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体、压力测定用片材组、片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290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组装体、压力测定用片材组和片材,所述组装体具有卷绕于卷芯的片材,所述片材具有包含内含发色剂的微胶囊的层,即使在施加由落下引起的冲击时,也抑制微胶囊的破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装体具有卷芯和使长条状的第1片材卷绕于卷芯而形成的第1片材的卷,第1片材具有长条状的树脂基材和配置于树脂基材上的包含内含发色剂的微胶囊的第1层,第1片材的宽度方向的刚度为150mN以上。向的刚度为150mN以上。向的刚度为150mN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组装体、压力测定用片材组、片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组装体、压力测定用片材组和片材。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由于产品的高功能化和高精细化,存在测定压力的分布的必要性增加的趋势。
[0003]为了测定压力的分布,已知压力测定用片材组。压力测定用片材组由具有包含内含发色剂的微胶囊的层的片材和具有包含显色剂的层的片材构成。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上述片材在卷绕于卷芯的状态下进行运输和保存的情况较多。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1733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8]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片材的发色特性的提高等,需要进一步注意片材的处理。例如,如果片材受到冲击,则微胶囊容易被破坏,无法作为压力测定用片材发挥功能。
[0009]本专利技术人等对包含片材的卷的组装体的特性进行了评价,所述片材的卷是将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具有包含内含发色剂的微胶囊的层的片材卷绕于卷芯而得到的,结果发现,在运输时和处理时被施加由设想的落下引起的冲击时,微胶囊有时会破坏。
[0010]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组装体,其具有卷绕于卷芯的片材,所述片材具有包含内含发色剂的微胶囊的层,在被施加由落下引起的冲击时,也抑制了微胶囊的破坏。
[0011]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课题还在于提供压力测定用片材组和片材。
[0012]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3]本专利技术人等对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以下的构成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0014](1)一种组装体,其具有:
[0015]卷芯;以及
[0016]使长条状的第1片材卷绕于卷芯而形成的第1片材的卷,
[0017]第1片材具有长条状的树脂基材和配置于树脂基材上的包含内含发色剂的微胶囊的第1层,
[0018]第1片材的宽度方向的刚度为150mN以上。
[0019](2)根据(1)所述的组装体,其中,第1片材的宽度方向的刚度大于第1片材的长度方向的刚度。
[0020](3)根据(2)所述的组装体,其中,第1片材的长度方向的刚度为180mN以下。
[0021](4)根据(J)~(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装体,其中,第1片材的宽度方向的刚度为165mN以上。
[0022](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装体,其还具有一对间隔件,所述间隔件配置于第1片材的卷的第1片材间,且在第1片材的宽度方向上分离地配置。
[0023](6)根据(5)所述的组装体,其中,间隔件的厚度为1~5mm。
[0024](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装体,其中,第1片材在树脂基材与第1层之间还具有密合层。
[0025](8)根据(7)所述的组装体,其中,密合层包含具有来自于苯乙烯或其衍生物的重复单元的树脂。
[0026](9)根据(7)或(8)所述的组装体,其中,密合层的厚度为0.01~2.0μm。
[0027](10)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组装体,其还具有固定于卷芯的两端的一对凸缘构件。
[0028](11)一种压力测定用片材组,其具有:
[0029](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组装体;以及
[0030]第2片材,其具有包含显色剂的第2层。
[0031](12)一种压力测定用片材组,其具备:
[0032]第1片材,其具有第1层,所述第1层包含长条状的树脂基材和配置于树脂基材上的内含发色剂的微胶囊;以及
[0033]第2片材,其具有包含显色剂的第2层,
[0034]第1片材的宽度方向的刚度为150mN以上。
[0035](13)一种片材,其具有第1层,所述第1层包含长条状的树脂基材和配置于树脂基材上的内含发色剂的微胶囊,
[0036]第1片材的宽度方向的刚度为150mN以上。
[0037]专利技术效果
[0038]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组装体,其具有卷绕于卷芯的片材,所述片材具有包含内含发色剂的微胶囊的层,即使在被施加由落下引起的冲击时,也抑制了微胶囊的破坏。
[0039]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还能够提供压力测定用片材组和片材。
附图说明
[0040]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组装体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41]图2是表示凸缘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42]图3是图3的凸缘构件的俯视图。
[0043]图4是表示凸缘构件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44]图5是表示第1片材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0045]图6是图5的第1片材的俯视图。
[0046]图7是第1片材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4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使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包含“~”的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的范围。
[0049]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阶段性记载的数值范围中,以某一数值范围记载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替换为其他阶段性记载的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数值范围中,以某一数值范围记载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替换为实施例中所示的值。
[0050]后述的各种成分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例如,后述的多异氰酸酯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
[005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组装体的特征点,可举出调整卷绕于卷芯的第1片材的宽度方向的刚度这一点。
[0052]通过调整上述刚度而得到期望的效果的详细理由尚不明确,但认为在因落下而发生碰撞时,在上述刚度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即使对第1片的卷施加了冲击,第1片材在宽度方向上的变形也受到抑制,由此第1层的变形受到抑制,其结果是微胶囊的破坏受到抑制。
[0053]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组装体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54]组装体10具有中空圆筒状的卷芯12、固定于卷芯12的两端的一对凸缘构件14、以及将后述的长条状的第1片材卷绕于卷芯12而形成的第1片材的卷16。
[0055]在图2中示出图1所示的凸缘构件14的立体图。在图3中示出凸缘构件14的俯视图。凸缘构件14具有基板(凸缘)18、配置在基板18上的插入部20、配置于插入部20的表面(外周面)的突起部22。
[0056]凸缘构件14的插入部20能够插入到中空圆筒状的卷芯12的中空部。在图1中,凸缘构件14的插入部20插入到卷芯12的中空部,插入部20的突起部22与卷芯12的内周面接触,由此卷芯12和凸缘构件14被固定。
[0057]以下,对各构件进行详述。
[0058]<卷芯12>
[0059]在卷芯12卷绕有第1片材。
[0060]作为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组装体,其具有:卷芯;以及使长条状的第1片材卷绕于所述卷芯而形成的所述第1片材的卷,所述第1片材具有长条状的树脂基材和配置于所述树脂基材上的包含内含发色剂的微胶囊的第1层,所述第1片材的宽度方向的刚度为150mN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体,其中,所述第1片材的宽度方向的刚度大于所述第1片材的长度方向的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体,其中,所述第1片材的长度方向的刚度为180mN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装体,其中,所述第1片材的宽度方向的刚度为165mN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装体,其还具有一对间隔件,所述间隔件配置于所述第1片材的卷的所述第1片材间,且在所述第1片材的宽度方向上分离地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装体,其中,所述间隔件的厚度为1mm~5mm。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装体,其中,所述第1片材在所述树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子知仁阶元秀树八田政宏佐野英利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