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污废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873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途污废水处理设备,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它包括外壳、转鼓、旋转管、低浓度输送管、高浓度输送管、支撑桶、收集盒、物料输送管、第一转筒、第二转筒和驱动件,所述转鼓的侧壁密布过滤孔,所述外壳底部连接有出液管,外壳、转鼓支撑桶、第一转筒、第二转筒由外向内依次套接,低浓度输送管与转鼓内部连通,对低浓度污水直接过滤处理;高浓度输送管与第二转筒内连通,经第二转筒上开设的第二出液口到达第一转筒与第二转筒之间,经第二转筒上的螺旋片将液体中杂质初步挤压剔除,后依次到达第一转筒、支撑桶、转鼓,在转鼓内完成最终过滤,达到高浓度与低浓度液体同时连续处理的目的。同时连续处理的目的。同时连续处理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用途污废水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多用途污废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固液分离设备在结构形式、分离效率、自动化水平、功能集成、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方面发展迅速,与欧洲发达国家产品性能差距越来越小,近年来其在制药行业应用不断广泛。很多要求固液分离设备的浆体中的固形物颗粒粒度都很细。且有越来越细之势,而且总的发展趋势是要求滤液的高澄清度和滤渣的低含湿量,以减少干燥和进一步处理的工作量、降低固液分离成本。突出的对象是工业废水、市政污水和养鱼水循环利用,这种料浆的浓度很稀(0.3%~1.0%),要先浓缩至3%~10%,而后进行预脱水,可由1%~5%浓缩至 18%~40%,再用真空过滤、压滤、离心机等进行二次脱水。这就使得固液分离设备技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就促使整个固液分离设备技术和设备围绕这些挑战而迅速发展。
[0003]现有的污水固液分离器依据离心分离原理,来对污水中的固体物进行分离。污水固液分离器利用其内部独特的加速运动产生高速旋转的涡流,进而分离出污水中的固体杂质。但现有的固液分离器在处理时基本仅针对同一种浓度的液体进行处理,当存在两种浓度的废液需同时进行处理时,现有的办法是将两种液体混合通入同一设备中处理,无法完成同一设备对不同浓度的两种液体同时处理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多用途污废水处理设备,具有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优点。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用途污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转鼓、旋转管、低浓度输送管、高浓度输送管、支撑桶、收集盒、物料输送管、第一转筒、第二转筒和驱动件,所述转鼓的侧壁密布过滤孔,所述外壳底部连接有出液管;
[0006]所述转鼓位于外壳内侧,所述旋转管的一端贯穿外壳侧壁与转鼓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管的外侧通过轴承与外壳连接,旋转管的内侧通过轴承与低浓度输送管连接,所述旋转管位于外壳外的部分通过传动组件与驱动件连接;
[0007]所述支撑桶的一端固定于低浓度输送管上,且未遮挡低浓度输送管的出液口,另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转鼓上,所述支撑桶的顶部设置有收集盒,收集盒的底部通过管道与设置在支撑桶内的物料输送管连通;
[0008]所述第一转筒设置在支撑桶内侧,所述第二转筒设置在第一转筒的内侧,第一转筒与第二转筒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转筒的外侧壁设置有螺旋片,所述物料输送管远离收集盒的一端水平设置且伸入第二转筒内侧,第二转筒上开设有供液体进入第一转筒内的第二出液口,第一转筒上开设有供液体进入支撑桶内的第一出液口,支撑桶上开设有供液体进
入转鼓内的第三出液口;
[0009]所述第一转筒与第二转筒的一端均通过轴承与物料输送管连接,第一转筒与第二转筒的另一端均穿出转鼓与外壳设置,第一转筒外侧通过轴承与转鼓及外壳连接,第一转筒内侧通过密封轴承与第二转筒连接,所述第一转筒穿出外壳的部分开设有排渣口,第一转筒与第二转筒穿出外壳的部分通过变速器与驱动件连接;
[0010]所述高浓度输送管与第二转筒穿出外壳的端部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转筒与第二转筒中部位置直径均逐渐减小,该区域呈圆台状设置,所述螺旋片绕设在第二转筒外部直径随第二转筒形状更改。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转筒外侧壁且位于外壳外的区域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第二转筒外侧壁且位于外壳外的区域活动套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位于固定块靠近螺旋片的一侧,活塞与固定块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排渣口与固定块间的距离小于弹簧常态的长度与活塞的厚度之和,大于弹簧压紧状态的长度与活塞的厚度之和。
[0013]优选的,所述物料输送管水平设置,物料输送管与管道的连接处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外侧壁与支撑桶固定连接,所述物料输送管内设置有无轴绞龙,所述无轴绞龙的一端通过连杆与容置腔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筒内设置有支架,无轴绞龙的另一端通过连杆与支架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无轴绞龙与容置腔侧壁连接的连杆上通过支杆连接有用于刮动管道与容置腔连通处杂质的刮刀。
[0015]优选的,所述变速器为行星齿轮变速机构。
[0016]优选的,所述转鼓的上方设置有喷淋管,喷淋管上设置有多个对准转鼓的喷淋头。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一、能够实现高浓度污水与低浓度污水同时进行固液分离;
[0019]二、能够实现连续进料、分离、洗涤和卸料的工作;
[0020]三、过滤排出的杂质中所含水分较少,尽可能的液体从排渣口排出,达到固液分离较为彻底的效果;
[0021]四、采用行星齿轮变速机构能够在同一驱动件的情况下对第一转筒及第二转筒进行转速调节,使螺旋片达到推送与挤压的效果;
[0022]五、具备反冲洗系统,在整个过滤过程中,可不停机对转鼓进行反冲洗,在长时间工作后,有效避免出现过滤不畅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的A不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外壳;11、出液管;2、转鼓;21、旋转管;3、支撑桶;31、第三出液口;32、物料输送管;321、容置腔;322、无轴绞龙;323、支架;324、刮刀;33、收集盒;4、第一转筒;41、第一出液口;42、排渣口;5、第二转筒;51、螺旋片;52、第二出液口;53、固定块;54、活塞;55、弹簧;6、变速器;7、喷淋管;71、喷淋头;8、低浓度输送管;9、高浓度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7]实施例:
[0028]如图1、2所示,一种多用途污废水处理设备,包括外壳1、转鼓2、旋转管21、低浓度输送管8、高浓度输送管9、支撑桶3、收集盒33、物料输送管 32、第一转筒4、第二转筒5和驱动件。
[0029]转鼓2位于外壳1内侧,旋转管21的一端贯穿外壳1侧壁与转鼓2固定连接,旋转管21的外侧通过轴承与外壳1连接,旋转管21的内侧通过轴承与低浓度输送管8连接。转鼓2的侧壁密布过滤孔,需要过滤的低浓度液体由低浓度输送管8通入转鼓2中被过滤,完成过滤的液体穿过转鼓2进入外壳1,最终从设置在外壳1底部的出液管11被排出,完成低浓度液体的过滤。但为了使得过滤的正常进行,杂质不沉积在转鼓2上堵塞过滤孔,旋转管21位于外壳1外的部分通过传动组件与驱动件连接,在驱动件与轴承的作用下,转鼓2进行转动,残留在转鼓2内的杂质贴着转鼓2的内侧壁随转鼓2移动,当到达转鼓2 内的最顶端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完成杂质与转鼓2的分离。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设置为变频电机,变速器6为行星齿轮变速器6;变频电机控制转鼓 2转动,转鼓2与第一转筒4同轴固定连接,第一转筒4与行星齿轮的行星架连接,第二转筒5与行星齿轮变速器的太阳轮同轴连接;采用变频电机驱动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途污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转鼓(2)、旋转管(21)、低浓度输送管(8)、高浓度输送管(9)、支撑桶(3)、收集盒(33)、物料输送管(32)、第一转筒(4)、第二转筒(5)和驱动件,所述转鼓(2)的侧壁密布过滤孔,所述外壳(1)底部连接有出液管(11);所述转鼓(2)位于外壳(1)内侧,所述旋转管(21)的一端贯穿外壳(1)侧壁与转鼓(2)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管(21)的外侧通过轴承与外壳(1)连接,旋转管(21)的内侧通过轴承与低浓度输送管(8)连接,所述旋转管(21)位于外壳(1)外的部分通过传动组件与驱动件连接;所述支撑桶(3)的一端固定于低浓度输送管(8)上,且未遮挡低浓度输送管(8)的出液口,另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转鼓(2)上,所述支撑桶(3)的顶部设置有收集盒(33),收集盒(33)的底部通过管道与设置在支撑桶(3)内的物料输送管(32)连通;所述第一转筒(4)设置在支撑桶(3)内侧,所述第二转筒(5)设置在第一转筒(4)的内侧,第一转筒(4)与第二转筒(5)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转筒(5)的外侧壁设置有螺旋片(51),所述物料输送管(32)远离收集盒(33)的一端水平设置且伸入第二转筒(5)内侧,第二转筒(5)上开设有供液体进入第一转筒(4)内的第二出液口(52),第一转筒(4)上开设有供液体进入支撑桶(3)内的第一出液口(41),支撑桶(3)上开设有供液体进入转鼓(2)内的第三出液口(31);所述第一转筒(4)与第二转筒(5)的一端均通过轴承与物料输送管(32)连接,第一转筒(4)与第二转筒(5)的另一端均穿出转鼓(2)与外壳(1)设置,第一转筒(4)的外侧固定在转鼓(2)上,第一转筒(4)外侧通过轴承与外壳(1)连接,第一转筒(4)内侧通过密封轴承与第二转筒(5)连接,所述第一转筒(4)穿出外壳(1)的部分开设有排渣口(42),第一转筒(4)与第二转筒(5)穿出外壳(1)的部分通过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九华农向江少华周麒龙包超男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