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检测体温的门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570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检测体温的门禁结构,包括门禁锁壳体、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的识别模块、开关控制模块、红外体温监控模块、显示模块,门禁锁壳体包括有至少一个闸机,在各个闸机之间设置有可伸缩的栏杆,栏杆将闸机所处的空间一分为二,其中每间隔一个闸机的顶面均设置有不限于一个的控制平台,各个控制平台的结构均设置为:识别模块设置在控制平台的底部,驱动栏杆在水平方向伸缩的开关控制模块设置在两个闸机的中部,红外体温监控模块设置在控制平台上且位于识别模块的底部,其收发端朝向人手设置,显示模块设置在控制平台的中部并位于识别模块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方便登记管理体温过高的人员或从高风险地区返回的人员。险地区返回的人员。险地区返回的人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检测体温的门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室门禁的
,具体涉及一种可检测体温的门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一般情况下,基础型的智能门禁系统已经能够满足物业管理的需求。随着2020年初疫情的蔓延,在疫情管控的要求下,出入口设置体温监测点已成为常态。并且需要大量的基层工作人员或医护人员在现场手动对经过出入口的人员进行测温,非常耗费人力,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感染风险,后续地加入红外线体温监控设备才能稍微减缓工作人员的压力,但是红外线体温监控设备存在着体积较大,造型不美观,同时也会妨碍人群的出入,同时,出现红外线体温监控设备检测到体温过高的人员或从高风险地区返回的人员的情况下,需要工作人员拦截并登记好体温过高的人员或从高风险地区返回的人员的个人信息,以便跟踪管理,一旦该人员不配合,还需要派出大量的管理人员进行拦截,耗时费力。
[0003]如何研发出一种既能减少人力物力,又能降低工作人员的感染风险,还方便登记管理体温过高的人员或从高风险地区返回的人员的设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可检测体温的门禁结构,能够方便登记管理体温过高的人员或从高风险地区返回的人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可检测体温的门禁结构,包括门禁锁壳体、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的识别模块、开关控制模块、红外体温监控模块、显示模块,门禁锁壳体包括有至少一个闸机,在各个闸机之间设置有可伸缩的栏杆,栏杆将闸机所处的空间一分为二,其中每间隔一个闸机的顶面均设置有不限于一个的控制平台,各个控制平台的结构均设置为:识别模块设置在控制平台的底部,驱动栏杆在水平方向伸缩的开关控制模块设置在两个闸机的中部,红外体温监控模块设置在控制平台上且位于识别模块的底部,其收发端朝向人手设置,显示模块设置在控制平台的中部并位于识别模块的上方。
[0007]进一步,还包括视频模块,视频模块设置在控制平台顶部并从下往上拍摄,视频模块与控制器电连接。
[0008]进一步,控制平台设置有两个并分别在栏杆所拦截的空间的两侧。
[0009]进一步,视频模块为摄像头。
[0010]进一步,开关控制模块为气缸,气缸的伸缩端与栏杆的一侧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固定在闸机的内腔中。
[0011]进一步,气缸与电源的供电线路之间还设置有一个电控开关,电控开关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2]进一步,识别模块为读卡器。
[0013]进一步,显示模块为显示屏。
[0014]进一步,还包括无线发射器及云端,无线发射器设置在门禁锁壳体中并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5]进一步,红外体温监控模块为红外温度传感器。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可检测体温的门禁结构,通过在识别模块下方的控制平台底部设置一个红外体温监控模块,在当前人员将身份证或通行卡放置在读卡器上进行信息读取的过程中,红外体温监控模块的收发端直接对准人手进行测温,红外体温监控模块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得以判断经过该门禁锁壳体的人员的人体温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能够方便登记管理体温过高的人员或从高风险地区返回的人员。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检测体温的门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检测体温的门禁结构的结构框图。
[0021]附图标识:1

门禁锁壳体;2

视频模块;3

识别模块;5

开关控制模块;6

红外体温监控模块;7

显示模块;11

闸机;12

控制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见图2,一种可检测体温的门禁结构,包括门禁锁壳体1、视频模块2、识别模块3、开关控制模块5、红外体温监控模块6、显示模块7、控制器,其中,见图1,门禁锁壳体1设置有两个闸机11,在两个闸机11之间设置有可伸缩的栏杆,栏杆将闸机11所处的空间一分为二,闸机11的顶面设置有两个倾斜的控制平台12,控制平台12设置在栏杆所拦截的空间的两侧,进出门禁的人员被识别为正常情况后,两个闸机11之间设置有可伸缩的栏杆将往闸机11中收缩,人员得以从两个闸机11之间的空间通过;控制平台12的顶部设置有视频模块2,视频模块2为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摄像头,摄像头从下往上拍摄来拍摄经过门禁锁壳体1的人员外貌并传输至控制器中储存;识别模块3设置在控制平台12的底部,识别模块3为与控制器电连接的读卡器,用于读取人员的身份证或通行卡的信息并存储于控制器中;开关控制模块5驱动栏杆伸缩的气缸,气缸与电源的供电线路之间还设置有一个电控开关,电控开关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在识别当前经过的人员为正常情况后,触发电控开关闭合,气缸通电压缩,人员得以通过;红外体温监控模块6设置在读卡器的底部的控制平台12上,每当经过的人员将身份证或通行卡放置在读卡器上进行信息读取的过程中,红外体温监控模块6的收
发端直接对准人手进行测温,红外体温监控模块6与控制器电连接来经采集到的温度传输到控制器中进行保存;显示模块7为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显示屏,显示屏设置在控制平台12的中部并位于读卡器的上方,用以供经过的人员确认自己的信息。
[0024]为了方便控制器将信息传输至云端,门禁锁壳体1中还设置有无线发射器,无线发射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将采集到的各种信息或警报信号通过无线发射器传输至云端中,相关监控人员可通过查看云端的数据,得以判断经过该门禁锁壳体1的人员的人体温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或者判断当前人员是否曾前往高风险地区,从而及时地进行疫情防控。所述红外体温监控模块6为红外温度传感器。
[0025]工作过程:
[0026]人员走到门禁锁壳体1的当前,摄像头拍摄当前人员的外貌并存储,人员将身份证或通行卡放置在读卡器上进行信息读取的过程中,红外体温监控模块6的收发端直接对准人手进行测温,并将读卡器及测得的人体温度存储于控制器中,控制器将采集到的当前人员的外貌、身份信息、人体温度传输至显示屏中展示,当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检测体温的门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门禁锁壳体(1)、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的识别模块(3)、开关控制模块(5)、红外体温监控模块(6)、显示模块(7),门禁锁壳体(1)包括有至少一个闸机(11),在各个闸机(11)之间设置有可伸缩的栏杆,栏杆将闸机(11)所处的空间一分为二,其中每间隔一个闸机(11)的顶面均设置至少一个的控制平台(12),控制平台(12)的结构均设置为:识别模块(3)设置在控制平台(12)的底部,驱动栏杆在水平方向伸缩的开关控制模块(5)设置在两个闸机(11)的中部,红外体温监控模块(6)设置在控制平台(12)上且位于识别模块(3)的底部,其收发端朝向人手设置,显示模块(7)设置在控制平台(12)的中部并位于识别模块(3)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检测体温的门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视频模块(2),视频模块(2)设置在控制平台(12)的顶部并从下往上拍摄,视频模块(2)与控制器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检测体温的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么宏吴建飞潘登潘仁镇周毅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华发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