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型CT的双模式成像分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5858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型CT的双模式成像分析装置,用于将CT与光学成像结合在一起,实现对生物深部组织的准确定位与检测,以及灵活的CT扫描,其特征在于,该双模式成像分析装置包括放射源组件、旋转台组件、探测器组件、扫描仪框架组件、相机组件和防护板。本装置能够弥补单一成像模式对生物深部组织检测不全面不精确的不足,弥补CT扫描范围的不足,提高CT成像分析率和造影效果,并使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减小人工作业强度及人工成本,减小环境影响及工作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境影响及工作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境影响及工作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微型CT的双模式成像分析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生物科学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型CT的双模式成像分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X射线成像、CT等在临床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研究与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光学成像技术因其高灵敏度、超快速响应、空间分辨率高、多参量检测和低损伤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各种成像方法因其各自不同的成像原理,具有不同的成像优缺点,任何单一成像技术均不能满足对复杂生物组织全面完整的检测,因此产生了双模式、甚至多模式成像技术,实现多种成像技术的优势互补。
[0003]目前,CT和光学成像技术单独使用时存在空间分辨率不高和成像深度受限,造成生物组织的检测信息不全不准确,同一部位的检测信息不同步,即CT成像与光学成像因各自性质不同,循环时间不同,造成CT成像和光学成像时间各异,得到的检测信息不全面。因此,急需一种可用于CT和光学成像的多功能成像分析设备,即将CT与光学成像结合在一起,实现对生物深部组织的准确定位与检测。
[0004]为保证成像质量,传统CT成像设备的射线源和探测器通常为固定式的,在CT扫描过程中静止,或者固走在一个公共的机架上,保证相对位置不变。传统的成像设备多为固定式成像,即需要操作人员频繁调整待测植物方位,无法实现灵活的CT扫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法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微型CT的双模式成像分析装置,弥补单一成像模式对生物深部组织检测不全面不精确的不足,以及弥补CT扫描范围的不足,提高CT成像分析率和造影效果,并使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减小人工作业强度及人工成本,减小环境影响及工作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微型CT的双模式成像分析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9]基于微型CT的双模式成像分析装置,用于将CT与光学成像结合在一起,实现对生物深部组织的准确定位与检测,以及灵活的CT扫描,其特征在于,该微型CT双模式成像分析装置包括放射源组件、旋转台组件、探测器组件、扫描仪框架组件、相机组件和防护板;
[0010]所述放射源组件包括放射源组件底板、射线源组件、Z轴移动组件、支撑板以及防尘罩组件;放射源组件用于发射X射线,X射线通过防尘罩组件上的梯形阶梯孔射出来;
[0011]旋转台组件包括旋转台组件底板、X轴移动组件、Y轴移动组件、U型风琴防尘罩组件以及载物转台组件;旋转台组件用来承载物体,使待测物在一定范围内沿X轴和Y轴移动,并使待测植物随旋转台组件平稳转动,使探测器组件和放射源组件分别能够全方位探测物
体和射向待测植物;
[0012]探测器组件包括探测器底板、探测器X轴组件、探测器Y轴组件、探测器Z轴组件、接收器、防尘罩风琴一、防尘罩风琴二以及挡板;探测器组件对待测物上的核辐射进行探测,并实现接收器在X轴、Y轴、Z轴三个方向移动,实现灵活接收X射线源发射出的X射线;
[0013]扫描仪框架组件包括周围框架、滑动门、控制器以及脚轮,用于防止成像分析受到干扰、便于移动,且防止X射线对操作人员辐射;
[0014]相机组件包括相机与镜头、镜头底板以及固定板;其中,相机与镜头安装在固定板上,固定板与底板连接;相机组件成一定角度通过螺栓联接固定在防护板上,用于获取待测物表面轮廓数据;
[0015]防护板上开设若干个矩形孔,用于安装相机组件罩、风琴罩和射线源护板,以便于观察待测物和射线透过。
[0016]优选地,所述放射源组件的支撑板通过螺栓联接垂直固定在放射源组件底板上,Z轴移动组件通过螺栓联接固定在支撑板上,射线源组件成一定角度通过螺栓联接固定在支撑板上。
[0017]优选地,所述旋转台组件的X轴移动组件通过螺栓联接固定在旋转台组件底板上,Y轴底板螺栓联接固定在X轴移动组件中滑块上,Y轴移动组件通过螺栓联接固定Y轴底板上;两个U型风琴防尘罩通过螺栓联接对称安装在Y轴底板上,载物转台组件安装在Y轴底板正中央,且在U型风琴防尘罩上方。
[0018]优选地,所述探测器组件的探测器X轴组件通过螺栓联接固定在探测器底板上,探测器Z轴组件通过螺栓联接固定在探测器X轴组件上,探测器Y轴组件通过螺栓联接固定在探测器Z轴组件上,接收器安装在探测器Z轴组件上;挡板通过螺栓联接固定在探测器Y轴组件上,防尘罩风琴一通过螺栓联接固定在挡板上,且位于接收器前方;防尘罩风琴通过螺栓联接固定探测器Z轴后方。
[0019](三)有益效果
[0020]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优势。设置的放射源组件,能够在Z轴方向的一定行程范围内,透射待测植物;设置的相机组件能够获取待测物表面轮廓数据,从而将CT与光学成像结合在一起,实现对待测物深部组织的准确定位与检测。设置的探测器组件,使接收器能够在多个方向移动,能够全方位接收扫描所获取的数据,精确性高;设置的旋转台组件,能够全方位移动待测物,检测范围大,从而实现灵活的CT扫描。设置的滚轮机构,可方便地将设备移动至实验室或其他地方。设置的外罩机构可减小成像过程的环境干扰,提高成像的稳定性,且防止操作人员受到X射线辐射。设置的开始开关,待测物体被放置后,按下开始开关,可自动检测待测物组织,方便快捷,易操作。本技术的技术改进体现在装置的形状、构造及其结合设计,装置所涉及的数据处理所用的算法步骤均为本领域现有技术。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装置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放射源组件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旋转台组件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探测器组件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扫描仪框架组件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的相机组件示意图。
[0027]图1中,1放射源组件2旋转台组件3探测器组件4扫描仪框架组件5相机组件6防护板
[0028]图2中,1.1放射源组件底板1.2支撑板1.3 Z轴移动组件1.4射线源组件1.5防尘罩组件1.6 X射线
[0029]图3中,2.1转台组件底板2.2 X轴移动组件2.3 U型风琴防尘罩2.4 Y轴移动组件2.5载物转台组件
[0030]图4中,3.1探测器底板3.2探测器X轴组件3.3探测器Y轴组件3.4探测器Z轴组件3.5接收器3.6防尘罩风琴3.7挡板
[0031]图5中,4.1滑动门4.2控制器4.3脚轮
[0032]图6中,5.1相机与镜头5.2镜头底板5.3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
[0034]如图1

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微型CT的双模式成像分析装置。其工作原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微型CT的双模式成像分析装置,用于将CT与光学成像结合在一起,实现对生物深部组织的准确定位与检测,以及灵活的CT扫描,其特征在于,该微型CT双模式成像分析装置包括放射源组件、旋转台组件、探测器组件、扫描仪框架组件、相机组件和防护板;所述放射源组件包括放射源组件底板、射线源组件、Z轴移动组件、支撑板以及防尘罩组件;放射源组件用于发射X射线,X射线通过防尘罩组件上的梯形阶梯孔射出来;旋转台组件包括旋转台组件底板、X轴移动组件、Y轴移动组件、U型风琴防尘罩组件以及载物转台组件;旋转台组件用来承载物体,使待测物在一定范围内沿X轴和Y轴移动,并使待测植物随旋转台组件平稳转动,使探测器组件和放射源组件分别能够全方位探测物体和射向待测植物;探测器组件包括探测器底板、探测器X轴组件、探测器Y轴组件、探测器Z轴组件、接收器、防尘罩风琴一、防尘罩风琴二以及挡板;探测器组件对待测物上的核辐射进行探测,并实现接收器在X轴、Y轴、Z轴三个方向移动,实现灵活接收X射线源发射出的X射线;扫描仪框架组件包括周围框架、滑动门、控制器以及脚轮,用于防止成像分析受到干扰、便于移动,且防止X射线对操作人员辐射;相机组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军立刘荣勇徐滨海周谦许先志左正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谷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