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护坡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482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实体护坡施工装置,实体护坡施工装包括实体护坡边模结构,沿着实体护坡的边坡线设置,其内部形成护坡的浇筑空间;实体护坡面模结构,覆盖设置在所述实体护坡边模结构形成的浇筑空间,并能够在实体护坡边模结构上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槽钢与钢板进行拼装组合,增加模板自身重量,依靠自身重量来抵抗砼浇筑时的浮力和振捣荷载,实体护坡两侧采用与护坡等厚的槽钢,保证实体护坡的设计厚度。同时为提高工作效率,采用卷扬机与拼装好的钢模板配合,利用两侧的槽钢作为滑升轨道,边浇筑砼边滑升,这样一板实体护坡可一次浇筑而成,无需设置施工缝,提高外观质量的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工期和人工。时也节约了大量的工期和人工。时也节约了大量的工期和人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体护坡施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护坡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实体护坡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护坡施工常常采用如下工艺:第一步:在边坡上锚固钢筋,作为模板支点;第二步:安装并加固模板;第三步:浇筑砼,并进行砼养护;第四步:拆除模板,进行下一模施工。
[0003]此种方法,每板实体护坡需分层施工,需设置施工缝,不如整体一次浇筑外观质量好,同时施工速度慢,工期长,人工成本较高。另外存在砼浇筑时模板上浮的问题,外观质量难以保证。并且因为实体护坡处在填方边坡上,模板在边坡上极难固定,需在边坡内锚固较多钢筋,浪费材料;采用木模板时,若加固不好,砼浇筑时极易变形,影响外观质量。浇筑砼时,砼的浮力及振动棒的振动荷载容易让模板上浮,施工质量无法保证,这也导致一性不能浇筑过高,需设置施工缝,施工速度慢。在边坡上采用钢管架搭设施工平台,则投入材料较多,不经济,且边坡较高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实体护坡施工装置。
[0006]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一种实体护坡施工装置的施工工艺。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体护坡施工装置,包括:
[0008]实体护坡边模结构,沿着实体护坡的边坡线设置,其内部形成护坡的浇筑空间;
[0009]实体护坡面模结构,覆盖设置在所述实体护坡边模结构形成的浇筑空间,并能够在实体护坡边模结构上滑动。
[0010]本技术提出的实体护坡施工装置,包括实体护坡边模结构和实体护坡面模结构。实体护坡边模结构安装在边坡上,并且相对布置,因此能够形成边坡的浇筑空间,实体护坡面模结构覆盖在浇筑空间上,因此只需要在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即可,无需设置其他的结构即可完成护坡的浇筑过程。此外,实体护坡面模结构能够在实体护坡边模结构上滑动,因此当完成一部分的护坡成型后,即可拉动实体护坡面模结构滑升,形成下一部护坡的浇筑空间。本技术无需设置施工缝,即可保证护坡的一次性浇筑完成,保证了护坡的施工质量以及效率。
[0011]根据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实体护坡施工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实体护坡面模结构包括:
[0013]骨架;
[0014]面模钢板,设置于所述骨架的底部端面;
[0015]第一角钢,设置于所述骨架的顶部端面,以与所述骨架形成三角形结构;
[0016]平台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角钢的一个边,以形成操作平台。
[0017]在本技术方案中,实体护坡面模结构包括骨架、面模钢板、第一角钢和平台钢板。骨架用于为其他结构提供安装工位,以及增加实体护坡面模结构的重量,能够避免模板上浮,从而依靠自身重力抵抗砼浇筑时的浮力及振捣荷载,保证浇筑砼和振捣砼时模板不上浮,外观线形和质量有保障。面模钢板则用于覆盖浇筑空间,保证护坡成型后的表面质量。此外,面模钢板还能够进一步地增加实体护坡面模结构的重量,从而保证施工质量。第一角钢则连接在骨架的顶部端面,并且骨架构成三角形的结构,从而保证骨架在滑升时的稳定。平台钢板则用于形成操作平台,由于将实体护坡面模结构安装后,实体护坡面模结构沿着护坡方向倾斜,因此操作平台能够接近水平,方便施工人员在操作平台上进行施工操作。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骨架由第一钢槽以及第二钢槽构成,所述第一钢槽和所述第二钢槽相互连接并构成互相垂直的结构。
[0019]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钢槽和第二钢槽构成骨架的整体结构,并且采用钢的材质,能够增加骨架的重量,从而避免模板上浮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地保证护坡的成型质量。此外,为进一步增加面模自身重量,更好的保证浇筑及振捣时模板不上浮,可在第一钢槽和第二钢槽中间空白区域绑扎钢筋网片。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0021]吊装环,设置于所述第一钢槽,以作为安装实体护坡面模结构的吊装连接结构。
[0022]在本技术方案中,吊装环能够在安装实体护坡面模结构连接吊装装置。吊装环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并且设置在骨架的四周,从而保证吊装过程的平稳性。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0024]拉环,设置于所述第二钢槽,以作为安装实体护坡面模结构滑升时的连接结构。
[0025]在本技术方案中,当实体护坡面模结构安装在实体护坡边模结构后,以及完成混凝土一次浇筑后,通过将拉环连接驱动装置,能够保证实体护坡面模结构的滑升。此外,拉环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并且设置在骨架的四周。
[00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0027]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护坡的平整地面,并且通过钢丝绳和所述拉环连接,以驱动实体护坡面模结构滑升。
[0028]在本技术方案中,驱动装置可以为卷扬机,通过钢丝绳保证卷扬机和实体护坡面模结构连接,并给驱动实体护坡面模结构进行滑升。
[002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实体护坡边模结构包括:
[0030]槽钢边模;
[0031]第二角钢,一部分支撑连接在槽钢边模的钢槽内,一部分通过连接件与边坡地面连接。
[0032]在本技术方案中,实体护坡边模结构包括槽钢边模和第二角钢。槽钢边模呈槽体结构,并且形成翼板。而第二角钢的一侧支撑连接在槽体内,另一侧则直接连接在边坡上,从而保证在浇筑过程中,槽钢边模不会位移,进一步地保证护坡的成型质量。
[003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角钢形成有安装孔,所述连接件为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穿过所述安装孔以将实体护坡边模结构固定在边坡上。
[0034]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角钢通过锚固钢筋固定在边坡上,从而保证了槽钢边模的
稳定性。
[003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实体护坡施工装置的施工工艺,应用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实体护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36]组装实体护坡面模结构;
[0037]组装实体护坡边模结构;
[0038]将实体护坡边模结构安装在边坡上;
[0039]将实体护坡面模结构吊装至实体护坡边模结构上,并且将实体护坡面模结构连接卷扬机;
[0040]在一模砼浇筑、振捣后,卷扬机启动,实体护坡面模结构依靠槽钢边模的翼板作为滑升轨道向上滑升,滑升至下一模位置处,继续浇筑、振捣砼,如此往复,直至该板实体护坡浇筑至设计标高。
[0041]本技术提出的实体护坡施工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2]本技术采用槽钢与钢板进行拼装组合,增加模板自身重量,依靠自身重量来抵抗砼浇筑时的浮力和振捣荷载,实体护坡两侧采用与护坡等厚的槽钢,保证实体护坡的设计厚度。
[0043]同时为提高工作效率,采用卷扬机与拼装好的钢模板配合,利用两侧的槽钢作为滑升轨道,边浇筑砼边滑升,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体护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实体护坡边模结构(1),沿着实体护坡的边坡线设置,其内部形成护坡的浇筑空间;实体护坡面模结构(2),覆盖设置在所述实体护坡边模结构(1)形成的浇筑空间,并能够在实体护坡边模结构(1)上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体护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体护坡面模结构(2)包括:骨架(21);面模钢板(22),设置于所述骨架(21)的底部端面;第一角钢(23),设置于所述骨架(21)的顶部端面,以与所述骨架(21)形成三角形结构;平台钢板(24),设置于所述第一角钢(23)的一个边,以形成操作平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体护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21)由第一钢槽(211)以及第二钢槽(212)构成,所述第一钢槽(211)和所述第二钢槽(212)相互连接并构成互相垂直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体护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吊装环(25),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大福陈磊罗利杨康山纪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