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结构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4909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固定结构及电池包,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待安装结构,待安装结构包括待安装本体和与待安装本体连接的线缆组件,线缆组件具有第二连接部,固定结构包括:安装部件,包括用于安装待安装本体的安装支架和用于与线缆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安装支架连接且凸出于安装支架设置;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第二连接部卡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固定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线缆容易被磨损和划破而导致线缆功能失效或短路的问题。导致线缆功能失效或短路的问题。导致线缆功能失效或短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定结构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固定结构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池包由于空间越来越紧凑,电池包内的一些器件往往需要分层布置才能满足空间需求,而分层布置时,线束布置及固定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0003]线束与其周侧的钣金支架(尤其是用于固定插接有线束的结构件的钣金支架)锐边较近,有搭接磨损风险;
[0004]采用扎带卡扣来固定线束的方案结构较复杂,而且,线束距离铜排较近;
[0005]由于线束长度及固定在线束上的扎带卡扣的相对位置公差问题,导致扎带卡扣固定方案应用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结构及电池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线缆容易被磨损和划破而导致线缆功能失效或短路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待安装结构,待安装结构包括待安装本体和与待安装本体连接的线缆组件,线缆组件具有第二连接部,固定结构包括:安装部件,包括用于安装待安装本体的安装支架和用于与线缆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安装支架连接且凸出于安装支架设置;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第二连接部卡接。
[0008]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包括用于与第二连接部卡接的卡接部;第二连接部包括相间隔布置的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相对设置;第二连接部还包括止挡部,止挡部的第一端与第一夹紧部连接,止挡部的第二端与第二夹紧部连接,第一夹紧部、第二夹紧部和止挡部围成夹紧空间和与夹紧空间相连通的安装开口;卡接部由安装开口插入夹紧空间,以用于夹紧在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之间并抵设在止挡部上;和/或,卡接部的宽度大于第二连接部的宽度。
[0009]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包括用于与第二连接部卡接的卡接部,第一连接部还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均与卡接部连接,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间隔布置,以使第二连接部限位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
[0010]进一步地,卡接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均为板状结构,卡接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形成U形结构,卡接部为U形结构的底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为U形结构的两个侧部。
[0011]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包括过渡连接部和卡接部,过渡连接部的第一端与安装支架连接,过渡连接部的第二端与卡接部连接。
[0012]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沿其延伸方向具有依次布置的连接端和自由端,连接端与安装支架连接,自由端朝向远离安装支架的方向延伸;其中,由连接端至自由端的方向上,
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水平面朝上倾斜设置。
[0013]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与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或者第一连接部与安装支架转动连接,以调节第一连接部与水平面之间的预设夹角;固定结构还包括固定件,以通过固定件使第一连接部相对安装支架固定设置。
[0014]进一步地,预设夹角大于或等于30度且小于或等于60度。
[0015]进一步地,固定结构还包括:安装座,安装支架安装在安装座上,安装座和待安装本体设置在安装支架的相对两侧;铜排,穿设在安装座和安装支架之间;其中,第一连接部沿其延伸方向具有依次布置的连接端和自由端,连接端与安装支架连接,自由端朝向远离安装支架的方向延伸;由连接端至自由端的方向上,第一连接部相对于安装支架朝向远离安装座的方向倾斜设置。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固定结构、BMS硬件系统和线缆组件,固定结构为上述的固定结构,BMS硬件系统为待安装本体,线缆组件包括至少一根线缆。
[0017]本技术的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待安装结构,待安装结构包括待安装本体和与待安装本体连接的线缆组件,固定结构包括安装部件,安装部件包括用于安装待安装本体的安装支架和用于与线缆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待安装本体安装在安装支架上时,由于线缆组件与安装支架之间的间隔较小,二者会出现接触的现象,此时,安装支架会对线缆组件造成磨损,因此,该固定结构设置了第一连接部,并使第一连接部与安装支架连接且凸出于安装支架设置,这样,在线缆组件与第一连接部固定后,第一连接部可将线缆组件向外支出,使线缆组件远离安装支架,防止安装支架锐边磨损或划破线缆组件,进而避免线缆组件功能失效或短路。此外,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第二连接部卡接,使线缆组件可以与安装支架稳定连接。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固定结构的安装部件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固定结构和待安装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固定结构的第一连接部的示意图;
[0022]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的示意图。
[00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4]10、待安装本体;20、线缆组件;21、第二连接部;22、第一夹紧部;23、第二夹紧部;24、止挡部;30、安装部件;31、安装支架;32、第一连接部;33、卡接部;34、第一限位部;35、第二限位部;36、过渡连接部;40、安装座;50、铜排。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6]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待安装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3,待安装结构包括待安装本体10和与待安装本体10连接的线缆组件20,线缆组件20具有第二连接部21,固定结构包括:安装部件30,包括用于安装待安装本体10的安装支架31和用于与线缆组件2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2,第一连接部32与安装支架31连接且凸出于安装支架31设置;第一连接部32用于与第二连接部21卡接。
[0029]本技术的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待安装结构,待安装结构包括待安装本体10和与待安装本体10连接的线缆组件20,固定结构包括安装部件30,安装部件30包括用于安装待安装本体10的安装支架31和用于与线缆组件2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2,待安装本体10安装在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待安装结构,所述待安装结构包括待安装本体(10)和与所述待安装本体(10)连接的线缆组件(20),所述线缆组件(20)具有第二连接部(2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安装部件(30),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待安装本体(10)的安装支架(31)和用于与所述线缆组件(2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2),所述第一连接部(32)与所述安装支架(31)连接且凸出于所述安装支架(31)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32)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2)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卡接的卡接部(33);所述第二连接部(21)包括相间隔布置的第一夹紧部(22)和第二夹紧部(23),所述第一夹紧部(22)和所述第二夹紧部(2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21)还包括止挡部(24),所述止挡部(2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夹紧部(22)连接,所述止挡部(2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紧部(23)连接,所述第一夹紧部(22)、所述第二夹紧部(23)和所述止挡部(24)围成夹紧空间和与所述夹紧空间相连通的安装开口;所述卡接部(33)由所述安装开口插入所述夹紧空间,以夹紧在所述第一夹紧部(22)和所述第二夹紧部(23)之间并抵设在所述止挡部(24)上;和/或,所述卡接部(3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1)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2)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卡接的卡接部(33),所述第一连接部(32)还包括第一限位部(34)和第二限位部(35),所述第一限位部(34)和第二限位部(35)均与所述卡接部(33)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34)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5)间隔布置,以使所述第二连接部(21)限位在所述第一限位部(34)和第二限位部(35)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33)、所述第一限位部(34)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5)均为板状结构,所述卡接部(33)、所述第一限位部(34)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5)形成U形结构,所述卡接部(33)为所述U形结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