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功能康复训练助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609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腿功能康复训练助力装置,包括护腰圈以及分别固定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左腿及右腿训练装置。左腿及右腿训练装置结构相同,包括固定设置在护腰圈外侧的第一关节、一端转动设置在该第一关节前侧端内的手操纵部、头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关节下侧端内的大腿支撑固定部、与腿支撑固定部的尾端活动连接的第二关节、连接两个关节的连杆机构、头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关节内的小腿及脚支撑固定部。手操纵部内设置有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护腰圈内设置有与该应变式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的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精简,经济实用,可实现手动训练模式、自动训练模式、手动和自动同时训练模式,适于不同程度患者康复训练,达到腿功能康复练步助力作用。复练步助力作用。复练步助力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腿功能康复训练助力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康复训练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腿功能康复训练助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最新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Disease Study,GBD)显示,我国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位居全球首位,这意味着中国人一生中每5个人约有2个人会罹患卒中。此外,卒中也是我国居民第一位致死病因,《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提要》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因脑血管病致死比例超过20%。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我国国人的发病率仍以每年8.7%的速度递增,显著高于世界卒中总体年发病率,其中70%

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每年用于卒中治疗和康复的费用超过400亿元,造成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0003]康复是脑卒中治疗的重要内容,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失去的功能,从而帮助患者实现生活自理,提高生活质量,重新回归社会。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速脑卒中的康复进程,降低潜在的护理费用,节约社会资源。
[0004]运动功能康复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难度最大,恢复时间最长的康复内容。很多卒中患者遗留肢体瘫痪,行走困难,通常需要辅助拐杖、轮椅,或他人搀扶。对于肢体瘫痪严重的患者,则主要采取卧床,由护理人员或康复师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以上方式的康复训练中,瘫痪肢体主要以被动运动为主,无法充分调动肌肉群的活力,使其参与主动运动,因此康复效果并不理想,且恢复时间较长。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精细化和多功能的神经康复仪器不断面世,但是由于成本过高,仅部分大型综合性医院或康复专科医院能够引进相关仪器,针对住院康复患者进行治疗,使康复治疗的普及性和经济性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提供了一种腿功能康复训练助力装置,可由患者本人自行操作,通过数控开指挥肢体进行运动,同时辅助按摩等功能,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经济实用,功能全面。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的腿功能康复训练助力装置,包括护腰圈以及分别固定设置在该护腰圈左右两侧的左腿及右腿训练装置。
[0008]左腿及右腿训练装置结构相同,分别包括设置在护腰圈外侧的第一关节、一端固定设置在该第一关节前侧端内的手操纵部、头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关节下侧端内的大腿支撑固定部、与腿支撑固定部的尾端活动连接的第二关节、连接两个关节的连杆机构、头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关节内的小腿及脚支撑固定部。手操纵部内设置有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护腰圈
内设置有与该应变式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的控制器。
[0009]采用本技术装置进行康复训练时,可手动、自动或手动和自动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手动训练时,通过上提或下压手操纵部,带动第一关节正转或反转,进而通过连接机构及第二关节实现腿部交替屈膝动作;自动进行训练时,直接打开电机开关,并设置电机强度,经控制器处理,驱动两个电机正反转动,带动大腿支撑固定部和小腿及脚支撑固定部交替屈膝动作;手动和自动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时,上提或下压手操纵部,通过过压力传感器感应压力信号,经控制器处理,驱动两个电机正反转动,带动大腿支撑固定部和小腿及脚支撑固定部交替屈膝动作,从而控制左右腿交叉动作,达到腿功能康复练步助力作用。
[0010]手动训练模式适合腿部具备部分自主屈膝动作功能的患者使用;自动训练模式适合情况严重患者使用,患者双腿在电机动力带动作用下结合人工辅助完成康复训练;手动和自动同时训练模式用于轻度或中度症状患者自行训练,随时进行强度调节。
[0011]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腿功能康复训练助力装置中,护腰圈的外圈由半硬质材料制成,左右其中一个侧端设置有电源开关,前侧端设置有固定扣;内圈由软质材料制成,中间设置可充电电池及控制器,节约安装空间。
[0012]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腿功能康复训练助力装置中,第一关节包括竖直连接片、连接件以及第一圆形活动连接件。竖直连接片固定设置在护腰圈外侧端,并且底端伸出;连接件顶端通过插销和插鼻的配合设置在所述竖直连接片的底端,中间部分间隔设置两根销轴;圆形活动连接件上对称设置两条与销轴适配的弧形贯穿槽,中间设置有与电机输出轴适配的贯穿孔。
[0013]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腿功能康复训练助力装置中,手操纵部包括操纵杆及握手把,握手把内设置有应变片压力传感器,操纵杆固定安装在第一圆形活动连接件的前侧端。
[0014]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腿功能康复训练助力装置中,大腿支撑固定部包括大腿撑杆以及固定安装在该大腿撑杆内侧的大腿绑圈;小腿及脚支撑固定部包括L型的小腿及脚撑杆、小腿绑圈以及脚固定带。大腿绑圈和小腿绑圈均由半硬质材料制成,且内部均设置有按摩垫,该按摩垫振动频率可调节,同时可进行顺时针及逆时针循环移位振动按摩方式选择,促进腿部血液循环。
[0015]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腿功能康复训练助力装置中,第二关节包括第二圆形活动连接件,该第二圆形活动连接件内设置有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大腿撑杆的尾端插入上开槽内并通过绞轴与圆形活动连接件铰接连接,小腿及脚撑杆的头端插入下安装槽内通过螺丝与圆形活动连接件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腿功能康复训练助力装置中,第一圆形活动连接件外侧端设置有L型连接件,第二圆形活动连接件外侧端设置有横向连接件。连杆机构包括不等长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头端与所述L型连接件铰接;第二连杆头端与第一连杆尾端铰接,尾端与横向连接件铰接。
[0017]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腿功能康复训练助力装置中,第一连杆的长度为第二连杆长度的4~5倍。
[0018]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腿功能康复训练助力装置中,控制器为单片机,电机为伺服步进电机。
[0019]技术的作用与效果
[0020]本技术提供的腿功能康复训练助力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1]结构方面,本技术腿功能康复训练助力装置由护腰圈、第一关节、电机、手操纵部、大腿支撑固定部、第二关节、连接两个关节的连杆机构、小腿及脚支撑固定部组成,结构精简,经济实用,有助于降低康复装置的制造及使用成本。
[0022]功能方面,本技术装置可实现手动训练模式、自动训练模式、手动和自动同时训练模式,适于不同程度患者康复训练,达到腿功能康复练步助力作用。
[0023]手操纵部转动安装在第一关节内,大腿支撑固定部尾端转动安装在第二关节内,且两个关节间通过连杆机构连接,手部操作省力,腿部屈膝动作实现连贯,方便患者自行进行康复训练,避免了需要专人辅助进行康复训练的情形。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腿功能康复训练助力装置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腿功能康复训练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护腰圈以及分别固定设置在该护腰圈左右两侧的左腿及右腿训练装置,所述左腿及右腿训练装置结构相同,分别包括设置在所述护腰圈外侧的第一关节、安装在该第一关节外的电机、一端固定设置在该第一关节前侧端内的手操纵部、头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关节下侧端内的大腿支撑固定部、与所述腿支撑固定部的尾端活动连接的第二关节、连接两个关节的连杆机构、头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关节内的小腿及脚支撑固定部,所述手操纵部内设置有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所述护腰圈内设置有与该应变式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的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腿功能康复训练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护腰圈的外圈由半硬质材料制成,左右其中一个侧端设置有电源开关,前侧端设置有固定扣;内圈由软质材料制成,中间设置可充电电池及所述控制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腿功能康复训练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关节包括竖直连接片、连接件以及第一圆形活动连接件,所述竖直连接片固定设置在所述护腰圈外侧端,并且底端伸出;所述连接件顶端通过插销和插鼻的配合设置在所述竖直连接片的底端,中间部分间隔设置两根销轴;所述圆形活动连接件上对称设置两条与所述销轴适配的弧形贯穿槽,中间设置有与电机输出轴适配的贯穿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腿功能康复训练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手操纵部包括操纵杆及握手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郭雅娣戴建雄施和永王静邢晓瑛韦征宋昌涛施徐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