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扬机及基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6403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25
本申请提供一种卷扬机及基站,卷扬机用于驱动吊装绳运动,以驱动吊装绳连接的通讯设备到达基站的通信铁塔的安装位置,卷扬机包括卷轴、壳体和分绳结构,卷轴能够旋转且周侧设有凹槽,吊装绳包括重物端和自由端,重物端与通讯设备连接,凹槽用于收容重物端和自由端之间的部分吊装绳,凹槽的内壁设有筋条,筋条用于增加吊装绳与凹槽的摩擦力,以使卷轴驱动吊装绳自重物端向自由端运动且防止吊装绳在凹槽内自自由端向重物端运动;壳体包裹至少部分卷轴,卷轴在卷轴的轴向上与壳体相对固定;分绳结构固定在壳体上,且位于卷轴的一侧,分绳结构用于间隔重物端和自由端。本申请中,卷扬机尺寸较小且能高效提升通讯设备、提高作业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卷扬机及基站


[0001]本申请涉及基站安装
,特别涉及一种卷扬机及基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尤其是5G的不断发展,新型天线由于需要兼容以往的2G、3G、4G,有越来越重的趋势,在天线集成度变大、天线变重的背景下,需要使用卷扬机辅助吊装通讯设备。卷扬机通常设有卷轴和吊装绳,而现有技术中,卷轴在旋转时将不断带动吊装绳一圈圈地缠绕在卷轴上,使得卷扬机的体积增大,且这种吊装方式容易出现吊装绳打滑的现象,吊装绳打滑使通讯设备骤降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及通讯设备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可防止吊装绳打滑且能高效、安全吊装作业的卷扬机,以及包括所述卷扬机的基站。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卷扬机,所述卷扬机应用在基站中,用于驱动吊装绳运动,以驱动所述吊装绳连接的通讯设备到达基站的通信铁塔的安装位置,所述卷扬机包括卷轴、壳体和分绳结构,所述卷轴能够旋转,所述卷轴的周侧设有凹槽,所述吊装绳包括重物端和自由端,所述重物端与所述通讯设备连接,所述凹槽用于收容所述重物端和所述自由端之间的部分吊装绳,所述凹槽的内壁设有筋条,所述筋条用于增加所述吊装绳与所述凹槽的摩擦力,以使所述卷轴驱动所述吊装绳自所述重物端向所述自由端运动且防止所述吊装绳在所述凹槽内自所述自由端向所述重物端运动;所述壳体包裹至少部分所述卷轴,所述卷轴在所述卷轴的轴向上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所述分绳结构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卷轴的一侧,所述分绳结构用于间隔所述重物端和所述自由端。
[0005]其中,所述卷扬机是一种提升或牵引重物的起重设备,又称绞车、起重机等,所述卷扬机可以垂直提升、水平或倾斜拽引重物,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卷扬机用于提升通讯设备,通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射频拉远单元(RRU)、天线、光缆等,还包括用于安装通讯设备的零件、工具等辅助设备。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卷扬机也可用于提升或牵引其他重物或应用于其他领域。所述卷轴能够旋转,通过所述卷轴旋转带动所述凹槽内的所述吊装绳运动,从而将通讯设备从低处抬升至高处。所述壳体能够限制所述卷轴在所述轴向上的运动,防止所述卷轴在转动过程中沿所述轴向脱出,保证所述卷扬机的正常工作及安全性,所述壳体还可以起到压紧所述吊装绳的作用,所述壳体将所述吊装绳限位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凹槽之间,所述吊装绳被所述壳体压向所述凹槽内,增大所述吊装绳与所述凹槽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强所述吊装绳与所述凹槽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使所述卷扬机可以更好地牵引重物且可防止所述吊装绳打滑,即防止所述吊装绳在所述凹槽内自所述自由端向所述重物端运动。
[0006]所述凹槽内壁上的所述筋条可以为防滑结构,如凸点、凸块,所述筋条的形状可以为方形、圆形、条纹状等,对此不作限制,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筋条与所述卷轴为一体化结
构,一体化结构的结构强度高,增强所述筋条与所述凹槽内壁的连接可靠性,在所述卷扬机使用过程中所述筋条更不易被磨损,保证所述卷扬机的正常工作。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筋条也可以为防滑涂层。通过所述筋条的设置,增强了所述凹槽与所述凹槽内所述吊装绳之间的摩擦力,一方面,使所述卷轴可更好带动所述吊装绳运动;另一方面,使所述卷扬机可牵引重量更大的重物;再一方面,所述凹槽与所述吊装绳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可防止所述吊装绳在凹槽内打滑,提高了所述卷扬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0007]所述吊装绳缠绕在所述卷轴上,所述吊装绳的所述重物端是相对于所述自由端而言的,在所述卷轴上的所述吊装绳沿所述吊装绳的走向,所述重物端相较于所述自由端更靠近重物设置。所述分绳结构沿所述轴向延伸以横跨所述凹槽的两个内壁,使所述分绳结构更好地将所述卷轴上所述吊装绳的所述重物端和所述自由端分隔。所述吊装绳的所述重物端和所述自由端分别位于所述分绳结构的两侧,所述卷轴上的所述吊装绳在所述轴向上不重叠,所述卷轴靠近所述分绳结构一侧的部分未被所述吊装绳缠绕,所述卷轴在旋转过程中,所述吊装绳跟随所述卷轴旋转至所述分绳结构处时,所述分绳结构阻碍所述吊装绳继续缠绕在所述卷轴上,所述分绳结构将所述吊装绳的所述自由端从所述凹槽内脱离至所述凹槽外,通过所述分绳结构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保证所述卷轴上所述吊装绳与所述凹槽之间的充分接触,保证有足够的摩擦力带动所述吊装绳运动从而牵引重物;另一方面,所述分绳结构的设置使所述吊装绳仅在所述卷轴上缠绕不到一圈,所述卷轴不需要增大体积用于收容多圈的所述吊装绳,所述卷轴的体积可小型化,进而所述卷扬机的体积缩小,重量减轻,更方便运输及更适合各种小型化的情景中。
[0008]通过设置凹槽和筋条,并结合设置分绳结构,一方面,增大吊装绳与卷轴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摩擦力带动吊装绳运动的同时,可以防止吊装绳打滑,此时不再需要操作员牵引自由端,实现无人操作,降低了安装作业的劳动强度及作业安全性,且由于吊装绳与卷轴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使卷扬机可以吊装更重的通讯设备,以适应通信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分绳结构防止吊装绳在卷轴上不断堆叠,卷轴的尺寸可小型化,降低卷扬机体积和重量,使卷扬机的运输与安装更加便捷且提高了卷扬机的吊装效率。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卷轴包括沿所述轴向连接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二子部之间形成所述凹槽,所述第一子部靠近所述第二子部的一侧设有第一筋条,所述第二子部靠近所述第一子部的一侧设有第二筋条,所述第一筋条与所述第二筋条错开设置。
[0010]其中,所述筋条包括所述第一筋条和所述第二筋条,所述卷轴沿所述轴向的两个侧面为所述卷轴的外侧面,所述卷轴的两个外侧面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第一子部靠近所述第二子部的一侧面为所述第一子部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子部的内侧面形成所述凹槽的其中一个内壁;所述第二子部靠近所述第一子部的一侧面为所述第二子部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子部的内侧面形成所述凹槽的另一个内壁;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二子部均呈中间微微凸起的圆盘状,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二子部沿所述轴向的距离从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二子部的连接处向周侧边缘不断增大,以形成所述凹槽;所述第一筋条与所述第二筋条错开设置是指所述第一筋条与所述第二筋条在所述轴向方向上不重叠,即所述第二筋条和所述第一筋条在所述第一子部上的正投影不重叠,或者所述第二筋条和所述第一筋条在所述第二子部上的正投影不重叠。所述凹槽的两个内壁均设有所述筋条且所述第一
筋条与所述第二筋条错开设置,使所述吊装绳与所述凹槽之间的摩擦力更大,更有利于重物的吊装。
[0011]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筋条与所述第二筋条的结构、形状、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筋条与所述第二筋条均为直条型,所述第一筋条与所述第二筋条分别沿所述第一子部的径向和所述第二子部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一筋条自所述第一子部靠近所述第二子部的表面沿所述轴向朝向所述第二子部凸起,所述第二筋条自所述第二子部靠近所述第一子部的表面沿所述轴向朝向所述第一子部凸起。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筋条与所述第二筋条分别在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上均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扬机,应用在基站中,用于驱动吊装绳运动,以驱动所述吊装绳连接的通讯设备到达基站的通信铁塔的安装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机包括:卷轴,能够旋转,所述卷轴的周侧设有凹槽,所述吊装绳包括重物端和自由端,所述重物端与所述通讯设备连接,所述凹槽用于收容所述重物端和所述自由端之间的部分吊装绳,所述凹槽的内壁设有筋条,所述筋条用于增加所述吊装绳与所述凹槽的摩擦力,以使所述卷轴驱动所述吊装绳自所述重物端向所述自由端运动且防止所述吊装绳在所述凹槽内自所述自由端向所述重物端运动;壳体,包裹至少部分所述卷轴,所述卷轴在所述卷轴的轴向上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分绳结构,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卷轴的一侧,所述分绳结构用于间隔所述重物端和所述自由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轴包括沿所述轴向连接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二子部之间形成所述凹槽,所述第一子部靠近所述第二子部的一侧设有第一筋条,所述第二子部靠近所述第一子部的一侧设有第二筋条,所述第一筋条与所述第二筋条错开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筋条的数量为所述第二筋条数量的两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剖面为“V”字形。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机还包括第一压绳结构和第二压绳结构,所述分绳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压绳结构和所述第二压绳结构之间,所述第一压绳结构、所述第二压绳结构和所述分绳结构位于所述卷轴沿所述卷轴径向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压绳结构、所述第二压绳结构和所述分绳结构沿所述卷轴的轴向延伸,所述吊装绳的自由端从所述第一压绳结构与所述分绳结构之间的间隙向远离所述凹槽的方向穿出,所述吊装绳的重物端从所述第二压绳结构与所述分绳结构之间的间隙向远离所述凹槽的方向穿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绳结构和所述第二压绳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卷轴的外径的一半。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绳结构与所述分绳结构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压绳结构与所述分绳结构之间的距离均大于所述吊装绳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吊装绳的直径的1.2倍。8.根据权利要求1

4、6

7任一项所述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机还包括沿所述卷轴的轴向并排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绳杆和第二导绳杆,所述第一导绳杆和所述第二导绳杆位于所述分绳结构远离所述卷轴的一侧且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卷轴的轴向相交,所述重物端或所述自由端自所述第一导绳杆和所述第二导绳杆之间的间隙向远离所述分绳结构的方向穿出。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绳杆和所述第二导绳杆位于所述卷轴沿所述卷轴的径向的周侧,且所述第一导绳杆和所述第二导绳杆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凹槽的最大宽度。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绳结构与所述卷轴外周侧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压绳结构或所述第二压绳结构与所述卷轴外周侧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

4、6

7、9

10任一项所述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腾举侯晓刚邢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