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型绝缘毯耐压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8677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型绝缘毯耐压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架和两个电极阵列承载机构;其中,两个电极阵列承载机构均设置在支撑架上,并且,两个电极阵列承载机构并排且间隔设置;两个电极阵列承载机构上在相对面上均设有呈阵列排布的若干个电极单元,并且,两个电极阵列承载机构的电极单元之间一一对应;各电极单元以沿垂直于电极阵列承载机构的方向能够移动的方式与电极阵列承载机构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适用于不同尺寸、不同型号以及不同形式下的绝缘毯(垫)的耐压试验,同时,还可使得多块待测试样平铺间隔设置,实现多块绝缘毯(垫)的同时耐压试验,减少试验所消耗时间,提高试验效率。提高试验效率。提高试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型绝缘毯耐压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作业安全工器具试验检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适应型绝缘毯耐压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绝缘工器具是电力行业中带电作业不可缺少的工具,而绝缘毯和/或绝缘垫因其携带方便、使用灵活等特点成为了最广泛使用的绝缘工器具之一。绝缘毯和/或绝缘垫的绝缘性能的好坏直接左右着带电作业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在使用之前需要对于绝缘毯和/或绝缘垫的绝缘性能进行预防性试验。
[0003]根据标准DL/T 966

2017 带电作业工具、装置和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要求,对绝缘毯和绝缘垫需要进行交流耐压试验,试验周期为6个月,在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电压加至标准要求值后时间保持1min,以试验过程中无闪络、无击穿、无过热为合格。参见图1,其为绝缘毯交流耐压试验的接线图;如图1所示,试样1'夹设在两个电极板2'之间,并通过两个电极板2'通电对试样1'进行交流耐压试验;其中,两个电极板2'的边缘至试样1'边缘的电极间隙L可以取值:0级、1级为80mm,2级为150mm,3级为200mm,4级为300mm。
[0004]根据标准DL/T 1466

2015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要求,需要对于辅助型绝缘胶垫进行工频耐压试验,试验周期为1年,在进行工频耐压试验时,试验电压加至标准要求值后持续时间1min,试验中不应出现闪络或击穿现象,试验后部位应无灼伤明显发热现象。试验布置如图2所示,其中,试验电极为被测绝缘胶垫四周小200mm的湿布、金属箔或其他材料。
[0005]目前进行绝缘毯和/或绝缘垫耐压试验的高压试验电极通常由金属板、金属箔或者导电布制作而成,不同材料所制作的高压试验电极虽然均能够达到耐压试验需求,但是各有不足之处:
[0006](1)使用金属板制作的试验电极一旦制作完成,仅能应用于其对应型号和尺寸的绝缘毯垫的试验,无法满足现有不同型号、尺寸的绝缘毯和/或绝缘垫试验需求,通用性较差。
[0007](2)由金属箔或导电布制作的试验电极虽然能够通过折叠等方法改变电极尺寸,但是需要检测人员手动测量电极间隙或四周边缘距离,以确定折叠尺寸,保证电极满足标准要求,试验过程繁琐,效率低下;
[0008](3)金属箔或导电布作制作试验电极在试验过程中发生闪络、击穿等现象时,极易出现破损、烧毁等情况,使用寿命较短。
[0009](4)同时对于特殊绝缘毯(垫),如中间开槽(孔)型绝缘毯等,原试验电极无法进行耐压试验,仅能使用小尺寸试验电极对样品进行多次试验,耗时较长,工作量较大,如图3所示的特殊绝缘毯例如开叉绝缘毯,即异形绝缘毯作为试样1',试样1'上开设有槽11',需要电极板2'分别设置在槽11'的左侧、右侧以及槽口侧,以分别进行三个位置的耐压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型绝缘毯耐压试验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异形绝缘毯仅能使用小尺寸试验电极对样品进行多次试验导致耗时较长、工作量较大的问题。
[0011]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型绝缘毯耐压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架和两个电极阵列承载机构;其中,两个所述电极阵列承载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并且,两个所述电极阵列承载机构并排且间隔设置,以使待测试样位于两个所述电极阵列承载机构;两个所述电极阵列承载机构上在相对面上均设有呈阵列排布的若干个电极单元,并且,两个所述电极阵列承载机构的电极单元之间一一对应;各所述电极单元以沿垂直于所述电极阵列承载机构的方向能够移动的方式与所述电极阵列承载机构相连接,以使所述电极单元靠向所述电极阵列承载机构运动以切换至吸取状态,或背向所述电极阵列承载机构运动以切换至释放状态,进而使得待测试样对应位置的两侧的电极单元分别接触所述待测试样的两侧壁面,以进行耐压试验。
[0012]进一步地,上述自适应型绝缘毯耐压试验装置,所述电极单元包括:电磁铁;导磁性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电磁铁的一侧,用于在吸取状态下,所述电磁铁具有磁性,在磁力的作用下所述导磁性连接件吸附在所述电磁铁上;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电磁铁和所述导磁性连接件之间,并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磁铁、所述导磁性连接件相连接,在吸取状态下,复位弹簧在所述导磁性连接件的作用下压缩,在释放状态下所述电磁铁失磁,所述复位弹簧施加复位力至所述导磁性连接件上,以使所述导磁性连接件远离所述电磁铁运动并抵接在所述待测试样上进行耐压试验。
[0013]进一步地,上述自适应型绝缘毯耐压试验装置,所述导磁性连接件包括:导磁金属块,用于在所述电磁铁具有磁性时靠近所述电磁铁运动以吸附在所述电磁铁上;样品接触块,设置在所述导磁金属块的一侧,用于在所述电磁铁失磁时随所述导磁金属块远离所述电磁铁运动,以接触所述待测试样以进行耐压试验;高压隔离绝缘件,设置在所述导磁金属块和所述样品接触块之间,并且,所述高压隔离绝缘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磁金属块、所述样品接触块相连接,用于对所述导磁金属块和所述样品接触块进行电气隔离,以实现所述电磁铁和所述样品接触块之间的电气隔离。
[0014]进一步地,上述自适应型绝缘毯耐压试验装置,各所述电磁铁均连接有继电器,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铁的通断电。
[0015]进一步地,上述自适应型绝缘毯耐压试验装置,各所述电磁铁均为失电型电磁铁;和/或,各所述导磁金属块为纯铁块或铁合金块;和/或,所述高压隔离绝缘件为环氧树脂棒绝缘件;和/或,所述样品接触块为空心结构。
[0016]进一步地,上述自适应型绝缘毯耐压试验装置,该装置还包括: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对试样存放空间内进行图像采集,获得采集图像;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对采集图像进行识别,基于图像识别的结果确定是否存在待测试样,并当确定存在待测试样时,基于图像识别的结果确定待测试样的轮廓坐标位置和面积;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测试样的轮廓坐标位置和面积,结合电极间隙,确定所述待测试样对应位置的电极单元,并控制所述待测试样对应位置的电极单元切换至释放状态,以进行耐压试验。
[0017]进一步地,上述自适应型绝缘毯耐压试验装置,所述图像处理模块包括:图像透视
变换子模块,用于当确定存在待测试样时,对采集图像进行透视变换,以纠正因图像采集斜视而造成的视觉偏差,获得纠正图像;图像灰度化子模块,用于对纠正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图像二值化子模块,用于对灰度化处理后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图像边缘获取子模块,用于对二值化处理后的图像进行canny边缘检测;轮廓提取子模块,用于利用八邻域法提取canny边缘检测的检测结果中的轮廓;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提取轮廓的轮廓坐标位置和面积。
[0018]进一步地,上述自适应型绝缘毯耐压试验装置,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竖向滑道,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电极阵列承载机构与所述竖向滑道之间可滑动地相连接,用于调节两个所述电极阵列承载机构之间的间距,以使两个所述电极阵列承载机构之间的各个对应的电极单元之间挤压,使得各所述电极单元均切换至吸取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型绝缘毯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和两个电极阵列承载机构;其中,两个所述电极阵列承载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并且,两个所述电极阵列承载机构并排且间隔设置,以使待测试样位于两个所述电极阵列承载机构;两个所述电极阵列承载机构上在相对面上均设有呈阵列排布的若干个电极单元,并且,两个所述电极阵列承载机构的电极单元之间一一对应;各所述电极单元以沿垂直于所述电极阵列承载机构的方向能够移动的方式与所述电极阵列承载机构相连接,以使所述电极单元靠向所述电极阵列承载机构运动以切换至吸取状态,或背向所述电极阵列承载机构运动以切换至释放状态,进而使得待测试样对应位置的两侧的电极单元分别接触所述待测试样的两侧壁面,以进行耐压试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型绝缘毯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单元包括:电磁铁;导磁性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电磁铁的一侧,用于在吸取状态下,所述电磁铁具有磁性,在磁力的作用下所述导磁性连接件吸附在所述电磁铁上;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电磁铁和所述导磁性连接件之间,并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磁铁、所述导磁性连接件相连接,在吸取状态下,复位弹簧在所述导磁性连接件的作用下压缩,在释放状态下所述电磁铁失磁,所述复位弹簧施加复位力至所述导磁性连接件上,以使所述导磁性连接件远离所述电磁铁运动并抵接在所述待测试样上进行耐压试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型绝缘毯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性连接件包括:导磁金属块,用于在所述电磁铁具有磁性时靠近所述电磁铁运动以吸附在所述电磁铁上;样品接触块,设置在所述导磁金属块的一侧,用于在所述电磁铁失磁时随所述导磁金属块远离所述电磁铁运动,以接触所述待测试样以进行耐压试验;高压隔离绝缘件,设置在所述导磁金属块和所述样品接触块之间,并且,所述高压隔离绝缘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磁金属块、所述样品接触块相连接,用于对所述导磁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霖邱志鹏徐莹刘飞朱祥陈柔郑传广魏仁庆王昱晴袁田童悦王琦张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