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微导管的导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6030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19
一种神经介入微导管的导引管,其包括导引管主体1,在所述导引管主体的上端一体成型的连接设置有一口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呈喇叭口状的引导锥斗,所述引导锥斗的下端与所述导引管主体上端之间相连接的部位设置为倒圆角结构的平滑过渡曲面。在所述导引管主体与引导锥斗构成的整体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一轴向延伸出整体两端并径向贯穿侧壁的切口,且所述切口的宽度不超过所述导引管主体以及引导锥斗的侧壁厚度。神经介入手术导入微导管时,微导管可以从所述导引管主体中稳定顺畅的通过Y型止血阀,在所述微导管成功到达目标点后,利用所述导引管主体本身的材料弹性以及侧壁上开设的切口,可以沿着所述切口将所述导引管主体从所述微导管上轻易剥离。述微导管上轻易剥离。述微导管上轻易剥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神经介入微导管的导引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神经介入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
,特别是指一种神经介入微导管的导引管。

技术介绍

[0002]介入治疗不像完全打开的那种暴露、开放似的手术,同时,也不是一种靠药物来治疗的手术,它介于两者之间,所以美国医生给它命名intervention(介入干预的意思),神经介入治疗是在具有透视和数字减影功能的x线机(dsa机)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使用特殊材料(导管、导丝、栓塞物、支架等),经血管内诊断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和非血管性疾病。治疗时,一般采用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利用seldinger经皮血管穿刺和导管技术等,在x线影像监视下,置入导引导管,然后通过导引导管将内径更细、头端柔软的微导管选择性地插入到达颅内责任病灶的目标血管内进行治疗。神经介入治疗损伤轻、痛苦小,疗效好、术后恢复快,适应症广泛。手术中微导管是通过经皮穿刺鞘管送入到患者血管内,鞘管后端安装有Y型止血阀。在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时,微导管前端塑形是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的关键技术,合适、准确的微导管形态可以使手术操作更加顺利。微导管需经过Y型止血阀进入股动脉或桡动脉等穿刺血管最终到达颅内目标动脉。由于微导管前端较细且柔软,在没有进行保护的情况下可能无法通过Y型止血阀,且或者在经过Y型止血阀时很容易使微导管前端塑形发生变形,甚至在通过过程中由于摩擦而导致微导管的损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影响了手术的操作进程。
[0003]针对如上所述的微导管难以依靠本身实现稳定顺畅的通过Y型止血阀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创造旨在设计出一种神经介入微导管的导引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介入微导管的导引管,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神经介入治疗过程中,微导管难以依靠本身实现稳定顺畅的通过Y型止血阀。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神经介入微导管的导引管,其包括导引管主体,在所述导引管主体的上端一体成型的连接设置有一口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呈喇叭口状的引导锥斗,所述引导锥斗的下端与所述导引管主体上端之间相连接的部位设置为倒圆角结构的平滑过渡曲面。
[0006]优选于:在所述导引管主体与引导锥斗构成的整体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一轴向延伸出整体两端并径向贯穿侧壁的切口,且所述切口的宽度不超过所述导引管主体以及引导锥斗的侧壁厚度。
[0007]优选于:所述引导锥斗上端与所述切口对应的另一侧边缘一体成型的连接设置有一向径向外侧延伸扩张的耳柄。
[0008]优选于:所述导引管主体的轴向长度为60

70mm,所述导引管主体的内直径为1.2

1.4mm,所述导引管主体的侧壁厚度为8

15丝。
[0009]优选于:所述导引管主体的轴向长度为64mm,所述导引管主体的内直径为1.27mm,所述导引管主体的侧壁厚度为12丝。
[0010]优选于:所述导引管主体及引导锥斗为不锈钢或PP材质。
[0011]优选于:在所述引导锥斗的上端位于所述切口两侧的拐角部位设置有倒圆角结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可在神经介入手术导入微导管时,将所述导引管主体置入Y型止血阀中,形成“专属通道”,微导管可以从所述导引管主体中稳定顺畅的通过Y型止血阀;
[0014]2、在所述微导管成功到达目标点后,利用所述导引管主体本身的材料弹性以及侧壁上开设的切口,可以沿着所述切口将所述导引管主体从所述微导管上轻易剥离。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状态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径向投影结构示意图。
[0018]在说明书附图中:1、导引管主体;2、引导锥斗;3、切口;4、耳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将结合附图1

3以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神经介入微导管的导引管作更为详细说明。
[0020]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神经介入微导管的导引管,其包括导引管主体1,在所述导引管主体1的上端一体成型的连接设置有一口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呈喇叭口状的引导锥斗2,所述引导锥斗2的下端与所述导引管主体1上端之间相连接的部位设置为倒圆角结构的平滑过渡曲面;在所述导引管主体1与引导锥斗2构成的整体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一轴向延伸出整体两端并径向贯穿侧壁的切口3,所述切口3将封闭圆环结构的所述导引管主体1以及引导锥斗2切成开放式圆环结构,且所述切口3的宽度不超过所述导引管主体1以及引导锥斗2的侧壁厚度。
[0021]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桡动脉或股动脉建立手术通道,经动脉鞘管置入造影导管至造影位置,推注造影剂进行造影,经3D成像后选择合适的手术角度,将本技术所述导引管主体1置入Y型止血阀中,再将微导管从所述引导锥斗2通入所述导引管主体1中,并穿过所述导引管主体1,然后可利用所述切口3将所述导引管主体从所述微导管上剥离,并从所述Y型止血阀中撤出,所述微导管进一步向前深入至动脉血管中到达动脉瘤腔中,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防止微导管前端塑形好的形状产生变形,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0022]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引导锥斗2上端与所述切口3对应的另一侧边缘一体成型的连接设置有一向径向外侧延伸扩张的耳柄4,所述耳柄4可以供医务人员操作。
[0023]所述导引管主体1的轴向长度为64mm,所述导引管主体1的内直径为1.27mm,所述导引管主体1的侧壁厚度为12丝,且所述导引管主体1及引导锥斗2为不锈钢或PP材质,其软硬程度刚好适合在受到挤压时不会轻易变形,保证了通道的完整性,并且具备一定的弹性,
能够便于从微导管上剥离。
[0024]且,在所述引导锥斗2的上端位于所述切口3两侧的拐角部位设置有倒圆角结构,这一结构可以使所述切口3的一端具有剥离引导结构。
[0025]需要再次说明的是,鉴于手术卫生需要,本专利技术可以作为一次性使用的手术器具,也可以在医用条件下消毒杀菌后进行再次使用,但是受到本专利技术启发后能够重复利用的相似结构也应当落入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综合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完成上述技术目的,且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而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且本技术的实施例也可以根据这些原理进行变换,因此,本技术包括一切在申请专利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任何在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所作的等效变化,皆属本案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介入微导管的导引管,其包括导引管主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引管主体的上端一体成型的连接设置有一口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呈喇叭口状的引导锥斗,所述引导锥斗的下端与所述导引管主体上端之间相连接的部位设置为倒圆角结构的平滑过渡曲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介入微导管的导引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引管主体与引导锥斗构成的整体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一轴向延伸出整体两端并径向贯穿侧壁的切口,且所述切口的宽度不超过所述导引管主体以及引导锥斗的侧壁厚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介入微导管的导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锥斗上端与所述切口对应的另一侧边缘一体成型的连接设置有一向径向外侧延伸扩张的耳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神经介入微导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兵祝新根叶敏华赖贤良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