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活流感疫苗的制造方法及其疫苗组合物技术

技术编号:3516218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提供一种免疫原性高的灭活流感疫苗及其制造方法。一种灭活流感疫苗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使用甲醛来进行灭活处理,该方法包括用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灭活流感疫苗的制造方法及其疫苗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免疫原性高的灭活流感疫苗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人的流感病毒是正粘病毒属的单链RNA病毒,根据内部抗原的抗原性可分类为A型、B型和C型。其中,A型和B型以冬季为中心,每年引发大流行,已知在日本,每年推测约1000万人以上患病。对于如此每年引发大流行的流感病毒的预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疫苗。对于日本的流感病毒的疫苗是以1957年流行的亚洲流感为契机而引入的,当时是将纯化的流感病毒进行灭活处理而得的灭活全颗粒疫苗。
[0003]之后,谋求发热等副反应减少,批准了使用二乙醚、表面活性剂处理使病毒颗粒裂解而除去脂质成分的裂解疫苗,现在,裂解疫苗在世界上得到广泛的普及。另一方面,作为大流行前疫苗的对于A/H5N1亚型的疫苗,由于没有感染史、疫苗接种史,因此,现在仍使用灭活全颗粒作为抗原。
[0004]灭活全颗粒疫苗、裂解疫苗均为病原体即病毒的感染性消失了的所谓的灭活疫苗。疫苗的灭活处理中,可举出利用β

丙内酯、甲醛、和用于病毒颗粒的裂解的二乙醚和/或表面活性剂的处理(非专利文献1)、最有成效的是甲醛处理。上述灭活全颗粒疫苗和裂解疫苗均为用甲醛灭活后的疫苗,甲醛不仅作为灭活剂使用,也作为保存稳定剂而在疫苗制造工序中使用,或用作疫苗制剂的一种成分。
[0005]另一方面,灭活全颗粒疫苗与裂解疫苗相比,具有高基础免疫效果(启动效应),但该效果是由病毒核酸被摄入细胞内,经由Toll

Like Receptor7(TLR7)而使自然免疫被激活而引起的(Akira S.Phil.Trans.R.Soc.B 2011;366:2748

2755)。可以说,灭活全颗粒疫苗带来的高启动效应是由于灭活全颗粒疫苗大量包含病毒核酸。应予说明,虽然裂解疫苗与灭活全颗粒疫苗相比含量低,但包含病毒核酸,对其免疫原性有不小的帮助。
[0006]已知,甲醛与蛋白质的伯胺、酪氨酸的苯基等以及核酸的碱基的伯胺反应,形成交联,因此有如下担忧,即,由甲醛导致的病毒核酸的过度的变性对于灭活全颗粒疫苗和裂解疫苗均会带来免疫原性的减少。因此,要求利用甲醛的灭活处理在不使自然免疫活性减弱的适当的条件下实施。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非专利文献
[0009]非专利文献1:Pawar SD,Murtadak VB,Kale SD,Shinde PV,Parkhi SS.Evaluation of different inactivation methods for high and 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in egg

fluids for antigen preparation.J Virol Methods.2015 Sep 15;222:28

33.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涉及提供一种免疫原性高的灭活流感疫苗及其制造方法。
[0011]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等为了抑制在用甲醛对流感病毒进行灭活处理的情况下的疫苗抗原的自然免疫活性的降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结果,意外地发现:如果使用与甲醛同样地用作病毒灭活剂的β

丙内酯来预先处理流感病毒,之后再进行甲醛处理,则能够抑制由甲醛导致的流感疫苗抗原的自然免疫活化能的降低。
[0012]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以下的1)~5)。
[0013]1)一种灭活流感疫苗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使用甲醛来进行灭活处理,该方法包括用β

丙内酯预先处理含有从宿主回收的流感病毒的病毒液的工序。
[0014]2)根据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使用甲醛的灭活处理中,对病毒液添加福尔马林,使其最终浓度成为0.005~0.015vol%。
[0015]3)根据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使用甲醛的灭活处理中,在2~8℃反应3~14天,或在20~30℃反应3天。
[0016]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β

丙内酯处理中,对回收的含有流感病毒的病毒液添加β

丙内酯,使其最终浓度成为0.0125~0.1vol%,在2~8℃反应18小时以上。
[0017]5)一种流感病毒的灭活全颗粒疫苗或裂解疫苗,是通过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而制造的。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维持由甲醛处理带来的发热活性降低效果、并抑制因甲醛处理带来的流感疫苗抗原的自然免疫活化能的降低。因此,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免疫原性高且尽可能地减少发热活性的灭活流感疫苗,能对医药行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流感病毒颗粒的TLR7活化能的评价。
[0020]图2为因甲醛处理带来的TLR活化能的降低。
[0021]图3为因β

丙内酯处理带来的对甲醛的耐性。
[0022]图4中,(A):B/Yamagata系统的抗原中的甲醛处理条件与TLR的活性变化(反应温度:4℃);(B):B/Yamagata系统的抗原中的甲醛处理条件与TLR的活性变化(反应温度:25℃)。
[0023]图5中,(A):A/H3N2亚型的抗原中的甲醛处理条件与TLR的活性变化(反应温度:4℃);(B):A/H3N2亚型的抗原中的甲醛处理条件与TLR的活性变化(反应温度:25℃)。
[0024]图6A为基于甲醛处理的核蛋白的高密度化评价(无处理)。
[0025]图6B为基于甲醛处理的核蛋白的高密度化评价(4℃、0.02%、3天)。
[0026]图6C为基于甲醛处理的核蛋白的高密度化评价(4℃、0.02%、14天)。
[0027]图6D为基于甲醛处理的核蛋白的高密度化评价(25℃、0.02%、3天)。
[0028]图6E为基于甲醛处理的核蛋白的高密度化评价(25℃、0.02%、14天)。
[0029]图7为基于甲醛处理的病毒基因组的高密度化的评价。
[0030]图8A为小鼠免疫原性试验(A/H1N1)的结果(HI抗体滴度)。
[0031]图8B为小鼠免疫原性试验(A/H3N2)的结果(HI抗体滴度)。
[0032]图8C为小鼠免疫原性试验(B/Victoria)的结果(HI抗体滴度)。
[0033]图9A为小鼠免疫原性试验(A/H1N1)的结果(抗原特异性IgG滴度)。
[0034]图9B为小鼠免疫原性试验(A/H3N2)的结果(抗原特异性IgG滴度)。
[0035]图9C为小鼠免疫原性试验(B/Victoria)的结果(抗原特异性IgG滴度)。
[0036]图10为灵长类中的发热活性评价。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受下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灭活流感疫苗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使用甲醛来进行灭活处理,该方法包括用β

丙内酯预先处理含有从宿主回收的流感病毒的病毒液的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使用甲醛的灭活处理中,对病毒液添加福尔马林,使其最终浓度成为0.005~0.015vol%。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使用甲醛的灭活处理中,在2~8℃反应3~14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股亮大郎吉田启子
申请(专利权)人:电化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