常需要对筒状构件的外壁进行预定的操作。这样一来,就需要将筒状构件进行固定,并需要避让出筒状构件的外壁空间。
[0003]然而,现有的筒状构件固定设备大多都是通过外部吸紧或夹持的方式对其进行固定。这样一来,就占据了筒状构件的外壁需要加工的区域,从而使预定的操作无法进行。尤其是对于线圈组件中的绕线基座来说,线圈组件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在绕线基座的外壁绕制预定圈数的线圈。
[0004]线圈组件在制作时,需要先固定住筒状绕线基座,然后对筒状绕线基座外壁进行绕线才能制得线圈。现有技术中,为了让绕线基座稳定地固定,通常需要复杂的固定机构将线圈基座固定。但是,由于缠绕线圈时,需要绕线基座被固定机构带动而高速旋转,这样的话,就需要固定机构能够稳定地将绕线基座固定。这就导致了现有的绕线基座的固定机构结构十分复杂,从而使得被所述固定机构固定的所述绕线基座在被固定后,难以从所述固定机构上快速地拆卸。
[0005]尤其是绕线基座被固定机构带动而高速旋转时,通常需要将所述绕线基座带动绕着以所述绕线基座的轴线方向为旋转轴的轴向旋转,为了方便将所述固定机构对接于高速旋转轴,所以所述固定机构又不能占据所述绕线基座的轴向。这样一来,给固定机构的设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r/>[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内撑组件及具有该内撑组件的绕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内撑组件固定筒状构件时,安装方便且能够稳定地将所述筒状构件固定,不会占用所述筒状构件的外部加工空间,从而可以在所述筒状构件的外壁避让出加工的区域。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内撑组件及具有该内撑组件的绕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其中所述内撑组件能够被用户手动操作而快速地从固定所述筒状构件的状态和松开所述筒状构件的状态之间转换,进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所述筒状构件外壁的加工工序的效率。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内撑组件及具有该内撑组件的绕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其中所述具有内撑组件的绕线装置能够很好地与高速旋转轴对接,其不会影响所述筒状构件的外壁加工。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内撑组件及具有该内撑组件的绕线装置及其操
作方法,其中所述内撑组件能够允许用户从所述筒状构件的外侧操作,而快递地在固定所述筒状构件的状态和松开所述筒状构件的状态之间转换,简化了操作的复杂性。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内撑组件及具有该内撑组件的绕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其中所述内撑组件能够将用户施加的较小的力转换为撑住所述筒状构件的较大固定力,从而保证所述筒状构件被稳定地固定。
[0011]为达到本专利技术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内撑组件,用于从一筒状构件的轴向形成的内部通道内撑和松开所述筒状构件,所述内撑组件包括:
[0012]一撑缩构件,其中管部和形成于所述管部的一端,且径向受压后可撑缩的至少两撑缩爪,其中所述管部形成一容纳通道,其中至少两所述撑缩爪合围形成与所述容纳通道连通的一撑缩空间;
[0013]一内撑构件,其中所述内撑构件包括一撑爪元件和一内撑主体,其中所述内撑主体形成于所述撑爪元件的一端,至少部分所述撑爪元件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撑缩空间的径向尺寸,其中至少部分所述撑爪元件的径向尺寸与所述撑缩空间的径向尺寸差值大于所述撑缩爪外壁与所述筒状构件形成所述内部通道的侧壁之间的截面尺寸差值,其中所述内撑主体被内置于所述容纳通道,并可沿所述容纳通道延伸方向移动,且在所述内撑主体移动时,所述撑爪元件可在进入所述撑缩空间而撑开所述撑缩爪的状态和移离所述撑缩空间而使所述撑缩爪收缩的状态之间转换。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撑爪元件的外壁截面直径自远离所述内撑主体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内撑主体组件地减小至小于所述撑缩空间的截面尺寸。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内撑组件包括一带动构件,其中所述带动构件包括一驱动臂,其中所述内撑构件的所述内撑主体上远离所述撑爪元件的一端被可沿着所述容纳通道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地耦接于所述驱动臂。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驱动臂被设置为一转动臂。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驱动臂被设置可在所述容纳通道延伸方向所在直线所在的平面上摆动地安装于所述转动基座。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带动构件包括一带动元件,其中所述内撑构件的所述内撑主体上远离所述撑爪元件的一端部通过所述带动元件连接于所述驱动臂的端部。
[0019]为达到上述至少一个优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内撑组件的绕线装置,所述具有内撑组件的绕线装置包括:
[0020]一转动基座,其中所述转动基座具有一轴向通道;和
[0021]一内撑组件,用于从一筒状构件的轴向形成的内部通道内撑和松开所述筒状构件,其中所述内撑组件被设置于所述轴向通道,并且伸出所述轴向通道而在所述轴向通道外部与所述轴向通道同轴的位置形成用于套装所述筒状构件的位置,所述内撑组件包括;
[0022]一撑缩构件,其中管部和形成于所述管部的一端,且径向受压后可撑缩的至少两撑缩爪,其中所述管部形成一容纳通道,其中至少两所述撑缩爪合围形成与所述容纳通道连通的一撑缩空间;
[0023]一内撑构件,其中所述内撑构件包括一撑爪元件和一内撑主体,其中所述内撑主体形成于所述撑爪元件的一端,至少部分所述撑爪元件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撑缩空间的径向尺寸,其中至少部分所述撑爪元件的径向尺寸与所述撑缩空间的径向尺寸差值大于所述
撑缩爪外壁与所述筒状构件形成所述内部通道的侧壁之间的截面尺寸差值,其中所述内撑主体被内置于所述容纳通道,并可沿所述容纳通道延伸方向移动,且在所述内撑主体移动时,所述撑爪元件可在进入所述撑缩空间而撑开所述撑缩爪的状态和移离所述撑缩空间而使所述撑缩爪收缩的状态之间转换。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内撑组件包括一带动构件,其中所述带动构件包括一驱动臂,其中所述内撑构件的所述内撑主体上远离所述撑爪元件的一端被可沿着所述容纳通道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地耦接于所述驱动臂;
[0025]所述驱动臂被设置为一转动臂;
[0026]所述驱动臂被设置可在所述容纳通道延伸方向所在直线所在的平面上摆动地安装于所述转动基座;
[0027]所述带动构件包括一带动元件,其中所述内撑构件的所述内撑主体上远离所述撑爪元件的一端部通过所述带动元件连接于所述驱动臂的端部。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带动元件被实施为包括一复位元件,其中所述复位元件被可形变地设置在所述内撑构件的所述内撑主体上远离所述撑爪元件的端部与位于所述径向安装通道中的所述驱动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内撑组件,用于从一筒状构件的轴向形成的内部通道内撑和松开所述筒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组件包括:一撑缩构件,其中管部和形成于所述管部的一端,且径向受压后可撑缩的至少两撑缩爪,其中所述管部形成一容纳通道,其中至少两所述撑缩爪合围形成与所述容纳通道连通的一撑缩空间;一内撑构件,其中所述内撑构件包括一撑爪元件和一内撑主体,其中所述内撑主体形成于所述撑爪元件的一端,至少部分所述撑爪元件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撑缩空间的径向尺寸,其中至少部分所述撑爪元件的径向尺寸与所述撑缩空间的径向尺寸差值大于所述撑缩爪外壁与所述筒状构件形成的所述内部通道的侧壁之间的截面尺寸差值,其中所述内撑主体被内置于所述容纳通道,并可沿所述容纳通道延伸方向移动,且在所述内撑主体移动时,所述撑爪元件可在进入所述撑缩空间而撑开所述撑缩爪的状态和移离所述撑缩空间而使所述撑缩爪收缩的状态之间转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撑爪元件的外壁截面直径自远离所述内撑主体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内撑主体的另一端逐渐减小,直至小于所述撑缩空间的截面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组件包括一带动构件,其中所述带动构件包括一驱动臂,其中所述内撑构件的所述内撑主体上远离所述撑爪元件的一端被可沿着所述容纳通道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地耦接于所述驱动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内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被设置为一转动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内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被设置可在所述容纳通道延伸方向所在直线所在的平面上摆动地安装于所述转动基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内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构件包括一带动元件,其中所述内撑构件的所述内撑主体上远离所述撑爪元件的一端部通过所述带动元件连接于所述驱动臂的端部。7.具有内撑组件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内撑组件的绕线装置包括:一转动基座,其中所述转动基座具有一轴向通道;和一内撑组件,用于从一筒状构件的轴向形成的内部通道内撑和松开所述筒状构件,其中所述内撑组件被设置于所述轴向通道,并且伸出所述轴向通道而在所述轴向通道外部与所述轴向通道同轴的位置形成用于套装所述筒状构件的位置,所述内撑组件包括;一撑缩构件,其中管部和形成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维科精密模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