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光除尘设备一体的水雾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913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抛光除尘设备一体的水雾分离装置,包括设于抛光除尘设备的箱体内的抛光轮处的颗粒分离板、横向分离板、第一纵向分离板、第二纵向分离板,所述箱体内位于所述水雾分离装置下方处开设有用于将所述抛光轮在抛光过程中产生的废屑及液体通过的流通孔,所述箱体上位于所述流通孔的下方处设有流水槽,所述流水槽用于输送所述抛光轮在抛光过程中产生的废屑及液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层的水雾分离装置的结构设置,逐级过滤抛光轮在抛光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屑及液体,减少其排出在空中的量,减少对操作者产生健康危害,减小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周边环境的影响。周边环境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光除尘设备一体的水雾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抛光机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抛光除尘设备一体的水雾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抛光机是在机械加工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机械设备,例如在冲压件中、模具设备中使用,由于一般的片状式的金属工件,多数属于冲压件,在加工成型后,表面会有毛刺或刮痕,影响使用,因此需要抛光机对这种片状金属工件的表面进行抛光处理。抛光机包括箱板以及装于箱板内的抛光内件,由于抛光使用的金属工件需要时常进出该抛光机中,同时抛光机的抛光产生的各种碎屑需要排除出去,而传统的抛光机其抛光轮处一般为设置有挡风罩的结构,其粉尘及碎屑容易产生飞溅,不仅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传统的抛光机中的过滤系统中一般未设置水雾分离装置,这样将导致粉尘及碎屑与水雾的分离未彻底,从而会使得粉尘及碎屑进入机器中从而影响使用,同时将多余的粉尘及碎屑排出在控制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传统的抛光机其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研制一款带有水雾分离装置的抛光机在当前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废屑及液体的分离未彻底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抛光除尘设备一体的水雾分离装置。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抛光除尘设备一体的水雾分离装置,包括设于抛光除尘设备的箱体内的抛光轮处的颗粒分离板、横向分离板、第一纵向分离板、第二纵向分离板,所述箱体内位于所述水雾分离装置下方处开设有用于将所述抛光轮在抛光过程中产生的废屑及液体通过的流通孔,所述箱体上位于所述流通孔的下方处设有流水槽,所述流水槽用于输送所述抛光轮在抛光过程中产生的废屑及液体,所述箱体上位于所述水雾分离装置的侧面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上装设有用于活动开闭以利于调节所述水雾分离装置结构的活动门,所述箱体内位于所述水雾分离装置的上方装设有用于将水雾分离的水雾过滤结构,所述箱体内位于所述水雾过滤结构上方水雾排出结构,所述水雾排出结构包括用于驱动水雾排出的风机以及水雾排出时经过的拐弯形的水雾排出通道,所述水雾排出通道上方开设有水雾排出孔。本方案通过所述颗粒分离板、所述横向分离板、所述第一纵向分离板、所述第二纵向分离板多层结构的水雾分离装置的设定,通过颗粒分离板先将大颗粒废屑阻挡,通过所述横向分离板、所述第一纵向分离板、所述第二纵向分离板逐级将废屑阻挡使其留置与设备之中,本方案通过上述结构设定,逐步将所述抛光轮所产生的废屑及液体过滤阻挡留置于所述抛光除尘设备中,使得排出的水雾较为纯净,几乎不含抛光所产生的废屑减少其排出在空中对操作者产生健康危害,本方案中的结构将
进一步减小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使得该抛光除尘设备的使用性更好。
[0007]进一步的,所述颗粒分离板、横向分离板、第一纵向分离板、第二纵向分离板依次自下而上叠放排列。本方案通过上述结构设定,通过层叠放置的以上结构,使得抛光过程中的废屑经过逐级筛选,过滤颗粒状结构,大大减少其排出设备外的数量,本方案的层叠放置还有效合理的利用其空间,使得结构更为紧凑。
[0008]进一步的,所述颗粒分离板、横向分离板、第一纵向分离板、第二纵向分离板通过可插拔的抽屉式结构装于所述箱体内。本方案通过上述抽式的结构设置,进一步便于各层分离板的更换与操作。
[0009]进一步的,颗粒分离板上开设有腰型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分离板上具有间隔排列的横向分离筋,所述横向分离筋呈两边折弯形结构,其折弯开口朝下放置。本方案中的上述横向分离筋的结构设置中,其开口朝下的结构进一步有效阻挡上升中的粉尘及水雾,使其有效阻挡分离。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纵向分离板上具有间隔排列的第一分离筋,所述第二纵向分离板上具有间隔排列的第二分离筋,所述第一分离筋与所述第二分离筋呈平行结构,所述第一分离筋与第二分离筋的间隔相交替排列,所述第一分离筋覆盖所述第二分离筋的间隙,所述第二分离筋覆盖所述第一分离筋的间隙。本方案中的所述第一分离筋与所述第二分离筋间隔相交替排列的技术方案有效将组合阻挡所述废屑,使其有效留置与所述第一分离筋及所述第二分离筋的开口的内壁,并沿着所述第一分离筋及所述第二分离筋的开口内壁落下,本方案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离筋与所述第二分离筋均呈三边折弯形结构,其折弯开口朝下放置。本方案中的所述第一分离筋与所述第二分离筋的结构设置中,其开口朝下的结构进一步有效阻挡上升中的废屑及水雾,使其有效阻挡分离。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多层的水雾分离装置的结构设置,逐级过滤抛光轮在抛光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屑及液体,减少其排出在空中的量,减少对操作者产生健康危害,减小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技术中的抛光除尘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中的抛光除尘设备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中的抛光除尘设备内部省略部分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1、箱体;11、流通孔;12、开孔;13、活动门;2、颗粒分离板;21、腰型孔;3、横向分离板;31、横向分离筋;4、第一纵向分离板;41、第一分离筋;5、第二纵向分离板;51、第二分离筋;6、流水槽;7、水雾过滤结构;8、水雾排出结构;81、风机;82、水雾排出通道;83、水雾排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附图所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抛光除尘设备一体的水雾分离装置,包括设于抛光除尘设备的箱体1内的抛光轮处的颗粒分离板2、横向分离板3、第一纵向分离板4、第二纵向分离板5,所述箱体1内位于所述水雾分离装置下方处开设有用于将所述抛光轮在抛光过程中产生的废屑及液体通过的流通孔11,所述箱体1上位于所述流通孔11的下方处设有流水槽6,所述流水槽6用于输送所述抛光轮在抛光过程中产生的废屑及液体,所述箱体1上位于所述水雾分离装置的侧面开设有开孔12,所述开孔12上装设有用于活动开闭以利于调节所述水雾分离装置结构的活动门13,所述箱体1内位于所述水雾分离装置的上方装设有用于将水雾分离的水雾过滤结构7,所述箱体1内位于所述水雾过滤结构7上方水雾排出结构8,所述水雾排出结构8包括用于驱动水雾排出的风机81以及水雾排出时经过的拐弯形的水雾排出通道82,所述水雾排出通道82上方开设有水雾排出孔83。本方案通过所述颗粒分离板2、所述横向分离板3、所述第一纵向分离板4、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光除尘设备一体的水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抛光除尘设备的箱体内的抛光轮处的颗粒分离板、横向分离板、第一纵向分离板、第二纵向分离板,所述箱体内位于所述水雾分离装置下方处开设有用于将所述抛光轮在抛光过程中产生的废屑及液体通过的流通孔,所述箱体上位于所述流通孔的下方处设有流水槽,所述流水槽用于输送所述抛光轮在抛光过程中产生的废屑及液体,所述箱体上位于所述水雾分离装置的侧面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上装设有用于活动开闭以利于调节所述水雾分离装置结构的活动门,所述箱体内位于所述水雾分离装置的上方装设有用于将水雾分离的水雾过滤结构,所述箱体内位于所述水雾过滤结构上方水雾排出结构,所述水雾排出结构包括用于驱动水雾排出的风机以及水雾排出时经过的拐弯形的水雾排出通道,所述水雾排出通道上方开设有水雾排出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光除尘设备一体的水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分离板、横向分离板、第一纵向分离板、第二纵向分离板依次自下而上叠放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方崎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