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Ru/p-Bi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0165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催化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R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u/p

Bi
11
VO
19
/Gr三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催化材料
,涉及一种Ru/p

Bi
11
VO
19
/Gr三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氨(NH3),作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化学原料,在工业和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商业NH3合成主要通过Haber

Bosch(HB)工艺在苛刻的反应条件(650

750K,150

350bar)下实现。前体(H2和N2)的制备和压缩消耗了全球约2%的化石燃料,这导致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开发一种高效且可持续的NH3合成路径是当今社会所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迄今为止,已经提出了各种先进的方法来促进N2转化为NH3,例如生化、电化学、光催化和光电化学(PEC);这些技术不会产生大量CO2,特别是光电催化N2还原反应(PEC NRR),由于光催化和电化学在NH3合成中的协同作用,通常表现出显著的催化性能,这引起了我们进一步探索的极大兴趣。
[0003]由于N2是一种极其稳定的分子,因此设计具有优异的N2吸附/活化能力的光电材料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光电阴极材料出现丰富的反应位点为PEC NRR领域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迄今为止,在NRR领域基于V元素的一系列材料已经被报道了;钒,作为固氮酶的主要成分在自然界N2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它与Bi可以有效地积极抑制HER竞争反应。同时,作为一种过渡金属元素,V的未占据3d轨道也为N2吸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作为光生电子从催化剂转移到N2分子的桥梁。石墨烯,一种零带隙半导体,具有高导热性、大表面积、高度灵活的结构以及高电性能等独特的特性。它是一个单一的二维sp2‑
C纳米片,与半导体的耦合对于许多应用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主题,例如从CO2转化制备燃料,污染物降解和水分解等等。
[0004]现有合成氨光催化剂在电子

空穴分离、量子效率、催化选择性以及N2吸附和解离的效率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现有的合成氨光催化剂对光谱的响应范围较小。
[0005]Bi
11
VO
19
是锚定V和Bi元素的理想矩阵,因为它具有低成本和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已在光(电)催化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p

Bi
11
VO
19
还未曾被制备并研究,也因此面临许多挑战和无限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Ru/p

Bi
11
VO
19
/Gr三元复合材及其制备方法,复合点位多,增强光催化性能和导电性能,光电催化效率高;在光催化合成氨中,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催化性。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Ru/p

Bi
11
VO
19
/Gr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1)制备前驱体p

Bi
11
VO
19
[0010]1.1)将Bi(NO3)3·
5H2O和EDTA

2Na依次加入HNO3溶液中,经超声分散得到A溶液;
[0011]1.2)将NH4VO3和EDTA

2Na依次分散在NaOH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B溶液;
[0012]1.3)将A溶液和B溶液混合后,温度150~160℃下水热反应10~15h,并经洗涤、干燥,得到p

Bi
11
VO
19

[0013]2)制备p

Bi
11
VO
19
/Gr复合材料
[0014]将石墨烯和步骤1)的p

Bi
11
VO
19
依次分散于水中,温度90~110℃下水热反应10~15h后,经离心分离,得到p

Bi
11
VO
19
/Gr复合材料;
[0015]3)制备Ru/p

Bi
11
VO
19
/Gr三元复合材料
[0016]向步骤2)的p

Bi
11
VO
19
/Gr复合材料中加入三氯化钌溶液,采用原位光沉积法,得到三元复合材料Ru/p

Bi
11
VO
19
/Gr。
[00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1)中,Bi(NO3)3·
5H2O与EDTA

2Na的质量比为1~1.5:1;所述EDTA

2Na与HNO3溶液的质量体积比1g:25~30mL;所述HNO3溶液的浓度为2mol/L。
[00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2)中,NH4VO3和EDTA

2Na的质量比为1:3~3.5;所述EDTA

2Na与NaOH溶液的质量体积比1g:50~60mL;所述NaOH溶液的浓度为1mol/L。
[001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p

Bi
11
VO
19
与石墨烯的质量比为16~2:1;所述p

Bi
11
VO
19
与水的质量体积比1g:20~30mL。
[002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三氯化钌溶液的浓度为5mg/mL;所述三氯化钌在p

Bi
11
VO
19
/Gr上的担载量为0~90μL。
[002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原位光沉积法的条件是,在可见光光源下照射1.5~2h。
[0022]进一步的,所述可见光光源为氙灯。
[0023]一种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Ru/p

Bi
11
VO
19
/Gr三元复合材料。
[0024]一种所述的Ru/p

Bi
11
VO
19
/Gr三元复合材料在光电催化合成氨中的应用。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Ru/p

Bi
11
VO
19
/Gr三元复合材料,p

Bi
11
VO
19
能有效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u/p

Bi
11
VO
19
/Gr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前驱体p

Bi
11
VO
19
1.1)将Bi(NO3)3·
5H2O和EDTA

2Na依次加入HNO3溶液中,经超声分散得到A溶液;1.2)将NH4VO3和EDTA

2Na依次分散在NaOH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B溶液;1.3)将A溶液和B溶液混合后,温度150~160℃下水热反应10~15h,并经洗涤、干燥,得到p

Bi
11
VO
19
;2)制备p

Bi
11
VO
19
/Gr复合材料将石墨烯和步骤1)的p

Bi
11
VO
19
依次分散于水中,温度90~110℃下水热反应10~15h后,经离心分离,得到p

Bi
11
VO
19
/Gr复合材料;3)制备Ru/p

Bi
11
VO
19
/Gr三元复合材料向步骤2)的p

Bi
11
VO
19
/Gr复合材料中加入三氯化钌溶液,采用原位光沉积法,得到三元复合材料Ru/p

Bi
11
VO
19
/Gr。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Ru/p

Bi
11
VO
19
/Gr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中,Bi(NO3)3·
5H2O与EDTA

2Na的质量比为1~1.5:1;所述EDTA

2Na与HNO3溶液的质量体积比1g:25~30mL;所述HNO3溶液的浓度为2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其召王玉营徐晓红刘泽骏丁飞梅琼杨贵东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