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3268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镜筒包括至少一个筒体;第一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种透镜和至少一个第一种隔圈;第二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种透镜,第二透镜组容置在筒体内,第一种透镜通过第一种隔圈与容置第二透镜组的筒体连接。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镜头存在透镜容易变形的问题。中镜头存在透镜容易变形的问题。中镜头存在透镜容易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镜头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促使着我们进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生活。手机作为媒介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手机进行社交活动、记录生活等已经成为美好生活的一种常态。在此背景下,消费者对拍照的要求越来越高,防抖功能的出现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一大亮点。由于常规上下群组镜头需要先为镜片与下群镜筒点胶,再点胶上群镜筒,这样会导致镜片变形,甚至破裂。
[0003]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镜头存在透镜容易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镜头存在透镜容易变形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镜筒包括至少一个筒体;第一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种透镜和至少一个第一种隔圈;第二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种透镜,第二透镜组容置在筒体内,第一种透镜通过第一种隔圈与容置第二透镜组的筒体连接。
[0006]进一步地,第一种透镜的物侧面或第一种透镜的像侧面具有承靠面,第一种隔圈的至少一部分与承靠面承靠,第一种隔圈的至少另一部分与第一种透镜胶接。
[0007]进一步地,第一种隔圈包括:隔圈主体,隔圈主体为环状,隔圈主体具有内环面、外环面和连接内环面和外环面的两个侧面,第一个侧面具有填充面段;支撑凸沿,支撑凸沿由内环面向隔圈主体的中心伸出,支撑凸沿与第二个侧面连接,支撑凸沿与承靠面抵接承靠,内环面与第一种透镜的外周面抵接承靠,且填充面段与第一种透镜之间形成用于填充胶水的填充间隙。
[0008]进一步地,填充面段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之间呈角度设置。
[0009]进一步地,填充面段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
[0010]进一步地,第一个侧面还包括连接面段,连接面段相对于填充面段的至少一部分远离支撑凸沿。
[0011]进一步地,第一个侧面相对于第二个侧面靠近用于容置第二透镜组的筒体时,连接面段与用于容置第二透镜组的筒体胶接。
[0012]进一步地,支撑凸沿远离承靠面的一侧的表面与第二个侧面呈角度设置。
[0013]进一步地,第一个侧面相对于第二个侧面远离用于容置第二透镜组的筒体时,隔圈主体的第二个侧面和支撑凸沿远离承靠面的一侧的表面平齐并与用于容置第二透镜组的筒体胶接。
[0014]进一步地,用于容置第二透镜组的筒体的物端面由内至外顺次包括第一面段、第
二面段和第三面段,第一面段与第三面段平行且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垂直,第三面段相对于第一面段靠近用于容置第二透镜组的筒体的像侧,第一种隔圈与第一面段连接。
[0015]进一步地,筒体为两个,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分别位于两个筒体内,且两个筒体胶接。
[0016]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镜筒包括至少一个筒体;第一透镜组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种透镜和至少一个第一种隔圈;第二透镜组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种透镜,第二透镜组容置在筒体内,第一种透镜通过第一种隔圈与容置第二透镜组的筒体连接。
[0017]通过将第一透镜组中的第一种透镜与第一种隔圈连接在一起,然后再将第一种隔圈与容置第二透镜组的筒体连接在一起,可以避免第一种透镜与容置第二透镜组的筒体之间连接在一起,有效避免了筒体对第一种透镜产生的影响,有效避免了第一种透镜变形的风险,大大增加了第一种透镜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0]图2示出了图1中第一种透镜、第一种隔圈以及用于容置第一透镜组的筒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图1中第一种隔圈与第一种透镜和用于容置第二透镜组的筒体的点胶关系示意图;
[0022]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第一种透镜、第一种隔圈以及用于容置第一透镜组的筒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3]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第一种隔圈与第一种透镜和用于容置第二透镜组的筒体的点胶关系示意图。
[00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5]10、筒体;11、第一面段;12、第二面段;13、第三面段;20、第一种透镜;21、承靠面;30、第一种隔圈;31、隔圈主体;311、内环面;312、外环面;313、第一个侧面;314、填充面段;315、第二个侧面;316、连接面段;32、支撑凸沿;40、第二种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7]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8]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
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9]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镜头存在透镜容易变形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0030]如图1至图5所示,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镜筒包括至少一个筒体10;第一透镜组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种透镜20和至少一个第一种隔圈30;第二透镜组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种透镜40,第二透镜组容置在筒体10内,第一种透镜20通过第一种隔圈30与容置第二透镜组的筒体10连接。
[0031]通过将第一透镜组中的第一种透镜20与第一种隔圈30连接在一起,然后再将第一种隔圈30与容置第二透镜组的筒体10连接在一起,可以避免第一种透镜20与容置第二透镜组的筒体10之间连接在一起,有效避免了筒体10对第一种透镜20产生的影响,有效避免了第一种透镜20变形的风险,大大增加了第一种透镜20工作的稳定性。
[0032]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种透镜20的物侧面或第一种透镜20的像侧面具有承靠面21,第一种隔圈30的至少一部分与承靠面21承靠,第一种隔圈30的至少另一部分与第一种透镜20胶接。承靠面21的设置使得第一种透镜20与第一种隔圈30之间能够承靠在一起,使得第一种隔圈30能够对第一种透镜20进行限位和支撑,保证第一种透镜20位置的稳定性,保证第一种透镜20能够稳定成像。而第一种隔圈30的另一部分与第一种透镜20通过胶水连接,可以有效保证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所述镜筒包括至少一个筒体(10);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种透镜(20)和至少一个第一种隔圈(30);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种透镜(40),所述第二透镜组容置在所述筒体(10)内,所述第一种透镜(20)通过所述第一种隔圈(30)与用于容置第二透镜组的所述筒体(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透镜(20)的物侧面或所述第一种透镜(20)的像侧面具有承靠面(21),所述第一种隔圈(30)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承靠面(21)承靠,所述第一种隔圈(30)的至少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种透镜(20)胶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隔圈(30)包括:隔圈主体(31),所述隔圈主体(31)为环状,所述隔圈主体(31)具有内环面(311)、外环面(312)和连接所述内环面(311)和所述外环面(312)的两个侧面,第一个侧面(313)具有填充面段(314);支撑凸沿(32),所述支撑凸沿(32)由所述内环面(311)向所述隔圈主体(31)的中心伸出,所述支撑凸沿(32)与第二个侧面(315)连接,所述支撑凸沿(32)与所述承靠面(21)抵接承靠,所述内环面(311)与所述第一种透镜(20)的外周面抵接承靠,且所述填充面段(314)与所述第一种透镜(20)之间形成用于填充胶水的填充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面段(314)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之间呈角度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面段(314)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朱佳栋程立邦孙佳渊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