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反基站应急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171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梯反基站应急救援装置,属于电梯救援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正面通过销轴铰接有柜门,所述箱体内固定连接有救援设备本体,所述箱体内壁的下表面搭接有若干个蓄电池,所述箱体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传动盒,所述传动盒内通过轴承连接有两个第一丝杆。该电梯反基站应急救援装置,通过设置第一丝杆、第一丝杆螺母、竖板、细杆、转板、连接杆和挤压杆,使本装置中蓄电池在进行使用和放置时,不仅能够进行整齐排列,同时能够通过挤压杆进行夹持限位,避免蓄电池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移的情况,从而避免蓄电池与救援设备本体之间电路连接出现松动,保障蓄电池的正常供电使用效果。保障蓄电池的正常供电使用效果。保障蓄电池的正常供电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反基站应急救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梯救援装置
,具体为电梯反基站应急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梯,即电动楼梯,指能够通过电力带动人员自动进行上下楼层的设备,随着现代房屋的楼层增高,电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为了保障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出现事故的及时应对,其发展出了越来越多的配套设备,电梯应急救援装置就是电梯的配套设备之一,应急救援装置内通常具备备用电源。传统的应急救援装置中,其备用电源通常直接排列放置在应急救援装置的箱体内,其难以对多个备用电源进行快速有效的限位和固定,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备用电源出现位置偏移的情况,从而容易导致备用电源连接电路出现松动,影响应急救援装置的正常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电梯反基站应急救援装置,解决了传统的应急救援装置中,其备用电源通常直接排列放置在应急救援装置的箱体内,其难以对多个备用电源进行快速有效的限位和固定,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备用电源出现位置偏移的情况,从而容易导致备用电源连接电路出现松动,影响应急救援装置正常使用效果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梯反基站应急救援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正面通过销轴铰接有柜门,所述箱体内固定连接有救援设备本体,所述箱体内壁的下表面搭接有若干个蓄电池,所述箱体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传动盒,所述传动盒内通过轴承连接有两个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背面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箱体内壁的背面,所述第一丝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一丝杆螺母,两个第一丝杆外表面的后方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轮,两个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
[0007]所述第一丝杆螺母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左侧面开设有滑槽,所述传动盒内通过销轴铰接有八个转板,对应两个转板相互远离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细杆,所述细杆滑动连接在对应滑槽内,对应两个转板相互靠近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传动盒的外表面开设有八个通孔,所述连接杆滑动连接在对应通孔内,对应两个连接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外表面与蓄电池的外表面搭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挤压杆的外表面套接有若干个套筒,所述套筒内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螺母,所述套筒的外表面与对应蓄电池的外表面搭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丝杆螺母内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远离对应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的边缘处设置为圆弧状。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丝杆设置为双向丝杆,位于左侧的第一丝杆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正面设置有辅助转把。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柜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观察窗和两个散热窗,所述散热窗位于观察窗的下方,所述散热窗的位置与蓄电池的位置相对应。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柜门的正面设置有标签,所述柜门的正面设置有警示标识,所述柜门的正面设置有锁扣,所述箱体的下表面设置有辅助支撑座。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箱体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接线孔,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面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通孔设置为圆弧形,所述细杆远离对应转板一端的边缘处设置为圆弧状。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该电梯反基站应急救援装置,通过设置第一丝杆、第一丝杆螺母、竖板、细杆、转板、连接杆和挤压杆,当通过转盘转动对应第一丝杆后,即可通过传动带和传动轮的传动作用带动两个第一丝杆同步旋转,从而为四个第一丝杆螺母的移动同步提供驱动力,保障四个挤压杆的同步移动效果,而竖板和转板的设置,当第一丝杆螺母移动后,即可带动对应竖板移动,从而通过滑槽和细杆的配合带动对应转板转动,对应两个转板转动后即可通过连接杆带动对应挤压杆靠近或远离蓄电池,从而达到对蓄电池进行限位和解除限位的目的,这些结构的设置,使本装置中蓄电池在进行使用和放置时,不仅能够进行整齐排列,同时能够通过挤压杆进行夹持限位,避免蓄电池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移的情况,从而避免蓄电池与救援设备本体之间电路连接出现松动,保障蓄电池的正常供电使用效果。
[0017]2、该电梯反基站应急救援装置,通过设置套筒、第二丝杆、第二丝杆螺母和旋钮,当通过旋钮转动第二丝杆后,即可使第二丝杆沿第二丝杆螺母内进行前后移动,从而使第二丝杆背面的一端能够贴紧或远离挤压杆外表面,从而通过第二丝杆和挤压杆的配合接触对套筒进行限位和接触限位,而套筒的设置,能够通过对应两个套筒与蓄电池左右两侧进行接触,从而进一步对蓄电池进行分隔和限位,便于将蓄电池整齐排列的同时也便于进一步保障蓄电池稳定性,同时套筒能够沿挤压杆外表面进行左右位置调节,能够有效适配不同规格蓄电池,提升适用性。
[0018]3、该电梯反基站应急救援装置,通过设置柜门、观察窗和散热窗,在本装置正常使用时,能够通过柜门对箱体内各机构进行完全遮挡,不仅能够对箱体内各机构进行有效防护,同时通过柜门正面的锁扣锁死柜门后,能够有效防止非专业人员对本装置进行操作,而观察窗的设置,使工作人员能够直接通过观察窗观察到救援设备本体的工作情况,无需反复开合柜门,而散热窗的设置,能够使箱体内蓄电池附近空气流动,从而便于对蓄电池工作和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带离,避免蓄电池出现过热现象。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箱体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传动盒俯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丝杆螺母右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丝杆螺母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箱体、2柜门、3救援设备本体、4蓄电池、5传动盒、6第一丝杆、7第一丝杆螺母、8传动轮、9传动带、10竖板、11滑槽、12转板、13细杆、14连接杆、15通孔、16挤压杆、17套筒、18第二丝杆螺母、19旋钮、20第二丝杆、21转盘、22散热窗、23观察窗、24接线孔、25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6]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电梯反基站应急救援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正面通过销轴铰接有柜门2,箱体1内固定连接有救援设备本体3,箱体1内壁的下表面搭接有若干个蓄电池4,箱体1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传动盒5,传动盒5内通过轴承连接有两个第一丝杆6,第一丝杆6的设置,当通过转盘21转动对应第一丝杆6后,即可通过传动带9和传动轮8的传动作用带动两个第一丝杆6同步旋转,从而为四个第一丝杆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梯反基站应急救援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正面通过销轴铰接有柜门(2),所述箱体(1)内固定连接有救援设备本体(3),所述箱体(1)内壁的下表面搭接有若干个蓄电池(4),所述箱体(1)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传动盒(5),所述传动盒(5)内通过轴承连接有两个第一丝杆(6),所述第一丝杆(6)背面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箱体(1)内壁的背面,所述第一丝杆(6)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一丝杆螺母(7),两个第一丝杆(6)外表面的后方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轮(8),两个传动轮(8)通过传动带(9)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螺母(7)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竖板(10),所述竖板(10)的左侧面开设有滑槽(11),所述传动盒(5)内通过销轴铰接有八个转板(12),对应两个转板(12)相互远离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细杆(13),所述细杆(13)滑动连接在对应滑槽(11)内,对应两个转板(12)相互靠近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所述传动盒(5)的外表面开设有八个通孔(15),所述连接杆(14)滑动连接在对应通孔(15)内,对应两个连接杆(14)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挤压杆(16),所述挤压杆(16)的外表面与蓄电池(4)的外表面搭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反基站应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杆(16)的外表面套接有若干个套筒(17),所述套筒(17)内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漆学鹏漆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威斯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