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克谊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蜂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2839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蜂箱,包括巢箱、顶盖、纱盖以及设于巢箱内的巢框,巢箱和巢框均呈U形状设置,巢箱的底部设有开槽,巢箱的底部设有与开槽活动配合并可相对巢箱伸缩的移动板;巢框包括U形框和框梁,U形框与框梁活动连接;开槽被构置为T形槽,移动板被构置为与T形槽滑移配合的T形板;巢框上设有若干条钢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便于实现人工育王、换王、分蜂、取蜜、提脾检查、准确调整内部空间,无需开箱即可清理箱内残留物,排水、以及可加继箱或双王同箱等操作,而且也实现了蜂群以半球形结团的自然习性,更好地调控巢温,使蜂群快速繁殖,减少病害,实现真正的活框土养。养。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蜂箱


[0001]本技术涉及蜜蜂养殖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蜂箱。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新型蜂箱主要有平底活框箱、格子箱和圆桶等。其中平底活框箱的特点是:人工换王、育王、分蜂、取蜜、检查蜂群等操作方便;而其不足之处是:不能按蜂群半球形结团的自然习性,不利于调控巢温,箱内容易积水、堆积腊屑、滋生巢虫,清理箱底残留物需要开箱提脾。而格子箱和圆桶是传统土养的方式,其特点是:遵循蜜蜂的自然习性,能以半球形结团,有利于调控巢温,繁殖快;而其不足之处是:无法提脾检查,不便于人工换王、育王、分蜂、打扫卫生、加减巢脾,遇高温易坠脾,不能调整内部空间,以及采用废巢取蜜的方法而大量增加了蜜蜂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蜂箱,能够便于实现人工育王、换王、分蜂、取蜜、提脾检查、准确调整内部空间,无需开箱即可清理箱内残留物,排水、以及可加继箱或双王同箱等操作,而且也实现了蜂群以半球形结团的自然习性,更好地调控巢温,使蜂群快速繁殖,减少病害,实现真正的活框土养。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型蜂箱,包括巢箱、顶盖、纱盖以及设于巢箱内的巢框,巢箱和巢框均呈U形状设置,巢箱的底部设有开槽,巢箱的底部设有与开槽活动配合并可相对巢箱伸缩的移动板。
[0006]优选的,巢框包括U形框和框梁,U形框与框梁活动连接。
[0007]优选的,开槽被构置为T形槽,移动板被构置为与T形槽滑移配合的T形板。
[0008]优选的,巢框上设有若干条钢丝。
[0009]优选的,巢框设有多个并位于巢箱内,巢箱内设有活动隔板,巢框设置于巢箱经活动隔板分隔的空间内。
[0010]优选的,巢箱的下方设有若干支脚。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的一种新型蜂箱,结构设计合理,能够便于实现人工育王、换王、分蜂、取蜜、提脾检查、准确调整内部空间,无需开箱即可清理箱内残留物,排水、以及可加继箱或双王同箱等操作,而且也实现了蜂群以半球形结团的自然习性,更好地调控巢温,使蜂群快速繁殖,减少病害,实现真正的活框土养。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截面图;
[0015]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反映巢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反映巢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巢箱;2、顶盖;3、纱盖;4、巢框;41、U形框;42、框梁;5、开槽;6、移动板;7、钢丝;8、活动隔板;9、支脚;10、巢门;11、蜂路;12、活动连接处。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如图1

5所示,一种新型蜂箱,包括巢箱1、顶盖2、纱盖3以及设于巢箱1内的巢框4,巢箱1和巢框4均呈U形状设置,巢箱1的底部设有开槽5,巢箱1的底部设有与开槽5活动配合并可相对巢箱1伸缩的移动板6;巢框4包括U形框41和框梁42,U形框41与框梁42活动连接;开槽5被构置为T形槽,移动板6被构置为与T形槽滑移配合的T形板;巢框4上设有若干条钢丝7;巢框4设有多个并位于巢箱1内,巢箱1内设有活动隔板8,巢框4设置于巢箱1经活动隔板8分隔的空间内;巢箱1的下方设有若干支脚9;其中巢箱1的底部设置有巢门10,巢门10优选为设置于移动板6的上方位置,用于蜜蜂出入巢箱1;而巢箱1内壁与巢框4之间会具有一定的间隙,以形成蜂路11,供蜜蜂活动;并且U形框41与框梁42之间具有活动连接处12,以实现U形框41相对框梁42的活动连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巢框4设置为U形状,使得巢框4的底部为圆弧形或半球形,如此能够与蜂群以半球形结团的自然习性相匹配,能够更好地调控巢温,使蜂群快速繁殖,而将巢箱1亦设置为U形状,则是与巢框4的形状相匹配,便于巢框4的安装。并且,通过设置有可相对巢箱1伸缩的移动板6,无需开箱即可清理箱内残留物。并且,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巢箱1,具体可采用公母榫连接的木板制成不透光且保温良好的小空间箱体,木板厚度200mm,箱内空间长380mm,宽310mm,高255mm。而将U形框41与框梁42设置为活动连接,连接处是可以调整方向的,如此可始终保持巢框4垂直于地面,如此使得巢脾不易离框,不易脱落。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蜂箱,包括巢箱、顶盖、纱盖以及设于巢箱内的巢框,其特征在于,巢箱和巢框均呈U形状设置,巢箱的底部设有开槽,巢箱的底部设有与开槽活动配合并可相对巢箱伸缩的移动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蜂箱,其特征在于,巢框包括U形框和框梁,U形框与框梁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蜂箱,其特征在于,开槽被构置为T形槽,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克谊
申请(专利权)人:林克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