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厢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0523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15
本申请公开了轿厢车库,包括库体、若干停车承台、升降机构以及轿厢,所述所述停车承台设置于库体内,所述库体内设置有升降通道,所述轿厢活动设置于升降通道内,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库体的顶部,所述轿厢通过链条与所述升降机构配合在一起,所述库体上设置有出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搬运器、第一框体、第二框体以及行走轮组,所述行走轮组设置于第二框体上,所述第一框体转动安装于第二框体上,所述第二框体或者第一框体上设置有旋转马达组,所述旋转马达组用于驱动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所述搬运器设置于第一框体上,所述第二框体通过自身的行走轮组滑动设置于轿厢上。厢上。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轿厢车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轿厢车库。

技术介绍

[0002]立体车库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车库,专利公告文献CN108360888A中公开了一种立体车库结构,但是这种结构的立体车库存在一个问题,即这种结构的立体车库在停车时无法对车辆进行转向,所以这种结构的立体车库在存取车时存在转向不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轿厢车库。
[0004]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轿厢车库,包括库体、若干停车承台、升降机构以及轿厢,所述所述停车承台设置于库体内,所述库体内设置有升降通道,所述轿厢活动设置于升降通道内,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库体的顶部,所述轿厢通过链条与所述升降机构配合在一起,所述库体上设置有出入口,还包括搬运器、第一框体、第二框体以及行走轮组,所述行走轮组设置于第二框体上,所述第一框体转动安装于第二框体上,所述第二框体或者第一框体上设置有旋转马达组,所述旋转马达组用于驱动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所述搬运器设置于第一框体上,所述第二框体通过自身的行走轮组滑动设置于轿厢上。
[0006]本种轿厢车库中,第二框体由于设置了行走轮组,第二框体是可以在轿厢上的移动的,同时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之间是可以进行相对旋转的,所以当搬运器位于第一框体上时,当第一框体相对于第二框体发生旋转时,搬运器也会发生转动,而搬运器是搬运车辆的器械,搬运器需要在库体入口、第一框体以及停车承台上来回运动,所以上述结构就实现了搬运器在搬运车辆过程中的可旋转,便于在存取车时进行转向,使得存取车的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0007]具体第二框体上也安装有电机,第二框体上的电机用于带动行走轮组进行运转,使得第二框体能够在轿厢上行走。具体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之间设置有回转支撑组件(包括齿轮),当旋转马达组驱动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之间的回转支撑组件转动时,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0008]可选的,还包括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上,所述导向轮组与所述轿厢滑动配合在一起。
[0009]因为第二框体需要在轿厢上移动,为了避免第二框体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向,具体第一框体以及第二框体形成一台可以在轿厢上移动的轨道台车。
[0010]可选的,所述轿厢包括架体、导轮,所述导轮转动安装在架体上,所述库体内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轮与导轨滑动配合在一起。
[0011]可选的,所述架体为板状金属架体,并在架体中间设置了圆孔。
[0012]采用架体呈板状,并且板体由金属制作而成,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保证板体具有良
好的强度,又具有相对较轻的质量。
[0013]可选的,所述库体的底部设置有转盘。
[0014]在库体的底部设置转盘,且转盘位于出入口附近,库体的底部安装有用于驱动转动转动的电机,这样的设计是为了确保当车辆停放到转盘上时,车辆如果不是停放得很准,搬运器不便于进行搬运的话,转动可以转动一定方位,调整车辆的朝向,这样可以让搬运器顺利达到车辆下方从而运走车辆。
[0015]可选的,所述库体上的出入口不少于1个。
[0016]可选的,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链条一端与配重块配合在一起,链条另一端与所述轿厢配合在一起。
[0017]配重块的作用是起到平衡配重的作用,使得轿厢在升降时速度更加稳定。
[0018]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转轴、升降电机以及链轮,所述升降转轴转动安装于架体内,所述升降电机设置库体内,所述升降电机用于直接或间接驱动所述升降转轴转动,所述链轮安装在升降转轴上,所述链条与所述链轮配合在一起。
[0019]具体链条套设在链轮上,升降电机设置在库体的顶部,升降电机驱动升降转轴转动时,升降转轴上的链轮会一并发生转动,这样链轮转动可以带动链条运动,从而实现轿厢的升降运动。
[0020]可选的,所述搬运器包括移动架、主体框架、第一叉臂以及第二叉臂,所述第一叉臂呈开口C字状,所述第一叉臂有两个,两个第一叉臂均固定有导杆,且两个第一叉臂各自通过各个的导杆滑动安装在主体框架上,且第一叉臂的开口不朝向主体框架,所述第二叉臂呈梳子状,所述第二叉臂有两个,每个第二叉臂上均固定有导杆,两个第二叉臂各自通过导杆滑动安装在主体框架上,且第二叉臂的梳齿的开口不朝向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通过举升机构设置于所述移动架上,所述举升机构位于所述主体框架与移动架之间,所述停车承台上设置有多个内凹,当停车承台上停放有车辆时,车辆的轮胎位于内凹上方。
[0021]两个第一叉臂呈开口C字状,而两个第二叉臂呈疏子状,而梳子的每个疏齿之间存在间隙,所以第一叉臂与第二叉臂上均有缺口。使用时,车辆的两个前轮可以卡进第一叉臂的缺口内,同时由于第二叉臂呈梳子状,第二叉臂上设置有多个梳齿,这样对于不同轴距的车辆,第二叉臂上多个梳齿均可与其后轮接触,所以本种搬运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0022]同时由于停车承台上设置有内凹,并且当车辆停放在停车承台上时,车辆的轮子位于内凹上方,所以搬运器上的第一叉臂或者第二叉臂伸向停车承台时,第一叉臂与第二叉臂可以运行至轮胎的下方,当第一叉臂与第二叉臂运行至轮胎的下方时,位于主体框架与移动架之间的举升机构将主体框架举升,从而将车辆从停车承台上抬起,而后移动架移动时,即可将车辆从停车承台上搬运走。
[0023]可选的,所述主体框架上安装有转动电机,主体框架上转动安装有齿轮,所述导杆上设置有齿条,所述导杆上的齿条与主体框架上的齿轮配合在一起,所述转动电机与主体框架上的齿轮配合在一起,所述移动架上设置有行走轮组。
[0024]具体两个安装第一叉臂的导杆上的齿条与同一个齿轮啮合在一起,两个安装第二叉臂的导杆上的齿条与同一个齿轮啮合在一起,这样当转动电机带动齿轮运动时,可以带动两个第一叉臂以及两个第二叉臂相互收回或者伸出。移动架通过自身的行走轮组实现移动,移动架移动实现整台搬运器移动。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就实现了搬运器在搬运车辆过程中的可旋转,便于在存取车时进行转向,使得存取车的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轿厢车库示意简图;
[0027]图2是转盘以及出入口在库体内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8]图3是轿厢在升降通道内运动过程的示意简图;
[0029]图4是轿厢的结构示意简图;
[0030]图5是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0031]图6是搬运器的结构示意简图;
[0032]图7是两个第二叉臂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0033]图8是两个第一叉臂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0034]图9是第二叉臂抬升轮胎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是第一叉臂贴紧轮胎时的状态示意图;
[0036]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搬运器;101、第一叉臂;102、第二叉臂;1012、梳齿;103、主体框架;104、导杆;105、齿轮;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轿厢车库,包括库体、若干停车承台、升降机构以及轿厢,所述所述停车承台设置于库体内,所述库体内设置有升降通道,所述轿厢活动设置于升降通道内,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库体的顶部,所述轿厢通过链条与所述升降机构配合在一起,所述库体上设置有出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搬运器、第一框体、第二框体以及行走轮组,所述行走轮组设置于第二框体上,所述第一框体转动安装于第二框体上,所述第二框体或者第一框体上设置有旋转马达组,所述旋转马达组用于驱动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所述搬运器设置于第一框体上,所述第二框体通过自身的行走轮组滑动设置于轿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车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上,所述导向轮组与所述轿厢滑动配合在一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包括架体、导轮,所述导轮转动安装在架体上,所述库体内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轮与导轨滑动配合在一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轿厢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为板状金属架体,架体上设置有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库体的底部或者中部设置有转盘。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库体上的出入口不少于1个。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车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链条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艳争郑水龙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大中泊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