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性能自动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007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气性能自动测试装置,包括底座、安装在其上部的下电极组件、设置在下电极组件上方的上电极组件以及安装在上电极组件外部的防护罩;防护罩内壁左右两端均开有限位槽,限位槽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防护罩左右两端下部均贯穿设置有限位螺丝,限位螺丝末端贯穿至限位槽内部,限位块与上电极组件固定安装,底座上端且位于下电极组件右侧安装有升降组件,防护罩与升降组件连接。通过设置升降组件,可以带动防护罩上移或下降,同时防护罩当防护罩上移至限位块与限位螺丝相抵时,可以带动上电极组件同步上移,之后当防护罩下移时,则可使上电极组件因为重力下移,这样不需要测试人员手动使用防护罩,从而操作较为方便。而操作较为方便。而操作较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性能自动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性能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电气性能自动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材料的耐压测试中,可以通过直流或交流与电流泄漏或击穿电流的关系有效地发现绝缘材料的整体及局部缺陷,从而针对该缺陷做出有效的规避措施,避免不必要的影响,目前市场上主要是采用电气性能测试装置进行测试。
[0003]经检索,一篇专利号为201922087042.4的技术公开一种电气性能测试治具,包括:测试治具本体和防护罩,防护罩罩于测试治具本体上,测试治具本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电极组件、下电极组件和地线金属板,上电极组件与下电极组件对应设置,下电极组件下部固定于地线金属板上。该电气性能测试治具在进行测试时,需要手动将防护罩盖在测试治具本体外,测试完又要手动拿取出,这样导致引起了测试人员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气性能自动测试装置。
[0005]一种电气性能自动测试装置,包括底座、安装在其上部的下电极组件、设置在下电极组件上方的上电极组件以及安装在上电极组件外部的防护罩;
[0006]所述防护罩内壁左右两端均开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防护罩左右两端下部均贯穿设置有限位螺丝,所述限位螺丝末端贯穿至限位槽内部,所述限位块与上电极组件固定安装,所述底座上端且位于下电极组件右侧安装有升降组件,所述防护罩与升降组件连接。
[0007]所述下电极组件包括下板、下接触板、下套筒、下电极以及接触块,所述下板固定在底座上端,所述下接触板安装在下板上部,所述下套筒贯穿固定在下板和下接触板内部,所述下电极安装在下套筒内部,所述接触块嵌入设置在下接触板顶部并与下电极顶部连接。
[0008]所述上电极组件包括上板、上接触板、上套筒、上电极以及接电端,所述上接触板布置在下接触板上方,所述上板安装在上接触板上端,所述上套筒贯穿固定在上板和上接触板中,所述上电极安装在上套筒内,所述接电端安装在上电极上端。
[0009]所述限位块内端延伸出限位槽,所述限位块内端与上板表面固定。
[0010]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竖板、控制器、轻触按键、丝杆电机、丝杆、滑块以及导向杆,所述竖板与底座固定,所述竖板左端开有滑槽,所述控制器安装在竖板右端,所述丝杆电机安装在竖板上端,所述丝杆连接在丝杆电机的驱动端,所述丝杆末端贯穿至滑槽内部,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部,所述丝杆贯穿滑块且与滑块螺纹连接,所述滑块左部与防护罩右部固定,所述轻触按键位于丝杆一侧并安装在滑槽内底部,所述导向杆位于丝杆另一侧并安装在滑槽内部,所述导向杆与滑块活动贯穿,所述控制器与丝杆电机电性连接。
[0011]所述防护罩上端中部开有穿线孔,所述防护罩上端且位于穿线孔两侧均安装有导线组件,所述导线组件包括支座、转轴以及导线轮,所述支座与防护罩固定,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支座内侧,所述导线轮固定在转轴外部。
[0012]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升降组件,可以带动防护罩上移或下降,同时防护罩当防护罩上移至限位块与限位螺丝相抵时,可以带动上电极组件同步上移,之后当防护罩下移时,则可使上电极组件因为重力下移,这样不需要测试人员手动使用防护罩,从而操作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整体主视平面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整体主视剖面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图2的A局部示意图。
[0016]图中:1

底座、2

下电极组件、21

下板、22

下接触板、23

下套筒、24

下电极、25

接触块、3

上电极组件、31

上板、32

上接触板、33

上套筒、34

上电极、35

接电端、4

升降组件、41

竖板、42

控制器、43

滑槽、44

轻触按键、45

丝杆电机、46

丝杆、47

滑块、48

导向杆、5

防护罩、51

限位槽、52

限位块、53

限位螺丝、6

导线组件、61

支座、62

转轴、63

导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电气性能自动测试装置,包括底座1、安装在其上部的下电极组件2、设置在下电极组件2上方的上电极组件3以及安装在上电极组件3外部的防护罩5,所述下电极组件2包括下板21、下接触板22、下套筒23、下电极24以及接触块25,所述下板21固定在底座1上端,所述下接触板22安装在下板21上部,所述下套筒23贯穿固定在下板21和下接触板22内部,所述下电极24安装在下套筒23内部,所述接触块25嵌入设置在下接触板22顶部并与下电极24顶部连接,所述上电极组件3包括上板31、上接触板32、上套筒33、上电极34以及接电端35,所述上接触板32布置在下接触板22上方,所述上板31安装在上接触板32上端,所述上套筒33贯穿固定在上板31和上接触板32中,所述上电极34安装在上套筒33内,所述接电端35安装在上电极34上端,在对绝缘材料进行整体电气性能测试时,将待测试的绝缘材料放于下接触板22上,这样当上接触板32下移至位于绝缘材料上方时,且电线一直连接在接电端35上端,就可进行通电测试,测试时,电流通过上电极34的接电端35传递给上接触板32,根据电流泄漏或击穿反馈给下接触板22,进而传递给下电极24的情况判断该绝缘材料的整体性能;
[0018]所述防护罩5内壁左右两端均开有限位槽51,所述限位槽51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52,所述防护罩5左右两端下部均贯穿设置有限位螺丝53,所述限位螺丝53末端贯穿至限位槽51内部,所述限位块52与上电极组件3固定安装,所述限位块52内端延伸出限位槽51,所述限位块52内端与上板31表面固定,所述底座1上端且位于下电极组件2右侧安装有升降组件4,所述防护罩5与升降组件4连接,所述升降组件4包括竖板41、控制器42、轻触按键44、丝杆电机45、丝杆46、滑块47以及导向杆48,所述竖板41与底座1固定,所述竖板41左端开有滑槽43,所述控制器42安装在竖板41右端,所述丝杆电机45安装在竖板41上端,所述丝杆46连接在丝杆电机45的驱动端,所述丝杆46末端贯穿至滑槽43内部,所述滑块47滑动
连接在滑槽43内部,所述丝杆46贯穿滑块47且与滑块47螺纹连接,所述滑块47左部与防护罩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性能自动测试装置,包括底座(1)、安装在其上部的下电极组件(2)、设置在下电极组件(2)上方的上电极组件(3)以及安装在上电极组件(3)外部的防护罩(5),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5)内壁左右两端均开有限位槽(51),所述限位槽(51)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52),所述防护罩(5)左右两端下部均贯穿设置有限位螺丝(53),所述限位螺丝(53)末端贯穿至限位槽(51)内部,所述限位块(52)与上电极组件(3)固定安装,所述底座(1)上端且位于下电极组件(2)右侧安装有升降组件(4),所述防护罩(5)与升降组件(4)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性能自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极组件(2)包括下板(21)、下接触板(22)、下套筒(23)、下电极(24)以及接触块(25),所述下板(21)固定在底座(1)上端,所述下接触板(22)安装在下板(21)上部,所述下套筒(23)贯穿固定在下板(21)和下接触板(22)内部,所述下电极(24)安装在下套筒(23)内部,所述接触块(25)嵌入设置在下接触板(22)顶部并与下电极(24)顶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气性能自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组件(3)包括上板(31)、上接触板(32)、上套筒(33)、上电极(34)以及接电端(35),所述上接触板(32)布置在下接触板(22)上方,所述上板(31)安装在上接触板(32)上端,所述上套筒(33)贯穿固定在上板(31)和上接触板(32)中,所述上电极(34)安装在上套筒(33)内,所述接电端(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小庆陶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鑫美隆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