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域背光结构及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990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区域背光结构及显示面板,区域背光结构包括背光源以及调光件。其中调光件设置在背光源的出光方向上,调光件可分为至少两个控光区,各个控光区的透光率可独立调整。显示面板包括区域背光结构以及液晶面板,调光件位于背光源与液晶面板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区域背光结构及显示面板,其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直下式或侧入式的区域背光,提升对比度,从而增强显示效果。从而增强显示效果。从而增强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区域背光结构及显示面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面板
,尤其涉及一种区域背光结构及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0002]背光方式通常分为直下式背光与侧入式背光,侧入式背光是指将灯珠排列在显示面板的四周,而直下式背光则是将灯珠排列在显示面板的背部。
[0003]为了提升对比度,从而增强显示效果,人们常常会使用到区域背光技术,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背光分区的数量呈越来越多的趋势发展。目前,一块传统的区域背光驱动芯片仅可以驱动16个通道的LED发光,那么在需要上千区甚至万区的的大尺寸电视或显示器背光中,就需要配置对应数量级的区域背光驱动芯片,这使得背光驱动的成本和功耗都大大增加,从而限制了区域背光技术在液晶显示器上的应用。同时由于背光源发光方式的限制,区域背光技术多用于直下式背光中,而无法用到有超薄需求的侧入式背光中,且直下式背光中因为LED的排列问题,想要提高对比度,需要搭载复杂的控制系统来驱动背光,导致成本及功耗大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区域背光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直下式或侧入式的区域背光,提升对比度,增强显示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区域背光结构,包括:
[0007]背光源;
[0008]调光件,设置在所述背光源的出光方向上,所述调光件可分为至少两个控光区,各个所述控光区的透光率可独立调整。
[0009]进一步地,所述调光件为单个调光膜,所述单个调光膜具有与所述控光区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调光区,各个所述调光区的透光率可独立调整。
[0010]进一步地,所述调光件为与所述控光区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局部调光膜,各所述局部调光膜的透光率可独立调整。
[0011]进一步地,所述单个调光膜的开态透光率≥87%,所述单个调光膜的关态透光率≤0.5%。
[0012]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源为直下式背光源。
[0013]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源为侧入式背光源。
[0014]进一步地,所述单个调光膜包括沿远离所述背光源的方向依次设置的上透光PET膜、上电极层、下电极层、下透光PET膜以及折射膜,所述上电极层与所述下电极层之间填充有聚合物分散液晶,所述上电极层具有与所述调光区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上电极,所述下电极层具有与所述上电极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下电极,所述折射膜的折射率在1.5

1.7之间。
[0015]进一步地,所述折射膜的折射率为1.6。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上电极以及下电极均按照行列排布,每一行内的所述上电极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行电极连接端,每一列内的所述下电极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列连接端,各所述行电极连接端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各所述列电极连接端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
[001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0018]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区域背光结构以及液晶面板,所述调光件位于所述背光源与所述液晶面板之间。
[0019]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1)调光件的各个控光区的透光率可独立调整,即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调光件之后可以被各个控光区改变亮度,从而也就实现了背光源的区域背光效果。另外,由于本专利技术是通过调光件实现区域背光的,所以其并不受背光源类型的限制,所以本专利技术实现区域背光效果并不需要对背光源的LED直接进行控制,从而也就无需搭载相应的LED区域背光驱动芯片,仅使用常规背光驱动芯片将背光源的所有LED灯珠点亮即可,节省了成本。
[0021](2)采用上述区域背光结构的显示面板,实现区域背光功能,提高了对比度,增强了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单个调光膜去除折射膜后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单个调光膜在未施加电压时光线的传播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单个调光膜在施加电压时光线的传播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直下式背光源与单个调光膜配合的爆炸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侧入式背光源与单个调光膜配合的爆炸图。
[0027]图中:1、反射片;2、单个调光膜;21、上透光PET膜;22、上电极层;23、下电极层;24、下透光PET膜;25、折射膜;26、聚合物分散液晶;3、玻璃面板;4、扩散板;5、直下式LED灯珠;6、导光板;7、侧入式LED灯珠。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
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1]如图4

5所示,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区域背光结构,包括背光源以及调光件。调光件设置在背光源的出光方向上,调光件可分为至少两个控光区,各个控光区的透光率可独立调整。即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调光件之后可以被各个控光区改变亮度,所以调光件实际上实现了背光源的区域背光效果。另外,由于本专利技术是通过调光件实现区域背光的,所以其并不受背光源类型的限制,即背光源可以是直下式背光源或侧入式背光源,同样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实现区域背光效果并不需要对背光源的LED直接进行控制,从而也就无需搭载相应的LED区域背光驱动芯片,仅使用常规背光驱动芯片将背光源的所有LED点亮即可,节省了成本。
[0032]参照图4,其示出了直下式背光源与单个调光膜2配合的爆炸图,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反射片1、直下式LED灯珠5、扩散板4、单个调光膜2、玻璃面板3。
[0033]参照图5,其示出了侧入式背光源与单个调光膜2配合的爆炸图,图中从下至上分别为反射片1、导光板6、单个调光膜2、玻璃面板3,其中导光板6的侧面上设置有侧入式LED灯珠7。
[0034]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调光件可以是单个的单个调光膜,即一个单个调光膜具有与控光区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调光区,各个调光区的透光率可独立调整。在该种实施方式中,单个调光膜为一个整体,但具有多个调光区,并且通过相应的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区域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源;调光件,设置在所述背光源的出光方向上,所述调光件可分为至少两个控光区,各个所述控光区的透光率可独立调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件为单个调光膜,所述单个调光膜(2)具有与所述控光区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调光区,各个所述调光区的透光率可独立调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件为与所述控光区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局部调光膜,各所述局部调光膜的透光率可独立调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区域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个调光膜(2)的开态透光率≥87%,所述单个调光膜(2)的关态透光率≤0.5%。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为直下式背光源。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为侧入式背光源。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区域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个调光膜(2)包括沿远离所述背光源的方向依次设置的上透光PET膜(21)、上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王军覃柳博李文昊黄兆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卓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