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层厚度可控的涂层厚度去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0877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涂层厚度可控的涂层厚度去除方法,所述涂层包括满涂层厚度区和减薄区,所述满涂层厚度区和所述减薄区具有不同的涂层厚度,所述涂层厚度去除方法依次包括:S10:基于所述减薄区的厚度与目标厚度之间的差值ΔT和吹砂工艺参数确定吹砂循环次数;S20:基于所述吹砂循环次数对所述减薄区进行吹砂,直到所述减薄区的厚度与所述目标厚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单次吹砂的涂层去除厚度为止;S30:通过打磨处理所述减薄区的涂层厚度直到目标厚度。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涂层厚度可控的涂层厚度去除方法,针对同一部件或产品的表面具有不同涂层厚度的情况,在保证涂层厚度的精度和重复性的同时,实现了可控且精确地去除涂层厚度。厚度。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涂层厚度可控的涂层厚度去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表面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涂层厚度可控的涂层厚度去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燃气轮机的涡轮叶片等部件或产品通常需要一定厚度的涂层进行表面防护,以确保部件或产品的表面质量达到相应的要求,从而保证部件或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机械性能。当部件或产品中有梯度涂层厚度要求时,即涂层中的满涂层厚度区与减薄区存在较大厚度差异时,需要对相应的涂层厚度进行去除处理。
[0003]目前,基于涂层厚度要求的常规陶瓷涂层去除方法主要包括设计减薄的涂层程序控制工艺方法,以及常规的砂纸打磨或类似的通过打磨工具去除等。其中,涂层程序控制工艺方法比较适合涂层中的满涂层厚度区与减薄区的厚度相差较小的情况,比如满涂层厚度区的厚度是减薄区的2~3倍。但是,如果这个厚度差的比例超过5倍以上,则很难获得具有光滑过渡的涂层以及难以获得比较薄的涂层区。同时,通过常规的表面砂纸或打磨工具进行打磨处理也很难达到要求的去除标准,因为当涂层去除到一定程度后,涂层表面会变得越来越光滑,从而导致去除量越来越少。此外,手工控制的打磨工艺无法保证涂层厚度的精度和重复性。
[0004]
技术介绍
部分的内容仅仅是公开人所知晓的技术,并不当然代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于燃气轮机的涡轮叶片等部件和产品中存在梯度涂层厚度要求时,以及满涂层厚度区与减薄区存在较大的厚度差异时,现有技术中的涂层厚度去除方法无法实现对涂层厚度去除的精确控制和重复性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涂层厚度可控的涂层厚度去除方法,其中所述涂层包括满涂层厚度区和减薄区,所述满涂层厚度区和所述减薄区具有不同的涂层厚度,所述涂层厚度去除方法依次包括:
[0007]S10:基于所述减薄区的厚度与目标厚度之间的差值ΔT和吹砂工艺参数确定吹砂循环次数;
[0008]S20:基于所述吹砂循环次数对所述减薄区进行吹砂,直到所述减薄区的厚度与所述目标厚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单次吹砂的涂层去除厚度为止;
[0009]S30:通过打磨处理所述减薄区的涂层厚度直到目标厚度。
[0010]通过多次的吹砂首先最大限度地去除多余的涂层厚度,然后进行打磨处理吹砂后的减薄区,实现了对同一部件或产品上的涂层厚度差异悬殊的设计要求。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涂层厚度去除方法还包括:在吹砂前对所述满涂层厚度区进行遮蔽。在对减薄区进行吹砂之前遮蔽满涂层厚度区,能够防止满涂层厚度区的
厚度因此受到影响,从而保证了满涂层厚度区的表面精度。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步骤S10包括:基于所述减薄区的厚度与目标厚度之间的差值ΔT和所述吹砂工艺参数确定对所述减薄区进行单次吹砂的涂层去除厚度t,以及计算对所述减薄区的吹砂循环次数C,其中C为ΔT/t得到的整数或向上取整的整数。通过计算单次吹砂的涂层去除厚度和吹砂循环次数,能够准确地对减薄区进行多次吹砂。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步骤S20包括:根据所述单次吹砂的涂层去除厚度t对所述减薄区进行吹砂,吹砂次数为C

1次。通过C

1次吹砂可以最大限度通过吹砂精确地去除多余的涂层厚度。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步骤S10包括:使用测厚仪测量所述减薄区的涂层厚度。通过涂层测厚仪测量得出减薄区的涂层厚度,从而与目标厚度比较,以便进行下一个步骤。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步骤S30包括:使用测厚仪测试打磨处理后的所述减薄区的涂层厚度是否满足要求。通过测厚仪检验减薄区是否满足厚度要求,以便更好地对打磨处理进行调整和控制。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涂层厚度去除方法还包括:金相测试打磨处理后的所述减薄区的涂层厚度是否满足要求。再次通过金相测试检验减薄区是否满足厚度要求,以便更精确地对打磨处理进行调整和控制。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在所述步骤S30中,通过手工打磨处理所述减薄区的涂层厚度直到目标厚度。通过手工打磨能够更精确、灵活地控制打磨过程、调整涂层厚度。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步骤S10包括:设置吹砂工艺参数,使用预定材料的砂料进行多次吹砂测试,通过每次吹砂前后的涂层去除厚度进行平均计算得到所述单次吹砂的涂层去除厚度t。通过设置吹砂工艺参数以及多次吹砂测试以确定单次吹砂的涂层去除厚度,可以实现单次吹砂的涂层去除量精确化、均匀化,从而使得在多次吹砂之后即可以得到表面一致性高的涂层表面。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吹砂工艺参数设置为,使得所述单次吹砂的涂层去除厚度t与所述减薄区的厚度与所述目标厚度之间的差值ΔT正相关。可以根据ΔT的需要调整和修订t,使得单次吹砂可以控制和灵活调节。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预定材料的砂料为白刚玉砂,所述吹砂工艺参数包括:白刚玉砂的砂料目数、吹砂压力、喷射距离、喷射角度和喷枪移动速度。吹砂工艺参数的确定可以使得对吹砂过程的控制更精确,以及可以随时按照需要调整吹砂工艺参数,使其可以适应于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部件或产品的不同涂层厚度。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白刚玉砂的砂料目数为90或200目型号,吹砂压力为1.5~2.0bar,喷射距离为80~120mm,喷射角度为30~60
°
,喷枪移动速度为10~50mm/s。以上吹砂工艺参数是通过多次吹砂测试得出的,可以提高吹砂效率,较适用于陶瓷表面的涂层厚度处理。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涂层还包括过渡区,其中所述过渡区连接所述满涂层厚度区和所述减薄区,并且所述过渡区的涂层厚度介于所述满涂层厚度区的涂层厚度与所述减薄区的涂层厚度之间。所述过渡区的设置能够实现从满涂层厚度区到减薄区的均匀过渡,使部件或产品得到更加平滑的涂层表面,从而具有更好的物理性能。
[002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提出一种涂层厚度可控的涂层厚度去除方法,对减薄区首先进行可控的吹砂处理去除一定的涂层厚度,然后通过人工手动打磨吹砂后的减薄区的涂层表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满涂层厚度区与减薄区的厚度差异大时涂层厚度的去除不可控和未达到设计厚度要求的问题,并且提高了减薄区的涂层表面的精度,降低了手工打磨处理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同时解决了涂层减薄的工艺难度。
附图说明
[0024]下面将通过附图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5]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涂层厚度的示意图;和
[0026]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涂层厚度可控的涂层厚度去除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涂层厚度可控的涂层厚度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包括满涂层厚度区和减薄区,所述满涂层厚度区和所述减薄区具有不同的涂层厚度,所述涂层厚度去除方法依次包括:S10:基于所述减薄区的厚度与目标厚度之间的差值ΔT和吹砂工艺参数确定吹砂循环次数;S20:基于所述吹砂循环次数对所述减薄区进行吹砂,直到所述减薄区的厚度与所述目标厚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单次吹砂的涂层去除厚度为止;S30:通过打磨处理所述减薄区的涂层厚度直到目标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层厚度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厚度去除方法还包括:在吹砂前对所述满涂层厚度区进行遮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层厚度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包括:基于所述减薄区的厚度与目标厚度之间的差值ΔT和所述吹砂工艺参数确定对所述减薄区进行单次吹砂的涂层去除厚度t,以及计算对所述减薄区的吹砂循环次数C,其中C为ΔT/t得到的整数或向上取整的整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层厚度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包括:根据所述单次吹砂的涂层去除厚度t对所述减薄区进行吹砂,吹砂次数为C

1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层厚度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包括:使用测厚仪测量所述减薄区的涂层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涂层厚度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包括:使用测厚仪测试打磨处理后的所述减薄区的涂层厚度是否满足所述目标厚度的要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烜烽郭芳民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燃气轮机部件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