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水杀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388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解水杀菌装置,包括顶部设置与内部流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装置外壳,装置外壳的轴向侧一端密闭,一端开口;电极片单元插设在装置外壳内,电极片单元靠近装置外壳端的一侧呈插片结构;固定单元内嵌式的安装在装置外壳的开口端内,并套设在插片结构上将电极片单元固定,电极片单元穿透过固定单元;电极片单元包括阳极片和阴极片;阳极片及阴极片分别与电源正极及负极导通,运行至设定时间后可反转电源极性并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经流体分析优化设计的装置外壳结合电极片的配合,在同等电极表面积的前提下电解反应效率得到优化,性价比提高,使用寿命长,杀菌效果更好,无需添加任何杀菌剂、无污染的效果,更适合广泛推广。更适合广泛推广。更适合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解水杀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化学领域,尤其是涉及杀菌消毒
,具体为一种电解水杀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自来水杀菌消毒主要向水中加氯或氯化物等氧化消毒,含氯量低时杀菌效果不佳,含氯量太高会产生“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国家标准中消毒剂常规指标及要求规定,游离氯制剂含量出厂水≤4mg/L且管网末梢水≥0.05mg/L,一氯胺含量出厂水≤3mg/L 且管网末梢水≥0.05mg/L,二氧化氯含量出厂水≤0.8mg/L且管网末梢水≥0.02mg/L,管网前端与末梢差别很大,加上可能发生的二次污染,末梢用水杀菌消毒效果可能不良。另外,有些特殊场合用水,希望能加强水体所含消杀物质,使抑制微生物滋生的能力得到强化。
[0003]电解水(电化学)杀菌是电化学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之一,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受材料及成本限制发展缓慢,但随着各方面的技术进步,正在得到更多的发展与应用。
[0004]近年市场上已经出现一些类似产品,主要利用电解产生次氯酸、臭氧、过氧化氢及少量羟基等杀灭细菌,普遍采用恒压电源供电,但都未注意到电解杀菌时三氯甲烷(自来水国家标准中三氯甲烷限值0.06mg/L)的产生问题。
[0005]另外,一些产品的设计者电化学反应过程理解错误,认为次氯酸在电化学反应中分解为 (HCL)和(O

),产生溶解氧(O

、O3

)阴离子和臭氧等杀菌。实际上次氯酸分解2HCLO=2HCL+O2
ꢀ↑
,不需要通电的条件,且水解不会产生大量溶解氧。次氯酸在杀菌、杀病毒过程中,作用于细胞壁、病毒外壳,次氯酸分子小,不带电荷,可渗透入菌病毒体内与菌病毒体蛋白、核酸和酶等发生氧化反应或破坏其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调而致细胞死亡杀灭微生物,反应式:R

NH

R+HClO

R2NCl+H2O。
[0006]其次,有些产品采用简单的倒极运行防止阴极结垢,但金属氧化物涂层电极作为阴极运行时,在还原反应中会造成涂层脱落,钛、不锈钢等其它金属电极作为阳极运行时表面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
[0007]再次,现有的部分产品水流通道设计不理想,导致极板间水流传质状态比较差,极板实际利用率低下。如图7所示。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解水杀菌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难点。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解水杀菌装置,包括:
[0010]装置外壳3,所述装置外壳3顶部设置与内部流道连通的进水口7和出水口8,所述装置外壳3的轴向侧一端密闭,一端开口;
[0011]电极片单元,所述电极片单元插设在装置外壳3内,所述电极片单元靠近装置外壳
3端的一侧呈插片结构15;
[0012]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内嵌式的安装在装置外壳3的开口端内,并套设在插片结构15 上将电极片单元固定,所述电极片单元穿透过固定单元;
[0013]电极片单元包括:
[0014]阳极片1;
[0015]阴极片2,所述阴极片2设置有两片,分为位于阳极片1的左右两侧;
[0016]所述阳极片1及阴极片2分别与电源正极及负极导通,运行至设定时间后可反转电源极性并导通。
[0017]根据优选方案,固定单元包括:
[0018]外壳内端盖4,所述外壳内端盖4安装在装置外壳3的开口端内靠近内部流道的一侧;
[0019]外壳外端盖6,所述外壳外端盖6通过绝缘密封胶5与外壳内端盖4固定连接。
[0020]根据优选方案,装置外壳3的开口端处设置有向内凹入的安装槽14,所述安装槽14内壁不超过出水口8的位置。
[0021]根据优选方案,外壳内端盖4和外壳外端盖6对应插片结构15设置有多个插孔16。
[0022]根据优选方案,电极片单元通过插簧安装电源模块,也可通过插簧及导线与稳流直流电源连接。
[0023]根据优选方案,阳极片1的插片结构位于阴极片2的插片结构上方,两片阴极片2的插片结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三个插片结构形成三角形,多个插孔16对配设置。
[0024]根据优选方案,装置外壳3包括:
[0025]进水汇集室9,所述进水汇集室9设置在装置外壳3的内部,且顶部与进水口7的出水口连通;
[0026]出水汇集室11,所述出水汇集室11设置在装置外壳3的内部,所述出水汇集室11顶部与出水口8的进水口连通;
[0027]导流室12,所述导流室12水平设置在装置外壳3内,左右两侧分别与进水汇集室9和出水汇集室11连通;
[0028]导流槽10,所述导流槽10纵向设置在进水汇集室9与导流室12之间,所述导流槽10 从上至下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疏水槽;
[0029]电极定位槽13,所述电极定位槽13设置在导流室12的上下内壁上用于限制电极片单元的安装位置。
[0030]根据优选方案,出水汇集室6的投影面积大于涡流区,涡流区位于出水汇集室6的底部。
[0031]根据优选方案,阳极片1采用钛基双面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涂层网板或平板电极DSA。
[0032]根据优选方案,阳极片1采用氧化钌氧化铱。
[0033]根据优选方案,阴极片2采用钛及其合金电极、铁基合金电极、铝或铜及其合金电极、钛基涂层电极。
[0034]根据优选方案,输入直流电源采用稳流运行,输入电流密度30
±
15mA/cm2。
[0035]本技术采用经流体分析优化设计的装置外壳结合电极片的配合,得到更合
理、有利于传质的水流模型,在同等电极表面积的前提下电解反应效率得到优化,性价比大幅提高,使用寿命更长,杀菌效果更好,无需添加任何杀菌剂、无污染的效果,更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0036]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38]图3显示为本技术中关于阴极片的立体结构图;
[0039]图4显示为本技术中关于装置外壳的立体结构图;
[0040]图5显示为本技术的透视图;
[0041]图6显示为本技术的水流通道示意图;
[0042]图7显示为现有技术背景中关于不合理的水流通道设计示意图;
[0043]标号说明
[0044]1、阳极片;2、阴极片;3、装置外壳;4、外壳内端盖;5、绝缘密封胶;6、外壳外端盖;7、进水口;8、出水口;9、进水汇集室;10、导流槽;11、出水汇集室;12、导流室; 13、电极定位槽;14、安装槽;15、插片结构;16、多个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水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外壳(3),所述装置外壳(3)顶部设置与内部流道连通的进水口(7)和出水口(8),所述装置外壳(3)的轴向侧一端密闭,一端开口;电极片单元,所述电极片单元插设在装置外壳(3)内,所述电极片单元靠近装置外壳(3)端的一侧呈插片结构(15);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内嵌式的安装在装置外壳(3)的开口端内,并套设在插片结构(15)上将电极片单元固定,所述电极片单元穿透过固定单元;电极片单元包括:阳极片(1);阴极片(2),所述阴极片(2)设置有两片,分为位于阳极片(1)的左右两侧;所述阳极片(1)及阴极片(2)分别与电源正极及负极导通,运行至设定时间后可反转电源极性并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水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外壳内端盖(4),所述外壳内端盖(4)安装在装置外壳(3)的开口端内靠近内部流道的一侧;外壳外端盖(6),所述外壳外端盖(6)通过绝缘密封胶(5)与外壳内端盖(4)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水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端盖(4)和外壳外端盖(6)对应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钦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方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