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相变微胶囊调温抗菌纺织品的整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553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相变微胶囊调温抗菌纺织品的整理工艺;包括S1:纺织品经过平幅进布进行退浆、氧漂处理;S2:在将步骤S1处理后的纺织品进行复漂处理达到设定白度;S3:经过S2处理后的纺织品经过清水洗涤后烘干;S4:将S3处理后的纺织品,采用浸轧方式将相变材料附着在纺织品表面,S5:染色后的纺织品经过过轧光、预缩处理后得到成品;该装置通过设置喷淋装置可以将浸轧箱体中的浸轧浆料输送至浸染池中,通过利用纺织品的通透原理采用类似过滤的方式,使得浸轧浆料出去相变材料之外通过纺织品留回到浸轧箱体中,而相变材料则留在纺织品上完成染色。品上完成染色。品上完成染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相变微胶囊调温抗菌纺织品的整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制造业的染整
,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相变微胶囊调温抗菌纺织品的整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相变调温纺织品是一种增加服用舒适性的新产品,是一种利用纳米乳化和切割技术,功能性物质切割分散成纳米级别的微颗粒,采用化学利用化学沉积法、物理化学法、溶胶

凝胶法等微胶囊包覆技术,将功能性微量物质包封在500纳米至5微米的微胶囊内,微胶囊内相变储能材料在室内温度23~40度闷热时产生吸热效应,降低服内温度,在15~20度寒冷时产生放热效应,提高服内温度。使皮肤温度在环境温度变化过程中,一直处于舒适范围;目前,可以通过浸轧、涂层、印花等方式将调温微胶囊涂抹在纺织品上,得到调温面料;现有技术中,浸轧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浸轧过程中相变材料附着的均匀度差异,导致相变材料在整理过程中的焓值不稳定;2、生产过程中因为压辊压力过大,导致相变微胶囊破裂,芯材直接附着在织物上,造成污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相变微胶囊调温抗菌纺织品的整理工艺。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纳米相变微胶囊调温抗菌纺织品的整理工艺,包括S1:纺织品经过平幅进布进行退浆、氧漂处理;S2:在将步骤S1处理后的纺织品进行复漂处理达到设定白度;S3:经过S2处理后的纺织品经过清水洗涤后烘干;S4:将S3处理后的纺织品,采用浸轧方式将相变材料附着在纺织品表面,S5:染色后的纺织品经过过轧光、预缩处理后得到成品;优选的,在步骤S4中,浸轧纺织品的浸轧浆料由相变材料份、水、MP345助剂及非离子柔软剂混合而成。
[0005]优选的,所述浸轧浆料的制备包括:A1:先加入250g水,用柠檬酸调PH值,A2:在加入稀释后的相变材料12.5kg搅拌搅匀,A3:加入非离子柔软剂50kg,边搅拌边加入水至500g,搅拌均匀。
[0006]优选的,所述纺织品本体为涤纶、涤棉、棉或涤天丝面料构成。
[0007]优选的,将混合好的浸轧浆料导入至浸轧装置中,所述浸轧装置包括用于给所述纺织品染色的浸轧箱体、V型支架及喷淋装置;所述浸轧箱体上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V型支架设置有两侧且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浸轧箱体的两侧,每个所述浸轧
箱体上均转动安装有若干个导向轮,位于同一个所述V型支架上所述导向轮通过传动带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纺织品夹在所述V型支架的下边缘与所述传动带之间,所述纺织品的与两侧的V型支架之间形成浸染池;所述喷淋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浸轧箱体上并且与所述浸轧箱体相连通,所述喷淋装置位于所述浸染池的上方。
[0008]优选的,每个所述V型支架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震动装置及导管,所述导管的另一侧延伸至所述浸轧箱体的内测底部。
[0009]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浸轧箱体上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浸轧箱体的内部并在其末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导向轮之间利用传动带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浸轧箱体上的喷淋支架,所述喷淋支架上固定安装有抽取泵,所述抽取泵的输出端设置有若干个喷头,所述抽取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导向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管的另外一端与所述浸轧箱体相连通。
[0011]优选的,还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浸轧箱体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通过转动连接在所述浸轧箱体上的传动机构与所述传动带传动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导向轮的下方,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浸轧箱体上的曲轴,所述曲轴的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传动带在所述从动轮与所述导向轮之间穿过带动两者进行传动。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该装置通过设置喷淋装置可以将浸轧箱体中的浸轧浆料输送至浸染池中,通过利用纺织品的通透原理采用类似过滤的方式,使得浸轧浆料出去相变材料之外通过纺织品留回到浸轧箱体中,而相变材料则留在纺织品上完成染色;2、该装置通过利用V型支架与输送的纺织品形成浸染池,浸染池则可以残留部分浸轧浆料,为相变材料附着在纺织品上提供反应时间并且增加浸轧浆料与纺织品的接触长度,进而使得相变材料均匀的附着在纺织品上。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轴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整体右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部分轴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V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输送装置及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部分右侧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喷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驱动装置与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浸轧箱体,2

V型支架,201

震动装置,202

导管,3

导向轮,4

驱动装置,401

电机,402

驱动轮,5

传动带,6

喷淋装置,601

喷淋支架,602

抽取泵,603

导向管,604

喷头,7

纺织品,8

输送装置,9

传动机构,901

从动轮,902

曲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18]下面结合图1

8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纳米相变微胶囊调温抗菌纺织品的整理工艺,包括S1:纺织品7经过平幅进布进行退浆、氧漂处理;S2:在将步骤S1处理后的纺织品7进行复漂处理达到设定白度;S3:经过S2处理后的纺织品7经过清水洗涤后烘干;S4:将S3处理后的纺织品7,采用浸轧方式将相变材料附着在纺织品7表面,S5:染色后的纺织品7经过过轧光、预缩处理后得到成品。
[0019]优选的,在步骤S4中,浸轧纺织品7的浸轧浆料由相变材料份、水、MP345助剂及非离子柔软剂混合而成。
[0020]优选的,所述浸轧浆料的制备包括:A1:先加入250g水,用柠檬酸调PH值,A2:在加入稀释后的相变材料12.5kg搅拌搅匀,A3:加入非离子柔软剂50kg,边搅拌边加入水至500g,搅拌均匀。
[0021]优选的,所述纺织品7本体为涤纶、涤棉、棉或涤天丝面料构成。
[0022]优选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再次参考图1

8,将混合好的浸轧浆料导入至浸轧装置中,所述浸轧装置包括用于给所述纺织品7染色的浸轧箱体1、V型支架2及喷淋装置6;所述浸轧箱体1上安装有驱动装置4;所述V型支架2设置有两侧且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浸轧箱体1的两侧,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相变微胶囊调温抗菌纺织品的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S1:纺织品(7)经过平幅进布进行退浆、氧漂处理;S2:在将步骤S1处理后的纺织品(7)进行复漂处理达到设定白度;S3:经过S2处理后的纺织品(7)经过清水洗涤后烘干;S4:将S3处理后的纺织品(7),采用浸轧方式将相变材料附着在纺织品(7)表面,S5:染色后的纺织品(7)经过过轧光、预缩处理后得到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相变微胶囊调温抗菌纺织品的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浸轧纺织品(7)的浸轧浆料由相变材料份、水、MP345助剂及非离子柔软剂混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纳米相变微胶囊调温抗菌纺织品的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浸轧浆料的制备包括:A1:先加入250g水,用柠檬酸调PH值,A2:在加入稀释后的相变材料12.5kg搅拌搅匀,A3:加入非离子柔软剂50kg,边搅拌边加入水至500g,搅拌均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相变微胶囊调温抗菌纺织品的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品(7)本体为涤纶、涤棉、棉或涤天丝面料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纳米相变微胶囊调温抗菌纺织品的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混合好的浸轧浆料导入至浸轧装置中,所述浸轧装置包括用于给所述纺织品(7)染色的浸轧箱体(1)、V型支架(2)及喷淋装置(6);所述浸轧箱体(1)上安装有驱动装置(4);所述V型支架(2)设置有两侧且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浸轧箱体(1)的两侧,每个所述浸轧箱体(1)上均转动安装有若干个导向轮(3),位于同一个所述V型支架(2)上所述导向轮(3)通过传动带(5)与所述驱动装置(4)传动连接,所述纺织品(7)夹在所述V型支架(2)的下边缘与所述传动带(5)之间,所述纺织品(7)的与两侧的V型支架(2)之间形成浸染池;所述喷淋装置(6)固定安装在所述浸轧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汪兴张一博何海韵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梦洁家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