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路部件及旋转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304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3
提供一种流路部件及旋转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是一种流路部件,其在内部具有供流体流动的流路,流路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有底孔口状的第一流路部;以及从第一流路部分支并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流路部。第一流路部具有堵塞第一流路部的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端部的底部。底部具有向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突出的凸部。一侧突出的凸部。一侧突出的凸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路部件及旋转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流路部件及旋转电机。

技术介绍

[0002]旋转电机包括:具有轴的转子、与转子在径向上隔开间隙相对的定子。在旋转电机中,存在一种旋转电机,在输入轴上设置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供油通路;以及从该供油通路向径向外侧延伸并在外周面上开口的多个供油孔(例如专利文献1)。从油泵向输入轴的供油通路供给的油通过离心力从供油孔向磁体转子的内部供给。在该输入轴中,供油通路是有底的止动孔口,供油通路的底部凹陷成圆锥孔口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000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第5730740号公报
[0004]在如上所述的供油通路中,底部附近的压力损失容易变大。即,在底部附近由于紊流而容易产生大的旋涡,该旋涡有可能阻碍从供油通路流入供油孔的油的流动。为了使油从供油通路顺畅地流入供油孔,例如考虑将供油通路的底部配置成在轴向上更远离供油孔。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供油通路在轴向上变长,相应地制造时的加工时间增加,或输入轴的强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在内部流动的流体的压力损失的流路部件及旋转电机。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是一种流路部件,其在内部具有供流体流动的流路,所述流路包括:有底孔口状的第一流路部,其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及第二流路部,其从所述第一流路部分支,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流路部具有堵塞所述第一流路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端部的底部。所述底部具有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突出的凸部。
[0007]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的一个方式包括:转子,其能够以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以及定子,其位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所述转子具有上述流路部件和固定在所述流路部件的外周面上的转子铁芯。在上述第二流路部中流动的流体向所述转子铁芯及所述定子中的至少一方流出。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流路部件及旋转电机,能够降低在内部流动的流体的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剖视图。图2是放大示出旋转电机的中空轴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凸部的突出量h与压力损失的关系的曲线图。图4是示出凸部的前端角α与压力损失的关系的曲线图。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变形例的概略结构图。(符号说明)10

旋转电机、30

转子、31

中空轴(流路部件)、32

转子铁芯、40

定子、50

冷却管(流路部件)、91

流路、92

第一流路部、93、93a、93b

第二流路部、94

底部、95

凸部、95a

曲面部、95b

内周引导部、95c

前端部、C

孔口中心、D

直径、h

突出量、J

中心轴线、L

轴向尺寸、α

前端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旋转电机10的中心轴线J延伸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另外,中心轴线J也是后述的第一流路部92的中心轴线(中心线)。将第一流路部92的延伸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中心轴线J与第一方向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例如是沿着水平方向的一个方向。轴方向相当于各图所示的X轴方向。轴向一侧(第一方向一侧)为+X侧,轴向另一侧(第一方向另一侧)为

X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或"第一方向")为中心(基准)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将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是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在"第一方向"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情况下,"第二方向"为"径向"。径向内侧为第二方向内侧,径向外侧为第二方向外侧。
[0011]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电机10构成驱动装置100的一部分。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驱动装置100装设在车辆上,使车轴旋转。装设有驱动装置100的车辆是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电动汽车(EV)等以马达为动力源的车辆。
[0012]驱动装置100包括旋转电机10、未图示的传递装置、省略一部分图示的壳体单元
80、以及省略一部分图示的制冷剂流路90。传递装置与旋转电机10连接,将旋转电机10的转子30的旋转传递给车辆的车轴。传递装置具有:与旋转电机10连接的减速装置;以及与减速装置连接的差动装置。
[0013]旋转电机10包括:能够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的转子30;位于转子30的径向外侧的定子40;壳体11;以及多个轴承15、16。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0是内转子型的马达。转子30相对于定子40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
[0014]壳体11收纳转子30和定子40。壳体11构成壳体单元80的一部分。壳体单元80包括壳体11和齿轮壳体12,齿轮壳体12收纳传动装置的减速装置和差动装置。另外,壳体11也可以称为马达壳体。另外,壳体单元80收纳油O。油O是流体。油O在制冷剂流路90内循环。油O作为冷却旋转电机10的制冷剂使用。油O还用作轴承15、16、减速装置和差动装置的润滑油。作为油O,例如为了发挥制冷剂及润滑油的功能,优选使用与粘度比较低的自动变速器用润滑油(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同等的油。
[0015]壳体11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壳体11具有周壁部11a和一对侧壁部11b、11c。周壁部11a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沿轴向延伸。一对侧壁部11b、11c分别呈板状。各侧壁部11b、11c的一对板面朝向轴向。一对侧壁部11b、11c中的一个侧壁部11b与周壁部11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连接。一对侧壁部11b、11c中的另一个侧壁部11c与周壁部11a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连接。一个侧壁部11b保持轴承15。另一个侧壁部11c保持轴承16。多个轴承15、16在轴向上相互隔开间隔配置。轴承15、16例如是滚珠轴承或滚柱轴承。
[0016]转子30具有流路部件、转子铁芯32和磁体33。在本实施方式中,流路部件是中空轴31。中空轴31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轴向延伸。中空轴31呈圆筒状。中空轴31由多个轴承15、16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J旋转。中空轴31在内部具有供油O即流体流动的流路91。流路91构成制冷剂流路90的一部分。关于制冷剂流路90,在后面另行叙述。
[0017]如图1及图2所示,流路91包括第一流路部92和第二流路部93。第一流路部92呈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有底孔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方向相当于轴向。详细而言,第一流路部92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路部件,在内部具有供流体流动的流路,其中,所述流路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有底孔口状的第一流路部;以及从所述第一流路部分支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流路部,所述第一流路部具有堵塞所述第一流路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端部的底部,所述底部具有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突出的凸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部件,其中,所述凸部具有位于比所述底部的外周部靠所述第二方向的内侧处的内周引导部,所述内周引导部比所述外周部更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突出。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路部件,其中,所述凸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随着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而变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路部件,其中,所述凸部的外侧面具有至少一部分弯曲的曲面部。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路部件,其中,所述凸部的外侧面具有至少一部分为平面的平面部。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路部件,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流路部。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流路部件,其中,在以所述第一方向为基准的周向上等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流路部。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流路部件,其中,所述第二流路部呈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孔口状,所述凸部配置在比所述第二流路部的开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点靠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位置。9.如权利要求1至8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