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燃气用引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5017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燃气用引射器,包括燃气管、进气管、引射器本体和辅助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辅助机构于引射器本体顶部,通过导流孔将燃气管导入的燃气和进气管导入的空气进行引流,并且在引流的过程中由于导流孔较小,使得燃气和空气在引流过程中进行更加均匀的混合,并且通过锥形管将混合气导入至连接管内进行进一步混合,而气体在通过燃气管和进气管导入至引射器本体内时通过缓冲弹簧进行缓冲保护,从而减少气体对引流器本体的冲击力,达到了提高导入气体的均匀性,以及减少气体对引射器的冲击力,提高了引射器使用过程稳定性的有益效果。稳定性的有益效果。稳定性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燃气用引射器


[0001]本技术涉及引射器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燃气用引射器。

技术介绍

[0002]引射器是燃气灶最主要的部分,引射器利用一股高速高能流(液流、气流或其他物质流)引射另一股低速低能流的装置,射流经收缩形喷嘴迸入混合室,其周围是被引射流,通过边界的参混作用,引射流将能量传递给被引射流。
[0003]当引射器在使用时,其外部空气和燃气的混合均匀性较低,容易影响烟气的燃气效率,以及外部高速气流在进入到引射器时对引射器的冲击力较大,容易对引射器使用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新型燃气用引射器。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新型燃气用引射器,该装置包括燃气管和进气管,所述燃气管贯穿于引射器本体底端面中部,所述进气管贯穿于引射器本体底端面边沿处,且进气管覆盖于燃气管外侧,所述辅助机构设置于引射器本体顶部,所述辅助机构包括连接管、扩张管、锥形管、连接板、透孔、橡胶环、导向杆、缓冲弹簧、导流板和排出机构,所述连接管上下端面分别连接于扩张管底端面和锥形管顶端面,所述锥形管设置于引射器本体顶端面,所述连接板侧表面贴合于引射器本体内侧端面,所述透孔开设有两个以上于连接板顶端面,且透孔内圈覆盖于燃气管和进气管外侧顶部,所述橡胶环粘贴于透孔内侧端面,且橡胶环内圈贴合于燃气管和进气管侧表面,所述导向杆穿过连接板顶端面后连接于引射器本体内侧底部,且导向杆与透孔错位分布,所述缓冲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于连接板底端面和引射器本体内侧底端面,且缓冲弹簧内侧端面覆盖于导向杆侧表面,所述导流板设置于锥形管内侧顶部,所述排出机构设置于扩张管内侧顶部。
[0006]优选的,所述导流板包括固定板、导流孔和斜面,所述固定板安装于锥形管内侧顶部,所述导流孔贯通于固定板上下端面,所述斜面设置于固定板侧表面,且斜面相连接于锥形管内侧端面。
[0007]优选的,所述排出机构包括衔接板、排出孔、固定环和螺栓,所述衔接板侧表面紧贴于扩张管内侧顶部,且衔接板通过螺栓锁固于固定环顶端面,所述排出孔贯通于衔接板上下端面,所述固定环设置于扩张管内侧中上部,且固定环紧贴于衔接板底端面边沿处。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底部等间距设置有两个以上导向杆和缓冲弹簧,且连接板底端面开设有相配合于导向杆的圆孔。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管、扩张管、锥形管和引射器本体内侧端面为无缝衔接。
[0010]优选的,所述橡胶环与连接管上下端面相齐平,且橡胶环平行于透孔内侧端面。
[0011]优选的,所述导流孔呈阵列分布于固定板顶端面,且导流孔内侧为倾斜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衔接板为圆台结构,且衔接板侧表面平行于扩张管内侧端面。
[0013]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新型燃气用引射器,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0014]优点1: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燃气用引射器,通过设置了辅助机构于引射器本体顶部,通过导流孔将燃气管导入的燃气和进气管导入的空气进行引流,并且在引流的过程中由于导流孔较小,使得燃气和空气在引流过程中进行更加均匀的混合,并且通过锥形管将混合气导入至连接管内进行进一步混合,而气体在通过燃气管和进气管导入至引射器本体内时通过缓冲弹簧进行缓冲保护,从而减少气体对引流器本体的冲击力,达到了提高导入气体的均匀性,以及减少气体对引射器的冲击力,提高了引射器使用过程稳定性的有益效果。
[0015]优点2: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燃气用引射器,通过设置衔接板为圆台结构,且衔接板侧表面平行于扩张管内侧端面,提高了衔接板连接扩张管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辅助机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连接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倒流板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其中:燃气管

1、进气管

2、引射器本体

4、辅助机构

3、连接管

31、扩张管

32、锥形管

33、连接板

34、透孔

35、橡胶环

36、导向杆

37、缓冲弹簧

38、导流板

39、排出机构

310、固定板

391、导流孔

392、斜面

393、衔接板

3101、排出孔

3102、固定环

3103、螺栓

3104。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新型燃气用引射器,包括燃气管1和进气管2,燃气管1贯穿于引射器本体4底端面中部,进气管2贯穿于引射器本体4底端面边沿处,且进气管2覆盖于燃气管1外侧。
[0024]请参阅图2和图3,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新型燃气用引射器,辅助机构3设置于引射器本体4顶部,辅助机构3包括连接管31、扩张管32、锥形管33、连接板34、透孔35、橡胶环36、导向杆37、缓冲弹簧38、导流板39和排出机构310,连接管31上下端面分别连接于扩张管32底端面和锥形管33顶端面,连接管31、扩张管32、锥形管33和引射器本体4内侧端面为无缝衔接,便于气体稳定流动,锥形管33设置于引射器本体4顶端面,连接板34侧表面贴合于引射器本体4内侧端面,连接板34底部等间距设置有两个以上导向杆37和缓冲弹簧38,且连接板34底端面开设有相配合于导向杆37的圆孔,提高了连接板34移动的稳定性,透孔35开设有两个以上于连接板34顶端面,且透孔35内圈覆盖于燃气管1和进气管2
外侧顶部,橡胶环36粘贴于透孔35内侧端面,且橡胶环36内圈贴合于燃气管1和进气管2侧表面,橡胶环36与连接管31上下端面相齐平,且橡胶环36平行于透孔35内侧端面,提高了橡胶环36连接燃气管1和进气管2的稳定性,导向杆37穿过连接板34顶端面后连接于引射器本体4内侧底部,且导向杆37与透孔35错位分布,缓冲弹簧38两端分别连接于连接板34底端面和引射器本体4内侧底端面,且缓冲弹簧38内侧端面覆盖于导向杆37侧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燃气用引射器,包括燃气管(1)和进气管(2),所述燃气管(1)贯穿于引射器本体(4)底端面中部,所述进气管(2)贯穿于引射器本体(4)底端面边沿处,且进气管(2)覆盖于燃气管(1)外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机构(3),所述辅助机构(3)设置于引射器本体(4)顶部,所述辅助机构(3)包括连接管(31)、扩张管(32)、锥形管(33)、连接板(34)、透孔(35)、橡胶环(36)、导向杆(37)、缓冲弹簧(38)、导流板(39)和排出机构(310),所述连接管(31)上下端面分别连接于扩张管(32)底端面和锥形管(33)顶端面,所述锥形管(33)设置于引射器本体(4)顶端面,所述连接板(34)侧表面贴合于引射器本体(4)内侧端面,所述透孔(35)开设有两个以上于连接板(34)顶端面,且透孔(35)内圈覆盖于燃气管(1)和进气管(2)外侧顶部,所述橡胶环(36)粘贴于透孔(35)内侧端面,且橡胶环(36)内圈贴合于燃气管(1)和进气管(2)侧表面,所述导向杆(37)穿过连接板(34)顶端面后连接于引射器本体(4)内侧底部,且导向杆(37)与透孔(35)错位分布,所述缓冲弹簧(38)两端分别连接于连接板(34)底端面和引射器本体(4)内侧底端面,且缓冲弹簧(38)内侧端面覆盖于导向杆(37)侧表面,所述导流板(39)设置于锥形管(33)内侧顶部,所述排出机构(310)设置于扩张管(32)内侧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燃气用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39)包括固定板(391)、导流孔(392)和斜面(393),所述固定板(391)安装于锥形管(33)内侧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香荣陈刚姜文喜聂卉娟寇锡浩赵贺刘晓妮
申请(专利权)人:醴陵中油燃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