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浓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0101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07
一种氧气浓缩器,包括形成安装空间的外壳以及设置于安装空间内的内壳,所述内壳与外壳相互配合以将安装空间分隔为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外壳具有连通出风腔的出风口,所述出风腔包括形成于内壳中的压缩机腔以及连通压缩机腔与出风口的导向腔,所述导向腔包括与出风口对接的第一换向风道,所述第一换向风道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出风口所在的外壳端面倾斜设置;氧气浓缩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由压缩机腔进入导向腔后,经导向腔内的第一换向风道流向出风口并排向外壳外,由于第一换向风道与出风口所在外壳的端面倾斜设置,使得排出外壳外的热废气以一定角度朝向氧气浓缩器周围的物体,从而避免热空气遇到物体后产生回流,提升了氧气浓缩器的散热效果。浓缩器的散热效果。浓缩器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氧气浓缩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氧氮分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氧气浓缩器。

技术介绍

[0002]氧氮分离装置是一种分离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装置,分为制氮机和制氧机,制氧机又被称为氧气浓缩器,而氧气浓缩器是一种可提供人呼吸使用的高浓度氧气的设备,其一般是由压缩机装置、吸附塔部件、换向装置、存储装置、电路控制装置组成,运用PSA变压吸附原理,由换向装置分配气体流向,经吸附塔部件收集成品气至存储装置,从而实现连续出氧。
[0003]现有氧气浓缩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会随气流从出风口排出壳体外,由于出风口采用径直的通孔结构,使得出风口排出的气流径直朝向壳体外,导致壳体内排出的气流正对于氧气浓缩机周围的物体,气流与这些物体之间容易产生回流,会影响氧气浓缩器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氧气浓缩器。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氧气浓缩器,包括形成安装空间的外壳以及设置于安装空间内的内壳,所述内壳与外壳相互配合以将安装空间分隔为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外壳具有连通出风腔的出风口,所述出风腔包括形成于内壳中的压缩机腔以及连通压缩机腔与出风口的导向腔,所述导向腔包括与出风口对接的第一换向风道,所述第一换向风道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出风口所在的外壳端面倾斜设置。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腔还包括连通第一换向风道与压缩机腔的第二换向风道,所述第一换向风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换向风道的延伸方向呈一定角度设置。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包括连接内壳的底座、固定于底座上方并与底座间隔设置的上盖、形成于底座与上盖之间并位于外壳侧向端面上的间隙通道,所述出风口形成于间隙通道内,所述第一换向风道自出风口向上且向安装空间内倾斜设置。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还包括连接于底座与上盖之间的导向件,所述导向腔还包括形成于导向件与上盖之间并连通第一换向风道与第二换向风道的换向通道,所述内壳和/或底座上设置有连通第二换向风道与压缩机腔的出气口,所述换向通道的水平高度大于出气口的水平高度。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件具有连接底座和上盖的固定部、连接固定部并与间隙通道相匹配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具有与底座相配合的固定端以及背离固定端并朝向上盖内部延伸的自由端,所述导向部与出风口所在的外壳侧向端面之间的距离自固定端朝向自由端逐渐增大,所述上盖具有形成盖空腔的盖主体,所述第一换
向风道形成于导向部与盖主体的内壁之间。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具有形成座空腔的座主体、连接座主体与内壳的座安装板、设置于座安装板上并连通第二换向风道与压缩机腔的座开口,所述内壳具有形成压缩机腔的内壳主体、设置于内壳主体上并与座开口相匹配的内壳开口、设置于内壳主体上并连通进风腔与压缩机腔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水平高度大于出气口的水平高度,所述座开口和内壳开口相互对接并共同形成出气口。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还具有连接盖主体并覆盖于导向部上方的盖隔板,所述盖隔板设置于盖空腔内并与导向部间隔设置,所述换向通道形成于盖隔板与导向部的自由端之间。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壳和后壳,所述盖隔板具有位于后壳内并与内壳相配合的封闭部,所述后壳具有连接于封闭部端部的第一后壳隔板和第二后壳隔板,所述封闭部、第一后壳隔板、第二后壳隔板与内壳之间形成上空腔,所述底座还具有连接座主体并与第一后壳隔板相抵接的第一座隔板、连接座主体并与第二后壳隔板相对应的第二座隔板,所述座主体、第一座隔板、第二座隔板与内壳之间形成下空腔,所述上空腔和下空腔相互对接并共同形成导向腔。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主体包括位于盖隔板下方并与导向部相匹配的遮蔽部,所述遮蔽部具有连接于第一后壳隔板与第二后壳隔板之间并与封闭部相对应的遮蔽段,所述遮蔽段与导向部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换向风道形成于遮蔽段与导向部之间,并位于第一后壳隔板与第二后壳隔板之间。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还具有连通进风腔的进风口,所述氧气浓缩器还包括连接外壳并与进风口相配合的进风结构,所述进风结构包括至少部分覆盖于进风口的引流罩、连通进风口的第一进风通道,所述引流罩与进风口所在的外壳端面间隔设置,并与外壳之间形成连通第一进风通道的第二进风通道,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进风通道的延伸方向呈一定角度设置,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进风口所在的外壳端面。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氧气浓缩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由压缩机腔进入导向腔后,经过导向腔内的第一换向风道流向出风口并排向外壳外,由于第一换向风道与出风口所在外壳的端面倾斜设置,使得排出外壳外的热废气以一定角度朝向氧气浓缩器周围的物体,从而避免热空气遇到物体后产生回流,提升了氧气浓缩器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氧气浓缩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隐去了壳体内的工作元件;
[0017]图2是图1中氧气浓缩器的分解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中A

A处剖视图的平面示意图;
[0019]图4是图3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5是图1中氧气浓缩器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其中还隐去了底座;
[0021]图6是图1中C

C处剖视图;
[0022]图7是图3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8是图1中A

A处剖视图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5]应该理解,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下、”“外”、“内”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
[0026]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如在本专利技术中,为方便描述,在氧气浓缩器正常使用时,朝向地面的方向为向下,背离地面的方向为朝上;平行于地面的方向为水平方向或者侧向方向,而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为竖直方向;靠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远离用户的一侧为后侧。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气浓缩器,包括形成安装空间的外壳以及设置于安装空间内的内壳,所述内壳与外壳相互配合以将安装空间分隔为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外壳具有连通出风腔的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腔包括形成于内壳中的压缩机腔以及连通压缩机腔与出风口的导向腔,所述导向腔包括与出风口对接的第一换向风道,所述第一换向风道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出风口所在的外壳端面倾斜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浓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腔还包括连通第一换向风道与压缩机腔的第二换向风道,所述第一换向风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换向风道的延伸方向呈一定角度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氧气浓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连接内壳的底座、固定于底座上方并与底座间隔设置的上盖、形成于底座与上盖之间并位于外壳侧向端面上的间隙通道,所述出风口形成于间隙通道内,所述第一换向风道自出风口向上且向安装空间内倾斜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氧气浓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连接于底座与上盖之间的导向件,所述导向腔还包括形成于导向件与上盖之间并连通第一换向风道与第二换向风道的换向通道,所述内壳和/或底座上设置有连通第二换向风道与压缩机腔的出气口,所述换向通道的水平高度大于出气口的水平高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氧气浓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具有连接底座和上盖的固定部、连接固定部并与间隙通道相匹配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具有与底座相配合的固定端以及背离固定端并朝向上盖内部延伸的自由端,所述导向部与出风口所在的外壳侧向端面之间的距离自固定端朝向自由端逐渐增大,所述上盖具有形成盖空腔的盖主体,所述第一换向风道形成于导向部与盖主体的内壁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氧气浓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形成座空腔的座主体、连接座主体与内壳的座安装板、设置于座安装板上并连通第二换向风道与压缩机腔的座开口,所述内壳具有形成压缩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佳贵张文亮
申请(专利权)人:飞依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