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企业碳排放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513464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企业碳排放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企业使用的燃料类型和燃料消耗量后计算燃料燃烧排放量;获取电力购入数量和电力外销数量,以及获取热力购入数量和热力外销数量后,计算电力使用排放量和热力使用排放量;分别计算火炬燃烧排放量、废水处理排放量和尾气净化排放量后,得到废气废水处理排放量;计算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业生产排放量和逃逸泄露排放量;计算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量;分别计算温室气体回收利用量、温室气体销售量和固碳产品冲抵量以得到抵消排放量;获取目标企业外购碳抵消量;计算种植的树木的植树造林抵消排放量;最终计算目标企业碳排放量,实现快速估算各类目标企业的各种碳排放。标企业的各种碳排放。标企业的各种碳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企业碳排放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
,特别涉及一种企业碳排放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介绍

[0002][0003]碳核算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进行高效、准确的碳排放量核算,才能帮助企业更好的参与“双碳”目标的实现。但从目前碳核算现状才看,不同行业涉及的碳排放类别存在较大差异,现有的核算技术或系统只能针对单一行业的碳排放量进行估算,且操作复杂,难以让企业快速进行碳核算。
[0004]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企业碳排放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方便快速地估算出多个行业的碳排放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企业碳排放量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企业碳排放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获取目标企业使用的燃料类型和燃料消耗量,根据所述燃料类型选择第一计算系数,并利用所述燃料消耗量和所述第一计算系数计算所述目标企业的燃料燃烧排放量;
[0009]获取所述目标企业使用的电力购入数量和电力外销数量,并根据所述电力购入数量、所述电力外销数量和第二计算系数计算所述目标企业的电力使用排放量;
[0010]获取所述目标企业使用的热力购入数量和热力外销数量,并根据所述热力购入数量、所述热力外销数量和第三计算系数计算所述目标企业的热力使用排放量;
[0011]获取生产过程中所述目标企业的含碳物质的种类、消耗量和纯度,根据含碳物质的种类选择第四计算系数和第五计算系数,计算得到工业生产排放量;
[0012]计算含碳化石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时,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得到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量;
[0013]分别计算温室气体回收利用量、温室气体销售量和固碳产品冲抵量,并根据所述温室气体回收利用量、所述温室气体销售量和所述固碳产品冲抵量计算得到抵消排放量;
[0014]将所述燃料燃烧排放量、所述电力使用排放量、所述热力使用排放量、所述工业生产排放量、所述废气废水处理排放量、所述逃逸泄露排放量和所述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量相加,并减去所述抵消排放量和所述植树造林抵消排放量,以及减去获取的目标企业外购碳抵消量,得到目标企业碳排放量。
[0015]所述企业碳排放量的数据处理方法中,所述获取目标企业使用的燃料类型和燃料消耗量,根据所述燃料类型选择第一计算系数,并利用所述燃料消耗量和所述第一计算系
数计算所述目标企业的燃料燃烧排放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0016]获取所述目标企业使用的燃料类型和燃料消耗量,并根据所述燃料类型选择相应的燃料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其中,所述第一计算系数为所述燃料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0017]分别对每一种燃料的所述燃料消耗量与相应的燃料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进行乘积,得到每一种燃料的子燃烧排放量后,对所有燃料的子燃料燃烧排放量进行求和得到所述燃料燃烧排放量;
[0018]所述燃料燃烧排放量表示为:
[0019]其中,Q

为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tCO2e;U
i
为第i种燃料消耗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立方米(Nm3); E
i
为第i种燃料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tCO2/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tCO2/Nm3;
[0020][0021]其中,NCV
i
为第i种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单位为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GJ/104Nm3;CC
i
为第i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tC/GJ; OF
i
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单位为%;44/12为二氧化碳与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0022]所述企业碳排放量的数据处理方法中,所述获取所述目标企业使用的电力购入数量和电力外销数量,并根据所述电力购入数量、所述电力外销数量和第二计算系数计算所述目标企业的电力使用排放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0023]获取所述目标企业使用的所述电力购入数量和所述电力外销数量;
[0024]计算所述电力购入数量与平均电网排放因子的乘积,以及计算所述电力外销数量与平均电网排放因子的乘积后,相减得到所述目标企业的电力使用排放量;其中,所述第二计算系数为所述平均电网排放因子;
[0025]所述电力使用排放量表示为:Q

=U
购入电
×
E


U
外销电
×
E

,单位为tCO2e;
[0026]其中,U
购入电
为购入电的数量,单位为MWh,U
外销电
为外销电的数量,单位为 MWh,E

为平均电网排放因子,单位为tCO2/MWh。
[0027]所述企业碳排放量的数据处理方法中,所述获取所述目标企业使用的热力购入数量和热力外销数量,并根据所述热力购入数量、所述热力外销数量和第三计算系数计算所述目标企业的热力使用排放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0028]获取所述目标企业使用的所述热力购入数量和所述热力外销数量;
[0029]计算所述热力购入数量与热力消费排放因子的乘积,以及计算所述热力外销数量与热力消费排放因子的乘积后,相减得到所述目标企业的热力使用排放量;其中,所述第三计算系数为所述热力消费排放因子;
[0030]所述热力使用排放量表示为:Q

=U
购入热
×
E


U
外销热
×
E


[0031]其中,U
购入热
为购入热的数量,单位为GJ,U
外销热
为外销热的数量,单位为GJ, E

为热力消费排放因子,单位为tCO2/GJ。
[0032]所述企业碳排放量的数据处理方法中,获取生产过程中所述目标企业的含碳物质的种类、消耗量和纯度,根据含碳物质的种类选择第四计算系数和第五计算系数,计算得到工业生产排放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0033]获取生产过程中所述目标企业的含碳物质的种类、消耗量和纯度,根据含碳物质的种类选择含碳物质的利用率或碳氧化率以及选择含碳化合物相对于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
[0034]计算所述含碳物质的消耗量、所述含碳物质的纯度、所述含碳物质的利用率或碳氧化率以及所述含碳化合物相对于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得到所述工业生产排放量;所述工业生产排放量表示为:单位为tCO2e;其中,j为第j种含碳物质的种类,U
j
为第j种含碳物质的实际消耗量,单位为吨(t); S
j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企业碳排放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企业碳排放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企业使用的燃料类型和燃料消耗量,根据所述燃料类型选择第一计算系数,并利用所述燃料消耗量和所述第一计算系数计算所述目标企业的燃料燃烧排放量;获取所述目标企业使用的电力购入数量和电力外销数量,并根据所述电力购入数量、所述电力外销数量和第二计算系数计算所述目标企业的电力使用排放量;获取所述目标企业使用的热力购入数量和热力外销数量,并根据所述热力购入数量、所述热力外销数量和第三计算系数计算所述目标企业的热力使用排放量;获取生产过程中所述目标企业的含碳物质的种类、消耗量和纯度,根据含碳物质的种类选择第四计算系数和第五计算系数,计算得到工业生产排放量;分别计算火炬燃烧排放量、废水处理排放量和尾气净化排放量,并根据所述火炬燃烧排放量、所述废水处理排放量和所述尾气净化排放量计算得到废气废水处理排放量;获取生产过程中逃逸的温室气体的种类和质量,并根据逃逸的温室气体的种类选择第六计算系数,计算得到逃逸泄露排放量;计算含碳化石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时,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得到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量;分别计算温室气体回收利用量、温室气体销售量和固碳产品冲抵量,并根据所述温室气体回收利用量、所述温室气体销售量和所述固碳产品冲抵量计算得到抵消排放量;获取所述目标企业种植的树木的种类数量和生长年限、以及获取所述树木在所述生长年限上的单位面积净初级生产力和林分面积,并根据所述单位面积净初级生产力、所述林分面积和第七计算系数计算得到植树造林抵消排放量;将所述燃料燃烧排放量、所述电力使用排放量、所述热力使用排放量、所述工业生产排放量、所述废气废水处理排放量、所述逃逸泄露排放量和所述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量相加,并减去所述抵消排放量和所述植树造林抵消排放量,以及减去获取的目标企业外购碳抵消量,得到目标企业碳排放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企业碳排放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企业使用的燃料类型和燃料消耗量,根据所述燃料类型选择第一计算系数,并利用所述燃料消耗量和所述第一计算系数计算所述目标企业的燃料燃烧排放量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所述目标企业使用的燃料类型和燃料消耗量,并根据所述燃料类型选择相应的燃料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其中,所述第一计算系数为所述燃料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分别对每一种燃料的所述燃料消耗量与相应的燃料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进行乘积,得到每一种燃料的子燃烧排放量后,对所有燃料的子燃料燃烧排放量进行求和得到所述燃料燃烧排放量;所述燃料燃烧排放量表示为:其中,Q

为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tCO2e;U
i
为第i种燃料消耗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Nm3;E
i
为第i种燃料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tCO2/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tCO2/Nm3;
其中,NCV
i
为第i种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单位为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GJ/104Nm3;CC
i
为第i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tC/GJ;OF
i
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单位为%;44/12为二氧化碳与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企业碳排放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目标企业使用的电力购入数量和电力外销数量,并根据所述电力购入数量、所述电力外销数量和第二计算系数计算所述目标企业的电力使用排放量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所述目标企业使用的所述电力购入数量和所述电力外销数量;计算所述电力购入数量与平均电网排放因子的乘积,以及计算所述电力外销数量与平均电网排放因子的乘积后,相减得到所述目标企业的电力使用排放量;其中,所述第二计算系数为所述平均电网排放因子;所述电力使用排放量表示为:Q

=U
购入电
×
E


U
外销电
×
E

,单位为tCO2e;其中,U
购入电
为购入电的数量,单位为MWh,U
外销电
为外销电的数量,单位为MWh,E

为平均电网排放因子,单位为tCO2/MW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企业碳排放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目标企业使用的热力购入数量和热力外销数量,并根据所述热力购入数量、所述热力外销数量和第三计算系数计算所述目标企业的热力使用排放量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所述目标企业使用的所述热力购入数量和所述热力外销数量;计算所述热力购入数量与热力消费排放因子的乘积,以及计算所述热力外销数量与热力消费排放因子的乘积后,相减得到所述目标企业的热力使用排放量;其中,所述第三计算系数为所述热力消费排放因子;所述热力使用排放量表示为:Q

=U
购入热
×
E


U
外销热
×
E

,单位为tCO2e;其中,U
购入热
为购入热的数量,单位为GJ,U
外销热
为外销热的数量,单位为GJ,E

为热力消费排放因子,单位为tCO2/GJ。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企业碳排放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生产过程中所述目标企业的含碳物质的种类、消耗量和纯度,根据含碳物质的种类选择第四计算系数和第五计算系数,计算得到工业生产排放量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生产过程中所述目标企业的含碳物质的种类、消耗量和纯度,根据含碳物质的种类选择含碳物质的利用率或碳氧化率以及选择含碳化合物相对于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所述含碳物质的消耗量、所述含碳物质的纯度、所述含碳物质的利用率或碳氧化率以及所述含碳化合物相对于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得到所述工业生产排放量;所述工业生产排放量表示为:单位为tCO2e;其中,j为第j种含碳物质的种类,U
j
为第j种含碳物质的实际消耗量,单位为t;S
j
为第j种含碳物质的纯度,单位为%;n
j
为第j种含碳物质的利用率或碳氧化率,单位为%;a
j
为第j种含碳化合物相对于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所述第四计算系数为生产过程中含碳物质的利用率或碳氧化率;所述第五计算系数为生产过程中含碳化合物相对于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企业碳排放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计算火炬燃烧排放量、废水处理排放量和尾气净化排放量,并根据所述火炬燃烧排放量、所述废水处理排放量和所述尾气净化排放量计算得到废气废水处理排放量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火炬系统的类别、火炬系统内火炬气流量、火炬气中温室气体的种类和体积浓度,并根据所述火炬系统的类别选择第八计算系数,以及根据所述火炬气中温室气体的种类选择第九计算系数,计算得到所述火炬燃烧排放量;所述火炬燃烧排放量表示为:单位为tCO2e;其中,k为第k个火炬系统;F
k
为第k号火炬系统的火炬气流量包括未发生事故情况下火炬系统的火炬气流量和若发生事故情况下第k号火炬系统事故时间内总的气流量,单位为Nm3;C为火炬气中除二氧化碳外的其它含碳化合物的总含碳量,单位为tC/Nm3;O为第k号火炬系统的碳氧化率,单位为%;V
CO2
为火炬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浓度,单位为%;k

为火炬气中第k

种温室气体的种类;V
k

为火炬气中第k

种温室气体的体积浓度,单位为%;ρ
k

为第k

种温室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密度,单位为tCO2/Nm3;GWP
k

为第k

种温室气体相对于二氧化碳的全球变暖潜值;所述第八计算系数为火炬气中温室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密度;所述第九计算系数为火炬气中温室气体相对于二氧化碳的全球变暖潜值;获取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种类和排放量后,根据温室气体的种类选择第十计算系数,并计算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与所述第十计算系数的乘积,得到所述废水处理排放量;所述废水处理排放量表示为:单位为tCO2e;其中,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畅温佳慧
申请(专利权)人:壹科环塑新材料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