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支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529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屏支架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压铸支架模具,包括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模,所述操作台顶部开设有下模,所述移动板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板,所述操作台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齿条板与第一滑槽相匹配,通过顶料块向上移动便于对下模的底部起到顶出的作用,通过顶料块顶出,便于将压铸和脱模一步完成,避免原始的人工手动脱模效率低的现象出现,便于提高整体压铸和脱模的效率,同时也便于保证在脱模时支架的完整性,操作简单便于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铸支架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屏支架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铸支架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压铸是一种金属铸造工艺,其特点是利用模具内腔对融化的金属施加高压;模具通常是用强度更高的合金加工而成的,这个过程有些类似注塑成型,大多数压铸铸件都是不含铁的,例如锌、铜、铝、镁、铅、锡以及铅锡合金以及它们的合金,根据压铸类型的不同,需要使用冷室压铸机或者热室压铸机。
[0003]现有的支架在生产时一般都是采用压铸模具制备而成,显示屏支架在压铸成型之后在将其从模具中取出时较为不便,现在大多数脱模采用手部取出,容易出现支架变形的现象,从而影响靠背支架的使用质量,不方便使用。
[0004]因此,现在亟需设计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压铸支架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铸支架模具。
[0006]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铸支架模具,包括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模,所述操作台顶部开设有下模,所述移动板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板,所述操作台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齿条板与第一滑槽相匹配,所述操作台内部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板相啮合,所述操作台内部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操作台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齿条板,所述第二齿条板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下模底部开设有通口,所述第二齿条板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料块,所述顶料块与通口相匹配。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齿条板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底端与操作台内底壁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有气缸,所述气缸与顶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输出端与移动板顶部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移动板底部远离第一齿条板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操作台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杆与限位槽相插接。
[0010]优选的,所述操作台一侧设有两个抽屉,每个所述抽屉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把手。
[0011]优选的,所述操作台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万向轮,所述操作台顶部一端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气缸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第一齿条板向上移动带动第二齿条板向上移动,第二齿条板向上移动带动顶料块向上移动,通过顶料块向上移动便于对下模的底部起到顶出的作用,通过顶料块顶出,便于将压铸和脱模一步完成,避免原始的人工手动脱模效率低的现象出现,便于提高整体压铸和脱模的效率,同时也便于保证在脱模时支架的完整性,操作简单便于使用。
[0014]2、通过伸缩弹簧的设置,便于在第二齿条板升降时起到稳定升降的作用,通过气缸的设置,便于将上模通过升降进行压铸,便于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便于操作,通过限位杆与限位槽的设置,便于在进行压铸时起到稳定下降的作用,便于保证工作的更加顺利和更加稳定,通过抽屉的设置,便于在进行工作时起到收纳物品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操作台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齿条板与第二齿条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操作台;2、支撑架;3、顶板;4、移动板;5、上模;6、下模;7、第一齿条板;8、第一滑槽;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第二滑槽;12、第二齿条板;13、顶料块;14、伸缩弹簧;15、气缸;16、限位杆;17、限位槽;18、万向轮;19、控制面板;20、抽屉;21、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1]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铸支架模具,包括有操作台1,所述操作台1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两个所述支撑架2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3,所述顶板3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4,所述移动板4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模5,所述操作台1顶部开设有下模6,所述移动板4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板7,所述操作台1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8,所述第一齿条板7与第一滑槽8相匹配,所述操作台1内部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9,所述第一齿轮9与第一齿条板7相啮合,所述操作台1内部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0,所述第二齿轮10与第一齿轮9相啮合,所述操作台1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11,所述第二滑槽11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齿条板12,所述第二齿条板12与第二齿轮10相啮合,所述下模6底部开设有通口,所述第二齿条板12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料块13,所述顶料块13与通口相匹配,通过控制面板19驱动气缸15进行压铸,当移动板4下降到一定的位置时,第一齿条板7将插入第一滑槽8内部与第一滑槽8滑动连接,此时限位杆16也同时插入限位槽17内部,当第一齿条板7滑动至一定距离时与第一齿轮9相啮合,第一齿轮9将向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9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二齿轮10顺时针转动,通过第二齿轮10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二齿条板12向下滑动,通过第一齿条板7位移到一定的距离时带动第二齿条板12也向下移动,第二齿条板12向下移动带动顶料块13向下移动,移动至顶料块13
顶端与下模6的底部相持平的时候停止向下移动,此时上模5与下模6正好相接触匹配,进行压铸,压铸完成后,通过控制面板19驱动气缸15带动移动板4向上移动,移动板4向上移动带动第一齿条板7向上移动,第一齿条板7向上移动带动第二齿条板12向上移动,第二齿条板12向上移动带动顶料块13向上移动,通过顶料块13向上移动便于对下模6的底部起到顶出的作用,通过顶料块13顶出,便于将压铸和脱模一步完成,避免原始的人工手动脱模效率低的现象出现,便于提高整体压铸和脱模的效率,同时也便于保证在脱模时支架的完整性,操作简单便于使用。
[0022]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齿条板12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14,所述伸缩弹簧14底端与操作台1内底壁固定连接,通过伸缩弹簧14的设置,便于在第二齿条板12升降时起到稳定升降的作用。
[0023]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有气缸15,所述气缸15与顶板3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15输出端与移动板4顶部固定连接,通过气缸1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铸支架模具,包括有操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两个所述支撑架(2)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3),所述顶板(3)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4),所述移动板(4)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模(5),所述操作台(1)顶部开设有下模(6),所述移动板(4)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板(7),所述操作台(1)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8),所述第一齿条板(7)与第一滑槽(8)相匹配,所述操作台(1)内部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9),所述第一齿轮(9)与第一齿条板(7)相啮合,所述操作台(1)内部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0),所述第二齿轮(10)与第一齿轮(9)相啮合,所述操作台(1)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11),所述第二滑槽(11)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齿条板(12),所述第二齿条板(12)与第二齿轮(10)相啮合,所述下模(6)底部开设有通口,所述第二齿条板(12)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料块(13),所述顶料块(13)与通口相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王旭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擎誉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