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顶钢构件的拼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641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25
本申请公开一种尖顶钢构件的拼装方法:以横卧方式分别拼装所述尖顶钢构件的左主件和右主件;以竖直方式将所述左主件和右主件通过联系杆件连接为整体;从所述尖顶钢构件的下半部分确认若干个吊点;通过所述吊点将所述尖顶钢构件整体吊装至安装位置。本申请的方法,将尖顶钢构件进行分解:包含承力件的左主件和右主件,以及分层设置的联系杆件,并且依据“先局部后整体”的方式进行拼接,可以保证该尖顶钢构件的拼接质量;没有使用专用的拼装胎架,利用简易设计处理的拼装场地和可以利用脚手架架设的施工平台即可完成整个拼装过程,有效节约了设备方面的成本。约了设备方面的成本。约了设备方面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尖顶钢构件的拼装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尖顶钢构件的拼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构件通常用于作为建筑物的装饰性结构的骨架,钢构件需按照设计要求在工厂进行加工和预拼装,但是对于具有特殊形状的钢构件,例如是尖顶的钢构件,施工现场的再拼装要保证拼装质量,一种方式是要定制拼装胎架,另一种方式是避免现场拼装,将钢构件从工厂整体运输至施工现场,两种方式虽然能够保证钢构件的拼装质量,但是增加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是,至少部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易的针对尖顶钢构件的拼装方法。
[0004]为达到以上技术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尖顶钢构件的拼装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6]以横卧方式分别拼装所述尖顶钢构件的左主件和右主件;
[0007]以竖直方式将所述左主件和右主件通过联系杆件连接为整体;
[0008]从所述尖顶钢构件的下半部分确认若干个吊点;
[0009]通过所述吊点将所述尖顶钢构件整体吊装至安装位置。
[0010]具体地,所述左主件和右主件分别包括该尖顶钢构件的承力件,和连接所述承力件的联系杆件。
[0011]可选择地,所述左主件和右主件竖直之后,设置临时支撑件。
[0012]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方式的连接工序配置于拼装场地上进行,所述拼装场地设置对应于所述左主件、所述右主件和所述临时支撑件的混凝土基础。
[0013]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基础配置为对应于所述左主件、所述右主件和所述临时支撑件的支撑点的混凝土块。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方式的连接工序配置施工平台进行,所述施工平台设置于所述左主件和右主件之间。
[0015]优选地,所述施工平台所配置的作业层的层数一一对应于所述联系杆件的层数,每层所述作业层通过临时连杆与所述尖顶钢构件进行临时固定。
[0016]可选择地,所述临时连杆焊接在所述尖顶钢构件上,所述临时连杆与所述施工平台通过扣件连接。
[0017]进一步可选择地,所述施工平台采用脚手架架设。
[0018]进一步地,若干个所述吊点与所述尖顶钢构件的重心共面,或者若干个所述吊点靠近所述尖顶钢构件的重心。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申请具有如下优势:
[0020](1)本申请的方法,将尖顶钢构件进行分解:包含承力件的左主件和右主件,以及分层设置的联系杆件,并且依据“先局部后整体”的方式进行拼接,可以保证该尖顶钢构件的拼接质量;
[0021](2)本申请的方法,没有使用专用的拼装胎架,利用简易设计处理的拼装场地和利用脚手架架设的施工平台即可完成整个拼装过程,有效节约了设备方面的成本;
[0022](3)本申请的方法,除了进行尖顶钢构件的拼装,还可以根据本申请的专利技术构思,对其他具有特殊结构的钢构件进行拼装,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申请尖顶钢构件的拼装方法中所适用的尖顶钢构件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4]图2为图1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5]图3为本申请尖顶钢构件的拼装方法中所使用的拼装场地布局示意图。
[0026]图4为本申请尖顶钢构件的拼装方法中所使用的施工平台的布局示意图的主视图。
[0027]图5为图4的侧视图。
[0028]图6为本申请尖顶钢构件的拼装方法中所使用的吊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0]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尖顶钢构件的拼装方法,本实施例以一种类似于屋顶造型的尖顶钢构件为例展开叙述,但是依据本申请的精神实质,其他具有相似结构的钢构件可以在细节进行适应性调整的情况下也适用本申请的方法。
[0031]参考图1和2,本实施例的尖顶钢构件1包括左主件11、右主件12和联系杆件13,左主件11与右主件12结构镜像对称,以左主件11为例,所述左主件11包括三条承力件:第一承力件111、第二承力件112和第三承力件113,其中第一承力件111和第二承力件112上端连接呈尖角,下端呈八字形分开,第三承力件113在空间上与前述的两条承力件呈八字形设立,三条承力件之间设置了四层联系杆件13,由下至上分别定义为第一层联系杆件131、第二层联系杆件132、第三层联系杆件133和第四层联系杆件134。其中,第三承力件113的上端平齐连接于第四层联系杆件134上。所述左主件11还包括与所述第三承力件113共面设置的辅助件114,所述辅助件114的上端平齐连接于第二层联系杆件132上,所述辅助件114对称设置在第三承力件113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力件111、第二承力件112、第三承力件113和辅助件114在与第一层联系杆件131连接点向外弯折,共同形成扩大的支撑底部,由此,在第一承力件111、第二承力件112、第三承力件113和辅助件114的下端分别形成了支撑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该尖顶钢构件1的具体结构增加设置在其他位置的辅助件11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力件111和第二承力件112分别增加了抵靠在弯折处辅助件114,因此,本实施例的支撑点还包括该辅助件114的下端。
[0032]各层的联系杆件13还包括连接左主件11和右主件12的杆件,具体是当左主件11和右主件12以镜像对称的方式放置时,连接左主件11和右主件12同侧的承力件的杆件。左主件11和右主件12的上部尖角通过杆件相连接,形成第五层联系杆件135。
[0033]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尖顶钢构件1的拼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4]S1:以横卧方式分别拼装所述尖顶钢构件1的左主件11和右主件12。
[0035]以本实施例的结构为例,左主件11和右主件12分别以横卧的方式完成拼装。具体地,先对位拼接第一承力件111和第二承力件112,并安装两者之间的第一层联系杆件131和第二层联系杆件132;再利用简易的定位装置对位拼接第三承力件113,并继续安装第一层联系杆件131和第二层联系杆件132,增加安装第三层联系杆件133和第四层联系杆件134;安装辅助件114及对应定位的第一层联系杆件131和第二层联系杆件132。
[0036]在横卧状态分别完成左主件11和右主件12的拼装之后,提吊左主件11和右主件12呈独立立放的状态。本实施例中,左主件11和右主件12竖直立放可能存在底部失稳倾覆的可能,因此需要设置临时支撑件(未图示),所述临时支撑件可以设置在第一层联系杆件131上,与所述第三承力件113的弯折方向相反支撑于地面。
[0037]S2:以竖直方式将所述左主件11和右主件12通过联系杆件13连接为整体。
[0038]所述竖直方式的连接工序配置于拼装场地2上进行。如图3所示,所述拼装场地2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混凝土垫层的铺设,可以选用C20混凝土,铺设厚度为15cm,该拼装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尖顶钢构件的拼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以横卧方式分别拼装所述尖顶钢构件的左主件和右主件;以竖直方式将所述左主件和右主件通过联系杆件连接为整体;从所述尖顶钢构件的下半部分确认若干个吊点;通过所述吊点将所述尖顶钢构件整体吊装至安装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主件和右主件分别包括该尖顶钢构件的承力件,和连接所述承力件的联系杆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主件和右主件竖直之后,设置临时支撑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方式的连接工序配置于拼装场地上进行,所述拼装场地设置对应于所述左主件、所述右主件和所述临时支撑件的混凝土基础。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础配置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凤凰邢志强周黎明葛艳丽王焕张鑫侯波宋磊罗强张恒陈一夫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