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驾驶测试用目标物的运载托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5393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驾驶测试用目标物的运载托盘,包括底板,底板的顶端设置有横向肋板和纵向肋板,底板前端的左右两侧以及后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通孔,底板前端左右两侧的两个通孔内均设置有前转向轮,底板前端的中部设置有转向系统组件;底板前端左右两侧的通孔上方均设置有前悬架系统组件;底板后端左右两侧的通孔内均设置有后驱动轮,底板后端的中部设置有驱动系统组件,底板后端左右两侧的通孔上方均设置有后悬架系统组件;底板的顶端还设置有定位模块、通讯模块和电源模块;底板的顶端还设置有盖板,盖板的顶端设置有目标物固定块。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目标物运载装置体积大、笨重、承压能力弱、减震性差、目标物无法分离等技术问题。离等技术问题。离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驾驶测试用目标物的运载托盘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驾驶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驾驶测试用目标物的运载托盘。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自动驾驶是目前汽车智能化发展的一个趋势,智能汽车为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在研发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时需要频繁的进行性能测试,主要测试指标包括各项车辆运动数据(如速度、加速度、形势路线),对交通参与者的识别正确率、响应速度、识别范围,对各类光照、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等。
[0003]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自动驾驶测试时需要使用目标物,目标物主要包括假人、假车、路障等等,目标物需要通过运载装置进行运载,通过运载装置驱动目标物按照预设的路线进行运动,从而配合测试车辆完成自动驾驶性能测试,而现有的运载装置体积较大,比较笨重,承压能力弱,在受到碾压时极易损毁;现有的运载装置中未设置悬架系统,从而其减震性差,在运动的过程中会由于路面的坑洼不平而出现剧烈颠簸的现象,从而会对运载装置以及其运载的目标物造成损伤;另外,现有的运载装置中,目标物与运载装置固定安装,在自动驾驶性能的测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碰撞现象,而当碰撞发生时,目标物无法与运载装置之间实现分离,从而,巨大的撞击力会对目标物、运载装置以及测试车辆造成巨大的损伤,导致目标物的重复利用率低,增加了测试成本。
[0004]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驾驶测试用目标物的运载托盘,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轻量化、承压能力强、减震性好、行驶平稳、目标物可分离、降低了碰撞力对目标物、运载托盘以及测试车辆造成的损伤、适于广泛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测试用目标物的运载托盘,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自动驾驶测试用目标物的运载装置体积较大,比较笨重,承压能力弱,减震性差,当碰撞发生时,目标物无法与运载装置之间实现分离,从而,巨大的撞击力会对目标物、运载装置以及测试车辆造成巨大的损伤,导致目标物的重复利用率低,增加了测试成本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轻量化、承压能力强、减震性好、行驶平稳、目标物可分离、降低了碰撞力对目标物、运载托盘以及测试车辆造成的损伤、适于广泛的推广使用。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驾驶测试用目标物的运载托盘,包括底板,
[0007]底板的顶端设置有纵横交错的横向肋板和纵向肋板,底板前端的左右两侧以及底板后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通孔,纵横交错的横向肋板与纵向肋板在通孔的上方均围成有肋板格,底板前端左右两侧的两个通孔内分别设置有前转向轮,前转向轮的底端超出底板
的底端,底板前端的中部还设置有转向系统组件,转向系统组件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前转向轮连接;
[0008]底板前端左右两侧的通孔上方的肋板格内分别设置有前悬架系统组件,前悬架系统组件分别安装在纵向肋板的侧壁上,前悬架系统组件的外端分别与转向系统组件的左右两端连接;
[0009]底板后端左右两侧的通孔内分别设置有后驱动轮,后驱动轮的底端超出底板的底端,底板后端的中部设置有驱动系统组件,驱动系统组件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后驱动轮连接,底板后端左右两侧的通孔上方的肋板格内分别设置有后悬架系统组件,后悬架系统组件分别安装在纵向肋板的侧壁上,后悬架系统组件的外端分别与驱动系统组件的左右两端连接;
[0010]底板的顶端还设置有定位模块、通讯模块和电源模块,定位模块、通讯模块以及电源模块均位于横向肋板与纵向肋板围成的肋板格内,定位模块用于感知运载托盘的位置信息,实现自动化驾驶的功能;通讯模块用于运载托盘与电脑、手机之间的指令收发,通讯模块还与定位模块、转向系统组件以及驱动系统组件之间通信连接;电源模块与定位模块、通讯模块、转向系统组件以及驱动系统组件之间电连接;
[0011]底板的顶端还设置有盖板,底板、横向肋板、纵向肋板均与盖板采用复合纤维板材料制成,盖板罩设在横向肋板与纵向肋板的外部,盖板呈内部中空的“四棱台形”,盖板的顶端设置有目标物固定块。
[0012]优选的,转向系统组件包括转向舵机、舵机摆臂、直拉杆、转向节臂和转向节,转向舵机固定设置在底板的顶端,转向舵机的输出端连接舵机摆臂,舵机摆臂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直拉杆,两侧的直拉杆的内端分别与舵机摆臂底部的左右两侧铰接,直拉杆的外端分别贯穿纵向肋板与转向节臂铰接,转向节臂分别与转向节固定连接,左右两侧的前转向轮分别与转向节转动连接。
[0013]优选的,前悬架系统组件包括前悬架上摆臂、前悬架下摆臂和前悬架减震器,前悬架上摆臂与前悬架下摆臂分别设置在转向节的上、下两侧,纵向肋板的侧壁上与前悬架上摆臂和前悬架下摆臂的位置对应处设置有前悬架安装板,前悬架上摆臂与前悬架下摆臂的内端分别与前悬架安装板的上、下两端铰接,转向节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轴,前悬架上摆臂与前悬架下摆臂的外端分别与连接轴转动连接,前悬架减震器分别倾斜设置在前悬架上摆臂的前后两侧,前悬架减震器的顶端分别与前悬架安装板的顶端铰接,前悬架减震器的底端分别与前悬架下摆臂外端的前后两侧铰接。
[0014]优选的,驱动系统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差速器和半轴,驱动电机纵向安装在底板的顶端,驱动电机的轴线与后驱动轮的轴线垂直,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差速器,差速器的左右两侧输出轴分别贯穿纵向肋板且通过万向节与半轴连接,半轴的外端部分别连接后驱动轮。
[0015]优选的,后悬架系统组件包括上拉杆、后悬架下摆臂和后悬架减震器,上拉杆与后悬架下摆臂分别设置在半轴的上、下两端,纵向肋板的侧壁与上拉杆和后悬架下摆臂的位置对应处设置有后悬架安装板,上拉杆和后悬架下摆臂的内端分别与后悬架安装板的上、下两端铰接,半轴上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的外部设置有固定架,上拉杆的外端与固定架的顶端铰接,后悬架下摆臂的外端分别与固定架左右两侧的底部铰接,后悬架减震器分别倾
斜设置在上拉杆的前后两侧,后悬架减震器的顶端分别与后悬架安装板的顶端铰接,后悬架减震器的外端分别与后悬架下摆臂外端的前后两侧铰接。
[0016]优选的,为了在目标物收到撞击后,目标物能够实现与运载托盘之间的脱离,从而降低碰撞力对目标物以及测试车辆本体造成的损伤,目标物固定块呈“圆台形”,目标物固定块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磁铁,盖板的顶端与目标物固定块的位置对应处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置有铁块,磁铁与铁块之间吸合固定,目标物固定块由其中部至其侧边设置有贯穿的竖槽,目标物固定块的底端还设置有与竖槽底部连通的卡槽,卡槽的宽度大于竖槽的宽度。
[0017]优选的,为了很好的保护运载托盘,底板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圆角,底板的外周边沿均包覆有弹性护边。
[0018]优选的,为了降低耗材进行轻量化设计,横向肋板与纵向肋板的截面均呈“梯形”且底边朝下。
[0019]优选的,为了便于对横向肋板与纵向肋板进行固定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驾驶测试用目标物的运载托盘,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顶端设置有纵横交错的横向肋板和纵向肋板,所述底板前端的左右两侧以及所述底板后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通孔,纵横交错的所述横向肋板与所述纵向肋板在所述通孔的上方均围成有肋板格,所述底板前端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通孔内分别设置有前转向轮,所述前转向轮的底端超出所述底板的底端,所述底板前端的中部还设置有转向系统组件,所述转向系统组件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前转向轮连接;所述底板前端左右两侧的所述通孔上方的所述肋板格内分别设置有前悬架系统组件,所述前悬架系统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纵向肋板的侧壁上,所述前悬架系统组件的外端分别与所述转向系统组件的左右两端连接;所述底板后端左右两侧的所述通孔内分别设置有后驱动轮,所述后驱动轮的底端超出所述底板的底端,所述底板后端的中部设置有驱动系统组件,所述驱动系统组件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后驱动轮连接,所述底板后端左右两侧的所述通孔上方的所述肋板格内分别设置有后悬架系统组件,所述后悬架系统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纵向肋板的侧壁上,所述后悬架系统组件的外端分别与所述驱动系统组件的左右两端连接;所述底板的顶端还设置有定位模块、通讯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定位模块、通讯模块以及所述电源模块均位于所述横向肋板与所述纵向肋板围成的肋板格内,所述定位模块用于感知运载托盘的位置信息,实现自动化驾驶的功能;所述通讯模块用于运载托盘与电脑、手机之间的指令收发,所述通讯模块还与所述定位模块、转向系统组件以及所述驱动系统组件之间通信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定位模块、通讯模块、转向系统组件以及驱动系统组件之间电连接;所述底板的顶端还设置有盖板,所述底板、横向肋板、纵向肋板与所述盖板均采用复合纤维板材料制成,所述盖板罩设在所述横向肋板与所述纵向肋板的外部,所述盖板呈内部中空的“四棱台形”,所述盖板的顶端设置有目标物固定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驾驶测试用目标物的运载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组件包括转向舵机、舵机摆臂、直拉杆、转向节臂和转向节,所述转向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顶端,所述转向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舵机摆臂,所述舵机摆臂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直拉杆,两侧的所述直拉杆的内端分别与所述舵机摆臂底部的左右两侧铰接,所述直拉杆的外端分别贯穿所述纵向肋板与所述转向节臂铰接,所述转向节臂分别与所述转向节固定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前转向轮分别与所述转向节转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驾驶测试用目标物的运载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架系统组件包括前悬架上摆臂、前悬架下摆臂和前悬架减震器,所述前悬架上摆臂与所述前悬架下摆臂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向节的上、下两侧,所述纵向肋板的侧壁上与所述前悬架上摆臂和所述前悬架下摆臂的位置对应处设置有前悬架安装板,所述前悬架上摆臂与所述前悬架下摆臂的内端分别与所述前悬架安装板的上、下两端铰接,所述转向节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轴,所述前悬架上摆臂与所述前悬架下摆臂的外端分别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前悬架减震器分别倾斜设置在所述前悬架上摆臂的前后两侧,所述前悬架减震器的顶端分别与所述前悬架安装板的顶端铰接,所述前悬架减震器的底端分别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毅凡胡江流吕文化
申请(专利权)人:辐途汽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