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量时间变化模式数据编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5690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量时间变化模式数据编码方法,包含:在一时间区段中,一传感器于一用户端取得一资源的一流体量数据;一第一处理器根据一压缩倍数对照表及该流体量数据,计算出该时间区段的一位元数据;该第一处理器经由一第一收发器及一第二收发器,将该位元数据传送至一供给端的一第二处理器;以及该第二处理器根据该压缩倍数对照表,将该位元数据还原成该时间区段的该流体量数据。藉此,该用户端及该供给端之间无需传输大量数据,不仅提高物联网数据通讯的正确性与稳定性,同时大幅减少收发器的电力损耗,这对电池供电的该用户端设备至关重要。备至关重要。备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量时间变化模式数据编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流体量的编码方法,特别是指一种流体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编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供水管网水力模型是自来水务公司优化调度及降低漏水损失的必备工具,而用户端用水量时间变化模式则是构建水力模型的基础数据。
[0003]以人工方式每日抄取用户不同时间段的用水量变化,以构建水力模型,显然不切实际。而以物联网自动读表方式,若每30分钟回传一笔用水量数据,其电力损耗是电池供电的物联网水表难以负荷的。物联网自动读表方式具体例如有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I710752号所提供的一种水表之智能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主要是藉由影像撷取元件对水表的数值显示区进行拍摄,以获得水度影像,再从水度影像分析出水度数值。
[0004]前述专利案中,每30分钟传送一笔水表数值,甚至是水度影像的大量电力损耗,可想而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缘此,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将尖离峰用水量皆以位元记录,使得水表在一天中仅需一次通讯即可完成当日用水模式数据上传,大幅减少电力消耗,而提出一种流体量时间变化模式数据编码方法。
[0006]该流体量时间变化模式数据编码方法,包含:在一时间区段中,一传感器于一用户端取得一资源的一流体量数据;该用户端的一第一处理器取得一压缩倍数对照表、一位元长度及该流体量数据,该压缩倍数对照表是以不同的该时间区段对应一压缩倍数;该第一处理器根据该压缩倍数对照表及该流体量数据,计算出该时间区段的一位元数据,且该位元数据的长度为该位元长度;该第一处理器将该位元数据传送至该用户端的一第一收发器,该第一收发器再将该位元数据传送至该数据的一供给端;该供给端的一第二收发器接收到该位元数据后,将该位元数据传送至该供给端的一第二处理器;以及该第二处理器根据该压缩倍数对照表,将该位元数据还原成该时间区段的该流体量数据。
[0007]进一步,该位元长度不大于一个字节,且该第一收发器是以窄频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

IoT)技术将该位元数据传送至该第二收发器。
[0008]进一步,有一时间周期包含复数时间区段,该压缩倍数对照表是在该时间周期中以不同的该时间区段对应该压缩倍数;每经过该时间周期,该第一处理器再将全部所述时间区段对应的该位元数据经由该第一收发器及该第二收发器传送至该第二处理器。
[0009]进一步,该第二处理器将一指示位元数据经由该第二收发器及该第一收发器传送至该用户端的该第一处理器,该第一处理器根据该指示位元数据更改对应该时间周期的一字节总数及/或一间隔时间;每经过该间隔时间,该第一处理器根据该压缩倍数对照表及该流体量数据计算出该位元数据。
[0010]进一步,第二处理器将一指示位元数据经由该第二收发器及该第一收发器传送至该用户端的该第一处理器,该第一处理器根据该指示位元数据更改该压缩倍数对照表及/或一位元长度对照表,该位元长度对照表是以不同的该时间区段对应该位元长度。
[0011]进一步,该第二收发器是以窄频物联网技术将该指示位元数据传送至该第一收发器。
[0012]进一步,该时间周期中有一尖峰时间及一离峰时间,位于该尖峰时间的该时间区段对应的该位元长度,不小于位于该离峰时间的该时间区段对应的该位元长度。
[0013]进一步,该传感器从自水表或气量计取得该流体量数据,该供给端对应为水务公司或天然气公司。
[0014]其中,该传感器为以下之一:光传感器、磁簧管、电磁波传感器、影像传感器及电子水量计。
[0015]进一步,该供给端的该第二处理器根据复数笔该流体量数据及对应的该时间区段,绘制对应该用户端的一流体量时间变化趋势图。
[0016]根据上述技术特征可达成以下功效:1.用户端将流体量数据转换成位元数据,并将其传输至供给端,供给端再将位元数据转换回流体量数据,用户端及供给端之间无需传输大量数据,有效减少通讯数据量,提高窄频通讯的可靠性。
[0017]2.藉由将一日所有位元数据一次性上传供给端,大幅节省第一收发器多次联机注册的电力消耗,这对电池供电的用户端设备至关重要。
[0018]3.将位元长度及指示位元数据的长度都控制在一个字节内,可以更好的应用于窄频物联网,确保数据传输的正确性与稳定性。
[0019]4.第二处理器提供用户端用水量时间变化趋势,供给端据此掌握用户端尖峰、离峰用水习惯,进而调整净水厂供水规划,满足用水需求。
[0020]5.根据用户尖峰、离峰用水习惯,供给端藉由下发指示位元数据,动态调整字节总数及位元长度,以最适当之间隔时间与压缩倍数,准确记录用户用水量变化。
[0021]6.以窄频物联网通讯技术,实时掌握用户用水模式,具体实现水力模型的供水管网动态仿真。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一,示意执行流体量时间变化模式数据编码方法。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功能方块示意图,示意流体量数据与位元数据的转换。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二,示意第二处理器传送位元指示数据。
[0026]符号说明:1:用户端11:传感器12:第一处理器13:第一收发器
2:供给端21:第二处理器22:第二收发器3:水表A:流体量数据B:压缩倍数对照表C:位元长度对照表D:位元数据E:指示位元数据NB

IoT:窄频物联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综合上述技术特征,本专利技术流体量时间变化模式数据编码方法的主要功效将可于下述实施例清楚呈现。
[0028]请参阅图1至图3,其揭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流体量时间变化模式数据编码方法,较佳地,是应用于用水数据上,该流体量时间变化模式数据编码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一用户端1的一第一处理器12首先取得一压缩倍数对照表B及一位元长度对照表C,该压缩倍数对照表B是在一时间周期中以不同的一时间区段对应一压缩倍数,该位元长度对照表C是在该时间周期中以不同的该时间区段对应一位元长度,该第一处理器12据此取得该时间周期中每一时间区段的该压缩倍数及该位元长度,该时间周期例如为一日。
[0029]该第一处理器12再根据对应该时间周期的一字节总数以及该位元长度,取得一间隔时间,即该时间区段的长度。更明确的说,假设该时间周期为一日,该字节总数为24组字节,该位元长度在该时间周期中皆为4位元,则由该字节总数除以该位元长度的商即为该时间区段的数量,即48;而由该时间周期及该时间区段的数量即可计算出该间隔时间,该间隔时间也就是0.5小时。每经过该间隔时间,该第一处理器12将一传感器11于该用户端1在该时间区段中取得的一资源的一流体量数据A,转换为一位元数据D并传送至该数据的一供给端2,且该位元数据D的长度为该位元长度。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该位元长度不大于一个字节,每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量时间变化模式数据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在一时间区段中,一传感器于一用户端取得一资源的一流体量数据;所述用户端的一第一处理器取得一压缩倍数对照表、一位元长度及该流体量数据,该压缩倍数对照表是以不同的该时间区段对应一压缩倍数;所述第一处理器根据该压缩倍数对照表及该流体量数据,计算出该时间区段的一位元数据,且该位元数据的长度为该位元长度;所述第一处理器将该位元数据传送至该用户端的一第一收发器,该第一收发器再将该位元数据传送至该数据的一供给端;所述供给端的一第二收发器接收到该位元数据后,将该位元数据传送至该供给端的一第二处理器;以及该第二处理器根据该压缩倍数对照表,将该位元数据还原成该时间区段的该流体量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量时间变化模式数据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元长度不大于一个字节,且该第一收发器是以窄频物联网技术将该位元数据传送至该第二收发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量时间变化模式数据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有一时间周期包含复数时间区段,该压缩倍数对照表是在该时间周期中以不同的该时间区段对应该压缩倍数;每经过该时间周期,该第一处理器再将全部所述时间区段对应的该位元数据经由该第一收发器及该第二收发器传送至该第二处理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量时间变化模式数据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将一指示位元数据经由该第二收发器及该第一收发器传送至该用户端的该第一处理器,该第一处理器根据该指示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佑仲沈柏宏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优化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