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柱下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898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柱下墩结构,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固定设有承接座,承接座顶部的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第一导向槽,四个第一导向槽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第一对接孔,四个第一对接孔的内壁均卡合设有第一对接轴,四个第一对接轴的顶部均固定设有内模具,且内模具的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分别与四个第一对接轴的顶部固定连接,底板的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第二导向槽,首先通过将模具进行吊装安装,安装完毕后内模和两个外模之间即可形成浇筑腔体,然后往浇筑腔体内直接放入预先制作的钢筋笼,然后即可进行浇筑本装置的使用方法简单,加快了施工进度,有效的缩短了柱墩支模、绑扎钢筋和浇筑养护的时间。浇筑养护的时间。浇筑养护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柱下墩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墩柱的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柱下墩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城市桥梁的桥墩结构通常采用现浇施工,施工时需要对路面进行封堵,加上现浇施工工期长,施工质量不易控制,且施工中的支架、模板耗用量大,施工费用高,并直接影响施工点的道路通行能力,与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格格不入。若桥墩采用预制厂预制,现场吊装就位后与基础直接连接的施工方式,则可平行施工,大大缩短施工工期,减小对周围交通、居民生活的影响,并且构件预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变形,施工质量有保证,存在较好的社会、环境效益。
[0003]现有的装配式桥梁预制墩柱在预制浇筑时一般都是通过内模、外模以及绑扎钢筋配合所制成,制作过程一般是由先绑扎钢筋,然后再依次放入多个方块化内模,之后再将外模进行包围,最后进行灌注成型,这种方法需要反复将多个内模、外模以及钢筋笼依次有序进行组装结合,且拆除内模需要一个一个将内模吊出,其操作过程繁琐,减缓了施工进度,延长了柱墩支模、绑扎钢筋和浇筑养护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柱下墩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柱下墩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设有承接座,所述承接座顶部的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第一导向槽,四个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第一对接孔,四个所述第一对接孔的内壁均卡合设有第一对接轴,四个所述第一对接轴的顶部均固定设有内模具,且内模具的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分别与四个第一对接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第二导向槽。
[0006]优选的,四个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第二对接孔,所述底板顶部的一侧卡合设有第一外模具,所述底板顶部的另一侧卡合设有第二外模具。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外模具底部的两端以及第二外模具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二对接轴,且四个第二对接轴的外壁与四个第二对接孔的内部卡合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外模具两侧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外模具两侧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二固定孔,且四个第一固定孔与四个第二固定孔的内壁连通。
[0009]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内壁以及第二固定孔的内壁均穿插设有固定螺杆,四个所述固定螺杆的一端均固定设有把手。
[0010]优选的,所述内模具的顶部固定设有第一吊环,所述第一外模具顶部的两端以及第二外模具顶部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二吊环。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1)根据所需提前制定好装配模具,首先通过底板上的承接座将内模具进行吊装,使每个第一对接孔与每个第一对接轴进行对接,然后通过第二对接孔以及第二对接轴将第一外模具以及第二外模具安装在底板上,安装完毕后内模和两个外模之间即可形成浇筑腔体,然后往浇筑腔体内直接放入预先制作的钢筋笼,然后即可进行浇筑本装置的使用方法简单,加快了施工进度,有效的缩短了柱墩支模、绑扎钢筋和浇筑养护的时间;
[0013](2)当下柱墩凝固成型后,通过拧动把手将固定螺杆进行拆除,然后通过四个第二吊环即可对第一外模具以及第二外模具进行拆除,加快了模具的拆除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爆炸图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把手与固定螺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底板;2、承接座;3、第一导向槽;4、第一对接孔;5、第一对接轴;6、内模具;7、第二导向槽;8、第二对接孔;9、第一外模具;10、第二外模具;11、第二对接轴;12、第一固定孔;13、第二固定孔;14、固定螺杆;15、把手;16、第一吊环;17、第二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装配式柱下墩结构,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设有承接座2,承接座2顶部的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第一导向槽3,第一导向槽3内壁为曲面,它的作用是辅助第一对接轴5与第一对接孔4进行对接,四个第一导向槽3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第一对接孔4,四个第一对接孔4的内壁均卡合设有第一对接轴5,四个第一对接轴5的顶部均固定设有内模具6,且内模具6的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分别与四个第一对接轴5的顶部固定连接,底板1的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第二导向槽7,第二导向槽7的作用同第一导向槽3,内模具6的顶部固定设有第一吊环16,第一吊环16方便对内模具6进行吊装,第一外模具9顶部的两端以及第二外模具10顶部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二吊环17,第二吊环17方便对两个外模具进行吊装拆除;
[0021]本技术提供了如图2所示的一种装配式柱下墩结构,底板1的顶部固定设有承接座2,底板1顶部的一侧卡合设有第一外模具9,底板1顶部的另一侧卡合设有第二外模具10,第一外模具9两侧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固定孔 12,通过固定孔将两个外模具拼接在一起组成浇筑腔体,第二外模具10两侧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二固定孔13;
[0022]本技术提供了如图3所示的一种装配式柱下墩结构,四个固定螺杆14 的一端均固定设有把手15,通过把手15对固定螺杆14进行拆除,进而方便将两个外模具进行拆除;
[0023]本技术提供了如图4所示的一种装配式柱下墩结构,四个第一导向槽 3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第一对接孔4,四个第二导向槽7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第二对接孔8。
[0024]本技术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底板1上的承接座2将内模具6进行吊装,使每个第一对接孔4与每个第一对接轴5进行对接,然后通过第二对接孔8以及第二对接轴11将第一外模具9以及第二外模具10安装在底板1上,安装完毕后内模具6和两个外模之间即可形成浇筑腔体,然后往浇筑腔体内直接放入预先制作的钢筋笼,然后即可进行浇筑本装置的使用方法简单,加快了施工进度,有效的缩短了柱墩支模、绑扎钢筋和浇筑养护的时间,当下柱墩凝固成型后,通过拧动把手15将固定螺杆14进行拆除,然后通过四个第二吊环17即可对第一外模具9以及第二外模具10进行拆除,加快了模具的拆除效率。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柱下墩结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设有承接座(2),所述承接座(2)顶部的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第一导向槽(3),四个所述第一导向槽(3)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第一对接孔(4),四个所述第一对接孔(4)的内壁均卡合设有第一对接轴(5),四个所述第一对接轴(5)的顶部均固定设有内模具(6),且内模具(6)的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分别与四个第一对接轴(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的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第二导向槽(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柱下墩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第二导向槽(7)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第二对接孔(8),所述底板(1)顶部的一侧卡合设有第一外模具(9),所述底板(1)顶部的另一侧卡合设有第二外模具(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柱下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模具(9)底部的两端以及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一局集团西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