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绕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0065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绕线系统,包括框架、输送绕线盘的输送车和对线体进行卷绕的绕线组件,所述绕线盘沿轴线方向设有两组供线体穿过的通孔;还包括:搬运组件;夹线组件;穿线组件;限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二号三自由度机械手和折弯压板配合将线体穿入通孔内保证绕卷时线体不会发生脱落,同时通过承载部将线体拉紧,使线体紧贴绕线盘,防止绕卷时线体发生松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号三自由度机械手和输送组件配合实现绕线盘的自动上下料,无需人工进行操作。人工进行操作。人工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绕线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化绕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民用和军用导线管,导爆管的绕线基本大多属于半自动化,或手动绕线机,在现有绕丝机中,大多数绕丝机实现了绕丝的自动化,但少有实现上下料的自动化,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 104609251 A所提及的一种绕线机,其实现了自动化绕线功能,但涉及人工上下料,在线体卷绕时需要压线机构配合完成卷绕,操作步骤繁复,由于人工进行上下料,在大型线体卷绕中工人的劳动强度繁重,如何实现自动化绕线机上下料是绕线系统关键的自动化需求,同时,如何实现绕线机的绕线盘精准穿线剪线是该项专利技术的难点重点。
[0003]一般,传统的绕线机系统只是通过丝杆或者马达的来回电机配合电动绕线主轴实现均匀绕线,但绕线机实现全自动化,需要解决传统绕线机系统的,丝料穿孔上料,剪线穿孔下料以及扎线的基本功能。由于人工的上下料频繁参与,尤其是针对中大型的盘类钢丝绕线系统,负重大,危险系数高,很难与自动化工厂其他柔性装备集成。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操作简便、人机交互友好、工作效率高、高度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全自动智能化绕丝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自动化绕线系统。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自动化绕线系统,包括框架、输送绕线盘的输送车和对线体进行卷绕的绕线组件,所述绕线盘沿轴线方向设有两组供线体穿过的通孔;
[0007]还包括:搬运组件,将绕线盘在绕线组件和输送车之间搬运;
[0008]夹线组件,将线体抬升至与绕线组件同一高度并拉紧防止线体缠绕时松散,同时在绕卷完成后对线体进行减断;
[0009]穿线组件,将线体首尾两端插入对应的通孔内;
[0010]限位组件,对输送车位置进行定位保证输送车在搬运组件的抓取范围内。
[0011]所述搬运组件包括安装在框架上以将绕线盘在绕线组件和输送车之间搬运一号三自由度机械手,所述搬运组件还包括将绕线盘输送入绕线组件进行装夹的输送组件。
[0012]所述输送组件存放绕线盘的移动部,所述移动部上设有将绕线盘位置固定的卡座,所述框架内安装有带动移动部进行两自由度运动以使绕线盘与绕线组件配合进行绕线的两自由度运动单元。
[0013]所述夹线组件包括对线体进行承托且沿水平方向对称分布的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之间分布有将线体减断的气动钳,所述气动钳沿水平方向的两侧均配合有将线体夹紧以保证切断时线体稳定的夹紧气缸。
[0014]所述承载部配合有安装在框架内以带动承载部升降以使线体与绕线组件处于同
一高度的一号气缸,所述承载部上均设有对线体进行限位的V形槽。
[0015]所述穿线组件包括夹取夹线组件内线体输送至绕线组件并将线体穿入通孔内的二号三自由度机械手,所述框架上设有将穿入通孔内的线体端口折弯以固定线体的折弯组件。
[0016]所述折弯组件包括安装在框架上的三号气缸,所述三号气缸连接有将穿入通孔内的线体端口折弯的折弯压板。
[0017]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粘贴在输送车上的颜色标签,所述框架上设有检测颜色标签以对输送车进行粗定位的色标传感器,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将输送车抵紧防止输送车在搬运组件工作时发生晃动的压紧组件。
[0018]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安装输送车上的滚轮,所述框架上设有与滚轮抵合以将输送车位置固定的V形座,所述V形座连接有安装在框架上以带动V形座运动的二号气缸。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二号三自由度机械手和折弯压板配合将线体穿入通孔内保证绕卷时线体不会发生脱落,同时通过承载部将线体拉紧,使线体紧贴绕线盘,防止绕卷时线体发生松散;本技术通过一号三自由度机械手和输送组件配合实现绕线盘的自动上下料,无需人工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夹线组件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夹线组件抬升后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气动钳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的绕线盘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的输送车俯视结构示意视图;
[0028]图8为本技术的输送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技术的折弯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技术的输送车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为本技术的图10中I的放大视图。
[0032]图中所示:1、框架;2、绕线盘;3、输送车;4、绕线组件;5、搬运组件;6、夹线组件;7、穿线组件;8、限位组件;9、通孔;10、导线组件;51、一号三自由度机械手;52、输送组件;521、移动部;522、卡座;523、两自由度运动单元;61、承载部;62、气动钳;63、夹紧气缸;64、一号气缸;65、V形槽;66、夹紧板;67、转接板;71、二号三自由度机械手;72、折弯组件;721、三号气缸;722、折弯压板;81、颜色标签;82、色标传感器;83、压紧组件;831、滚轮;832、V形座;833、二号气缸;834、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清楚、更完整的阐述,当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
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基于本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的实施例,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34]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自动化绕线系统,包括框架1、输送绕线盘2的输送车3和对线体进行卷绕的绕线组件4,所述绕线盘2沿轴线方向设有两组供线体穿过的通孔9;所述框架1上设有输送线体的导线组件10,所述绕线组件4和导线组件10均为成熟技术应用,故不作详细展开;
[0035]还包括:搬运组件5,将绕线盘2在绕线组件4和输送车3之间搬运;
[0036]夹线组件6,将线体抬升至与绕线组件4同一高度并拉紧防止线体缠绕时松散,同时在绕卷完成后对线体进行减断;
[0037]穿线组件7,将线体首尾两端插入对应的通孔9内;
[0038]限位组件8,对输送车3位置进行定位保证输送车3在搬运组件5的抓取范围内。
[0039]所述搬运组件5包括安装在框架1上以将绕线盘2在绕线组件4和输送车3之间搬运一号三自由度机械手51,所述搬运组件5还包括将绕线盘2输送入绕线组件4进行装夹的输送组件52。
[0040]所述输送组件52存放绕线盘2的移动部521,所述移动部521上设有将绕线盘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绕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输送绕线盘(2)的输送车(3)和对线体进行卷绕的绕线组件(4),所述绕线盘(2)沿轴线方向设有两组供线体穿过的通孔(9);还包括:搬运组件(5),将绕线盘(2)在绕线组件(4)和输送车(3)之间搬运;夹线组件(6),将线体抬升至与绕线组件(4)同一高度并拉紧防止线体缠绕时松散,同时在绕卷完成后对线体进行减断;穿线组件(7),将线体首尾两端插入对应的通孔(9)内;限位组件(8),对输送车(3)位置进行定位保证输送车(3)在搬运组件(5)的抓取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绕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组件(5)包括安装在框架(1)上以将绕线盘(2)在绕线组件(4)和输送车(3)之间搬运一号三自由度机械手(51),所述搬运组件(5)还包括将绕线盘(2)输送入绕线组件(4)进行装夹的输送组件(5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绕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52)存放绕线盘(2)的移动部(521),所述移动部(521)上设有将绕线盘(2)位置固定的卡座(522),所述框架(1)内安装有带动移动部(521)进行两自由度运动以使绕线盘(2)与绕线组件(4)配合进行绕线的两自由度运动单元(5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绕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组件(6)包括对线体进行承托且沿水平方向对称分布的承载部(61),所述承载部(61)之间分布有将线体减断的气动钳(62),所述气动钳(62)沿水平方向的两侧均配合有将线体夹紧以保证切断时线体稳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旭耀唐淑虞王远远戚孝正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佐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