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端抗剪加强型装配式叠合板组合楼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9668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板端抗剪加强型装配式叠合板组合楼盖,包括若干SP预应力空心板和焊接有剪力连接件的钢梁,SP预应力空心板和钢梁通过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形成统一整体,所述SP预应力空心板纵向两端每间隔若干芯孔,板顶表面位置开有槽,开槽宽度小于芯孔直径,槽内架设有钢筋网架,开槽的端部设置有封堵结构;所述槽内钢筋网架上部超出SP预应力空心板板顶表面,深入后浇混凝土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增加板肋的有效宽度,提高板端抗剪能力,使得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层形成统一整体。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层形成统一整体。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层形成统一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端抗剪加强型装配式叠合板组合楼盖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是一种板端抗剪加强型装配式叠合板组合楼盖。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由于其适合工业化生产,绿色环保,施工周期短,受到国家大力推崇。而钢

混凝土组合楼盖是由钢梁与混凝土楼板结合而成的一种组合结构,在施工中不需要支模,预制混凝土板可以由工厂预制,现场直接吊装,极大地提升效率,节省了劳动力,同时也节约了大量成本。
[0003]已有研究发现,SP预应力空心板的组合楼盖板端抗剪承载力较弱,无叠合层的 SP 板组合楼盖整体性较差,不适用于双向受力的情况,一般应用于抗震要求不高的低层建筑。
[0004]根据项目组实验研究,发现预应力板上的现浇混凝土层所受应力较小,且现浇混凝土层中的所配钢筋受应力也较小。
[0005]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正朝着高层、大跨的方向发展,楼盖是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迫切的希望寻找新的楼盖形式来适合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探索一种新型的板端抗剪加强型装配式叠合板组合楼盖。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板端抗剪加强型装配式叠合板组合楼盖,可以增加板肋的有效宽度,提高板端抗剪能力,使得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层形成统一整体。
[0007]本技术包括若干SP预应力空心板和焊接有剪力连接件的钢梁,SP预应力空心板和钢梁通过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形成统一整体,所述SP预应力空心板纵向两端每间隔若干芯孔,板顶表面位置开有槽,开槽宽度小于芯孔直径,槽内架设有钢筋网架,开槽的端部设置有封堵结构;所述槽内钢筋网架上部超出SP预应力空心板板顶表面,深入后浇混凝土层。
[0008]进一步改进,所述槽内钢筋网架由两排纵向受力主筋、端部竖向剪力钢筋和桁架筋组成。
[0009]所述的两排纵向受力主筋中,上层纵向主力筋设置在SP预应力空心板所开槽内,上层纵向受力主筋高于SP预应力空心板板顶表面,存在于后浇混凝土层中;所述桁架筋呈螺旋形式,两排纵向受力主筋在桁架筋所形成的圆圈的内部,纵向主筋与桁架筋进行相互连接,端部竖向剪力钢筋连接两排纵向受力主筋的端部。
[0010]所述的两排纵向受力主筋中,下层纵向主力筋长度为两块SP预应力空心板开槽长度之和加上钢梁宽度并减去SP预应力空心板在钢梁上的搭接长度,上层纵向主力筋长度大于下层纵向主力筋长度。
[0011]所述的桁架筋端部有一段水平钢筋,水平钢筋与上层纵向主力筋平行相连接。
[0012]所述的纵向钢筋网架为中梁处梁

板连接时,纵向钢筋网架跨过钢梁与另一侧的
槽内钢筋网架进行连接,而当纵向钢筋网架为边梁处梁

板连接时,纵向钢筋网架则通过端部的竖向受力钢筋与钢梁进行焊接。
[0013]进一步改进,所述的SP预应力空心板板顶表面为凹凸粗糙面。
[0014]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后浇混凝土为纤维抗裂混凝土。
[0015]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
[0016]1、在板端芯孔处开槽并填实混凝土,可以增加板端板肋的有效宽度,提高板端抗剪能力。
[0017]2、板端槽内放置钢筋网架,可以增强楼盖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以承担部分的负弯矩。钢筋网架高于开槽高度,并深入后浇混凝土层,可以使得后浇混凝凝土层与SP预应力空心板联系成统一整体,形成一种新型楼盖体系。
[0018]3、钢筋网架的设置可以防止SP预应力空心板与后浇混凝土层相互脱离,可以增强相关的整体性能。
[0019]4、SP预应力空心板、钢筋网架均可预制,使得整体的施工变得简单,可缩短工期。
[0020]5、钢筋网架上面一排纵向主筋可根据实际工程需求决定深入后浇混凝土层的长度。
[0021]6、使用纤维抗裂混凝土,可以节约材料,而并不影响整体的楼盖性能。
[0022]7、调整开槽长度可改变密实芯孔的长度以适应不同跨度楼盖的板端设计需求。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边梁处板端抗剪加强型装配式叠合板组合楼盖的连接示意图。
[0024]图2为中梁处板端抗剪加强型装配式叠合板组合楼盖的连接示意图。
[0025]图3为板端抗剪加强型装配式叠合板组合楼盖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6]图4为边梁处板端抗剪加强型装配式叠合板组合楼盖的平面示意图。
[0027]图5为中梁处板端抗剪加强型装配式叠合板组合楼盖的平面示意图。
[0028]图中,1. 靠近板的桁架筋中水平段钢筋;2.后浇混凝土层;3.上层纵向主力筋;4.桁架筋;5. 靠近钢梁的桁架筋中水平段钢筋;6.纵向主力筋弯起段;7.剪力连接件;8.靠近梁的竖向剪力钢筋;9.SP预应力空心板;10.封堵结构;11. 靠近板的竖向剪力钢筋;12.下层纵向主力筋;13.钢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0]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板端抗剪加强型装配式叠合板组合楼盖,主要包括SP预应力空心板9,由靠近板的桁架筋中水平段钢筋1、上层纵向主力筋3、桁架筋4、靠近钢梁的桁架筋中水平段钢筋5、纵向主力筋弯起段6、靠近梁的竖向剪力钢筋8、靠近板的竖向剪力钢筋11、下层纵向主力筋12所组成的钢筋网架,钢梁13,剪力连接件7,后浇混凝土层2,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
[0031]在SP预应力空心板9板端芯孔上表面约1/4处开槽,开槽宽度略小于芯孔直径,如图3、图4和图5所示。
[0032]组装由靠近板的桁架筋中水平段钢筋1、上层纵向主力筋3、桁架筋4、靠近钢梁的
桁架筋中水平段钢筋5、纵向主力筋弯起段6、靠近梁的竖向剪力钢筋8、靠近板的竖向剪力钢筋11、下层纵向主力筋12所组成的钢筋网架。其中,靠近板的桁架筋中水平段钢筋1和靠近钢梁的桁架筋中水平段钢筋5应该和上层纵向主力筋3进行焊接,从而形成更加稳固的纵向钢筋网架。
[0033]在开槽处靠近板的末端芯孔处通过封堵结构1进行封堵。
[0034]将钢筋网架放入凹槽内对应位置,当为边梁处梁

板连接时,将靠近梁的竖向剪力钢筋8点焊在钢梁上,如图1所示;若为中梁处梁

板连接时,则如图2所示进行安装。
[0035]拌制纤维抗裂混凝土,将后浇混凝土通过凹槽流入SP预应力空心板芯孔处,并且流入钢梁上部剪力连接件7处,形成统一的组合楼盖,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
[0036]本技术的施工工序为:
[0037]1)预制所需的SP预应力空心板并对其进行板端每间隔若干芯孔进行芯孔处开槽,同时对SP预应力空心板板面进行加工,形成凹凸粗糙面;
[0038]2)在开槽处靠近板的末端进行封堵处理,所述的封堵过程中,将胶管伸入开槽靠近板的末端,对芯孔进行封堵,填充物包括聚氨酯发泡剂;
[0039]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端抗剪加强型装配式叠合板组合楼盖,包括若干SP预应力空心板和焊接有剪力连接件的钢梁,SP预应力空心板和钢梁通过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形成统一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SP预应力空心板纵向两端每间隔若干芯孔,板顶表面位置开有槽,开槽宽度小于芯孔直径,槽内架设有钢筋网架,开槽的端部设置有封堵结构;所述槽内钢筋网架上部超出SP预应力空心板板顶表面,深入后浇混凝土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端抗剪加强型装配式叠合板组合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内钢筋网架由两排纵向受力主筋、端部竖向剪力钢筋和桁架筋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端抗剪加强型装配式叠合板组合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排纵向受力主筋中,上层纵向主力筋设置在SP预应力空心板所开槽内,上层纵向受力主筋高于SP预应力空心板板顶表面,存在于后浇混凝土层中;所述桁架筋呈螺旋形式,两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伟全陈娟胡顺杰吴冠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