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控温的熊蜂运输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7241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控温的熊蜂运输箱,包括箱体,箱体顶部设有箱盖,箱体内部设有保温隔板,保温隔板将箱体内部分隔为控温腔和安置腔,保温隔板中部设有安装口,安装口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安装口处设有舵机,舵机输出端上设有双叶门,双叶门上下两端分别对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进行遮挡;箱盖底部设有温湿度传感器,箱盖顶部设有防水控制盒,防水控制盒上设有液晶显示屏,防水控制盒内部设有单片机控制模块和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分别与舵机、温湿度传感器、液晶显示屏以及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电连接。采用物理升温,简化了原有的设计,降低了成本,使熊蜂授粉技术可以被普通农户接受和采用。蜂授粉技术可以被普通农户接受和采用。蜂授粉技术可以被普通农户接受和采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控温的熊蜂运输箱


[0001]本技术属于熊蜂运输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控温的熊蜂运输箱。

技术介绍

[0002]利用人工饲养的熊蜂对农作物进行授粉具有授粉率高、授粉均匀等特点,可以改善果蔬品质,增加产量,减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解决施用化学激素授粉带来的药物残留问题。熊蜂授粉技术是现代农业,特别是有机农业的发展方向,已经开始逐渐在我国部分地区推广使用。熊蜂一般在5~35℃下存活,在温度为24~29℃、湿度为50%~60%范围内较宜。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最高气温超过35℃,午间温室大棚内温度一般更是超过了40℃,高温会降低成年工蜂出巢率,损伤蜂群及幼虫发育。此外,对于农户租借熊蜂时,途中车厢的高温对蜂群的伤害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些极端温度条件会影响熊蜂群体的繁衍、存活和活性,从而影响蜂群的访花时间和授粉效果。因此,若不采取对应措施,一般在5

8月间不适宜在普通温室大棚内应用熊蜂授粉技术,这给该技术在我国的推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0003]中国专利ZL201420807734.6公开了智能气候箱,利用单片机及半导体制冷技术实现了气候箱箱体内温度的自动控制,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1)温控部件置于箱体一侧中部,而熊蜂蜂巢置于商用塑料蜂箱内部,两者之间受塑料蜂箱侧壁阻隔,且温控热交换模块采用开放式设计,内部气流流向较为紊乱。因此,箱内空气不能进行充分热交换,造成了箱体内各部分温度差异较大,不易对蜂巢温度实现有效控制。(2)该专利温控和除湿模块为两个分立模块,成本和功耗较大,不易于该装置的推广应用。
[0004]因此,需要研制一种熊蜂自动控温装置,其可为熊蜂蜂群提供一个局部温湿度适宜的生存、繁衍环境,保护其顺利度过外界温度较为恶劣的运输路途,并促其在环境温度适宜时进行授粉活动,以保证蜂群的访花时间和授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公开了一种智能控温的熊蜂运输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熊蜂在极端天气运输时,会影响熊蜂群体的繁衍、存活和活性的问题。
[0006]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智能控温的熊蜂运输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设有箱盖,箱体内部设有保温隔板,所述保温隔板将箱体内部分隔为控温腔和安置腔,控温腔中用于放置换热袋,换热袋根据天气气候选择用于降温的冰袋或用于升温的热水袋,安置腔中用于放置熊蜂蜂箱,所述保温隔板中部设有安装口,安装口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所述安装口处设置有舵机,所述舵机输出端上设有双叶门,所述双叶门与保温隔板贴合设置,且双叶门上下两端分别对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进行遮挡;所述箱盖底部设有温湿度传感器,箱盖顶部设有防水控制盒,所述防水控制盒上设有液晶显示屏,防水控制盒内部设有单片机控制模块和脉冲宽度调制模块,所述单片机控制模块分别与舵机、温湿度传感器、液晶显示
屏以及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电连接。单片机控制模块利用放置于箱体内的温度湿度传感器采集箱体内的温湿度值,利用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对舵机占空比进行控制,以调节双叶门的开合角度。液晶显示器实时显示箱内温湿度值、工作模式等信息。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均呈圆形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双叶门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扇形叶片。
[0010]进一步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位于靠近安置腔的一端。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包括电源接头和电源变压装置,所述电源接头设置在防水控制盒上并与单片机控制模块电连接,电源变压装置一端通过电源线与电源接头连接,所述电源变压装置另一端通过电源线与市电连接,使得电源变压装置将市电转换为低压直流供电,并通过电源接头连接内部电路。
[0012]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箱盖以及保温隔板均采用保温材料制成。
[0013]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在箱体安置腔中放置熊蜂蜂箱,控温腔中放置换热袋,换热袋根据气候情况使用热水袋或冰袋;当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蜂箱内温度低于设定的双叶门开合阈值时,单片机控制模块控制舵机打开双叶门。使箱内空气通过双开门和上、下通风口形成热循环,实现温度的传递转换,双叶门的开合角度由单片机控制模块输出电压的占空比进行自动连续调节,电压占空比与箱内温度成正比关系。当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蜂箱内温度在设定的阈值之间时,单片机控制模块控制舵机关闭双叶门。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5]1、采用物理升温,舍弃了原有设计的制暖装置,减少运输途中对电能供给的需求,简化了原有的设计,降低了成本,使熊蜂授粉技术可以被普通农户接受和采用。
[0016]2、采用温度传感器和双开门的通风口,消除了运输箱内温度差异,使得箱内温度能够较为平稳地维持在熊蜂最适温度。
[0017]3、采用低压直流电源供电,电源模块与温控模块分立。减小了电源自身热量耗散对降温效果的影响。
[0018]4、利用单片机控制模块精确调控蜂箱内部温度,使得箱内温度在熊蜂的最适生存范围,保证运输途中熊蜂的正常生命体征。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双叶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保温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中舵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中防水控制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
[0026]箱体1、安置腔11、控温腔12、保温隔板2、安装口21、上通风口22、下通风口23、舵机24、安装壳241、双叶门25、扇形叶片251、箱盖3、温湿度传感器31、防水控制盒4、液晶显示屏41、单片机控制模块42、电源接头43、电源变压装置44、宽度调制模块45。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本技术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均为机械领域中的通用连接方式,焊接、螺栓螺母连接以及螺钉连接均可。
[0028]在本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如图1

7所示,一种智能控温的熊蜂运输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顶部设有箱盖3,箱体1内部设有保温隔板2,所述保温隔板2顶端与箱体1顶端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使得保温隔板2将箱体1内部分隔为控温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控温的熊蜂运输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顶部设有箱盖(3),其特征在于,箱体(1)内部设有保温隔板(2),所述保温隔板(2)将箱体(1)内部分隔为控温腔(12)和安置腔(11),控温腔(12)中用于放置换热袋,安置腔(11)中用于放置熊蜂蜂箱,所述保温隔板(2)中部设有安装口(21),安装口(2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通风口(22)和下通风口(23),所述安装口(21)处设置有舵机(24),所述舵机(24)输出端上设有双叶门(25),所述双叶门(25)与保温隔板(2)贴合设置,且双叶门(25)上下两端分别对上通风口(22)和下通风口(23)进行遮挡;所述箱盖(3)底部设有温湿度传感器(31),箱盖(3)顶部设有防水控制盒(4),所述防水控制盒(4)上设有液晶显示屏(41),防水控制盒(4)内部设有单片机控制模块(42)和脉冲宽度调制模块,所述单片机控制模块(42)分别与舵机(24)、温湿度传感器(31)、液晶显示屏(41)以及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瑶苏峻李正义孙逸飞马琳博张鑫焱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