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亮膜及复合增亮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04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亮膜及复合增亮膜,其中增亮膜包括基材、涂布层以及棱镜层,棱镜层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覆盖在涂布层上的棱镜体,棱镜体呈三棱柱形,棱镜体其中一个侧面位于涂布层上,棱镜体另外两个侧面与位于涂布层上的侧面的夹角相等,且棱镜体另外两个侧面上设置有随机分布的多个凹面。复合增亮膜包括两个增亮膜,其中一个增亮膜的基材叠设在另一个增亮膜的棱镜层上,且其中一个增亮膜的棱镜体的棱长方向与另一个增亮膜的棱镜体的棱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亮膜及复合增亮膜


[0001]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增亮膜及复合增亮膜。

技术介绍

[0002]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BEF)又称为棱镜片或聚光片,其能在背光模块中能够提高整个背光系统发光效率。利用增亮膜的棱镜结构,可以使各方向的光线向中心视角集中,从而提升背光模组的亮度。增亮膜一般包括基材、设置于基材上的涂布层以及设置在涂布层上的棱镜层,其中棱镜层的作用是将大部分光线汇聚于与法线呈
±
35
°
的夹角范围内,所以使用增亮膜时也会导致可视角度变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一般采用扩散膜来增大可视角,但同时也会增加背光方案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增亮膜,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增亮膜,其无需使用扩散膜也能增大可视角,从而降低整个背光方案的成本。
[0004]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增亮膜,包括基材、涂布层以及棱镜层,所述棱镜层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覆盖在所述涂布层上的棱镜体,所述棱镜体呈三棱柱形,所述棱镜体其中一个侧面位于所述涂布层上,所述棱镜体另外两个侧面与位于所述涂布层上的侧面的夹角相等,且所述棱镜体另外两个侧面上设置有随机分布的多个凹面。
[0006]进一步地,所述凹面为凹球面。
[0007]进一步地,所述凹面的半径在1

10μm之间,所述凹面的角度为a,0
°
<a ≤180
°

[0008]进一步地,所述基材的厚度在75

125μm之间,所述涂布层的厚度在3

8 μm之间,所述棱镜体的高度在20

40μm之间。
[0009]进一步地,所述基材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乳酸、聚酯型聚氨酯、聚烯烃中的一种。
[0010]进一步地,所述棱镜层的材质为通过紫外光固化的树脂。
[0011]进一步地,所述涂布层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粒子、聚丙烯粒子、聚乙烯粒子、聚酰胺粒子、聚苯乙烯粒子、二氧化钛粒子、二氧化硅粒子或有机硅粒子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0012]进一步地,所述棱镜体另外两个侧面的夹角为90
°
,相邻的两个棱镜体的顶边之间的距离在30

60μm之间。
[0013]本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4]一种复合增亮膜,包括两个本技术目的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中的增亮膜,其中一个增亮膜的基材叠设在另一个增亮膜的棱镜层上,且其中一个增亮膜的棱镜体的棱长方向与另一个增亮膜的棱镜体的棱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 90
°
,两个所述增亮膜的投影面
积相等。
[0015]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增亮膜通过聚酯氨胶黏剂粘接固定,两个所述增亮膜中靠近光源的增亮膜的涂布层的雾度在3%

20%之间,两个所述增亮膜中远离光源的增亮膜的涂布层的雾度在20%

60%之间。
[0016]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通过在棱镜体的另外两个侧面上设置随机分布的多个凹面,可以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即光线经过基材、涂布层达到棱镜体之后,其会先经过棱镜体位于涂布层上的侧面,光线会沿之前的传播方向继续传播,直到光线经过另外两个侧面上的凹面时,凹面处的折射作用会使光线进行发散,最终使得该增亮膜有更大的可视角度。即本技术的增亮膜无需增加扩散膜即可增大可视角度,节省了成本。
[0018](2)通过将两个增亮膜层叠设置形成复合增亮膜,可以使光线沿复合增亮膜的四周向外扩散,即进一步地扩大了可视角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增亮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光线通过棱镜体后的折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增亮膜的棱镜层的成型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复合增亮膜的立体图。
[0023]图中:1、基材;2、棱镜层;21、棱镜体;211、凹面;3、辊筒;3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参照图1

2所示,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增亮膜,其包括基材1、涂布层以及棱镜层2。其中,棱镜层2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覆盖在涂布层上的棱镜体21,棱镜体21呈三棱柱形,棱镜体21其中一个侧面位于涂布层上,棱镜体21另外两个侧面与位于涂布层上的侧面的夹角相等,且棱镜体21另外两个侧面上设置有随机分布的多个凹面211。具体而言,该棱镜体21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
[0028]本技术的增亮膜通过在棱镜体21的另外两个侧面上设置随机分布的多个凹
面211,可以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即光线经过基材1、涂布层达到棱镜体 21之后,其会先经过棱镜体21位于涂布层上的侧面,光线会沿之前的传播方向继续传播,直到光线经过另外两个侧面上的凹面211时,凹面211处的折射作用会使光线进行发散,最终使得该增亮膜有更大的可视角度。即本技术的增亮膜无需增加扩散膜即可增大可视角度,节省了成本。另外,本技术中,棱镜体21另外两个侧面与位于涂布层上的侧面的夹角相等,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使得光线在穿过棱镜体21另外两个侧面时能有大致相等的出射角度,这样可以保证可视角度是以棱镜体21为中心对称分布的,从而保证最终的背光效果。
[0029]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凹面211为凹球面。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对光线有更好的发散效果,从而进一步地增加可视角度。具体而言,凹面211的半径在1

10μm之间,凹面211的角度为a,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亮膜,包括基材(1)、涂布层以及棱镜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层(2)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覆盖在所述涂布层上的棱镜体(21),所述棱镜体(21)呈三棱柱形,所述棱镜体(21)其中一个侧面位于所述涂布层上,所述棱镜体(21)另外两个侧面与位于所述涂布层上的侧面的夹角相等,且所述棱镜体(21)另外两个侧面上设置有随机分布的多个凹面(2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211)为凹球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211)的半径在1

10μm之间,所述凹面(211)的角度为a,0
°
<a≤180
°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1)的厚度在75

125μm之间,所述涂布层的厚度在3

8μm之间,所述棱镜体(21)的高度在20

40μm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1)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乳酸、聚酯型聚氨酯、聚烯烃中的一种。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覃柳博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卓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