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电铜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845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阴极电铜调整装置,引导壁分别布置于担置极板的导电杆两端的两侧的输送链下方,引导壁的高度位于极板左、右侧边的上部位置处,左、右侧的引导壁之间的间距与极板的左、右两边之间的板宽尺寸相符,左、右两侧的输送链的内侧分别设置阻挡坡,阻挡坡的坡形为自上游向下游由低位缓慢坡升至高位的抬升段、维持高位延伸的平直段,阻挡坡上的平直段的高度低于链板后挡板高度,平直段高于输送链的链板上边的高度H小于导电杆截面的输送方向尺寸的1/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调整装置就是将极板调整至整齐的排序状态输送至待拾取位,从而为拾取装置安全、可靠并准确地拾取次级或有瑕疵的阴极铜板提供基本保障。有瑕疵的阴极铜板提供基本保障。有瑕疵的阴极铜板提供基本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阴极电铜调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解铜的工艺系统,具体讲就是将不合格的次级电铜进行识别与剔除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铜电解工艺就是在将阳极板、阴极板置于电解槽内,通过铜离子电离的方式在阴极板上析出而获得高纯度电解铜的工艺。由于各种原因,常规铜电解生产过程中会产生1

3%的不符合A级铜出售的次级品,按目前申请人的生产(能力)状况下会产生次级品为150块/日左右。这些每天产生的次级品(或称不良品)与A级铜一起通过机组洗涤、堆垛与打包后,叉运到场外经人工检验,在判定次级品后由叉车翻拣进行重新分类与堆垛,A/B级铜还需人工分别打包送堆场存放。若在清洗工位将阴极铜不良品进行识别与剔除作业,需要配备大量人员,并且将不良品从输送链上取出的作业还会耗费作业人员的大量体力。
[0003]名称为“不合格阴极铜挑板装置”(文献号CN 203569219 U),由该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其关注的也是不良品的识别与剔除作业。暂且不论上述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拾取极板时的优缺点,问题是其技术方案并未涉及极板排序的规整性,为了保证拾取机构能够准确的钩取到相应的阴极铜板,实际上极板抵达至挑板装置所在的待挑取位的位置是有严格要求的,否则会出现极板与准确的挑取位偏差的现象,若偏位过大则装置无法挑取到相应的极板,或勉强拾取时由于极板的偏位也可以出现钩取失稳而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阴极电铜调整装置,调整极板在输送链上沿输送方向均匀间隔排序且阴极板的板宽方向的对称线共面的排序方式向待拾取位行进。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样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阴极电铜调整装置,包括引导壁,引导壁分别布置于担置极板的导电杆两端的两侧的输送链下方,引导壁的高度位于极板左、右侧边的上部位置处,左、右侧的引导壁之间的间距与极板的左、右两边之间的板宽尺寸相符,左、右两侧的输送链的内侧分别设置阻挡坡,阻挡坡的坡形为自上游向下游由低位缓慢坡升至高位的抬升段、维持高位延伸的平直段,阻挡坡上的平直段的高度低于链板后挡板高度,平直段高于输送链的链板上边的高度H小于导电杆截面的输送方向尺寸的1/2。
[0006]上述方案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与效果,其一是左、右两侧的输送链下方的引导壁分别从阴极板的两侧边施加挤推使阴极板向输送链宽度方向的中心对称面位移调整,也就是调整阴极板的左右侧对称中心线的位置至设定位;其二是两侧的输送链内侧紧邻处设置的阻挡坡对输送链上托撑的阴极板的导电杆施加前进方向的反向阻碍,使导电杆滞迟位移并与输送链上的链板后挡板的前立边靠贴状态,实现上、下游位的阴极板彼此间隔一个链节的距离。本技术提供的调整装置就是将极板调整至上述整齐的排序状态输送至待拾取位,从而为拾取装置安全、可靠并准确地拾取次级或有瑕疵的阴极铜板提供基本保障。
附图说明
[0007]图1、2、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侧视图、立体图;
[0008]图4是图2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图4a、4b、4c分别时输送的过程阶段状态;
[0009]图5、6分别是图1、3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0]图7、8分别是本技术中的阻挡坡侧视图、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便于说明,简要说明一下极板A的基本构成,极板A的上部由铜带或金属导电体构成的连接板A3圈置在导电杆A1左、右段上,铜带 A3下端通常与极板上板边A2实施铆接,图中的极板A应理解为基板上附设有电解铜;输送链1的链扳上边2A的后端有立置的链板后挡板2B。上述内容均为现有技术,图中箭头指向为输送链1的输送方向,另外,左、右方位是指观察方向与输送方向一致时确定的。
[0012]由于行车吊运的极板A落置在输送链1上的初始状态就存在导电杆 A1杆端参差不齐的现象,同时导电杆A1与输送链1的链板后挡板2B 的间距也存在大小相异的情况,本技术就是要对极板A的上述无序排序状态实施调整纠正。
[0013]结合图1~6,阴极电铜调整装置,包括引导壁10,引导壁10分别布置于担置极板A的导电杆A1两端的两侧的输送链1下方,引导壁10 的高度位于极板A左、右侧边的上部位置处,左、右侧的引导壁10之间的间距与极板A的左、右两边之间的板宽尺寸相符,左、右两侧的输送链1的内侧分别设置阻挡坡20,阻挡坡20的坡形为自上游向下游由低位缓慢坡升至高位的抬升段21、维持高位延伸的平直段22,阻挡坡 20上的平直段22的高度低于链板后挡板2B高度,平直段22高于输送链1的链板上边2A的高度H小于导电杆A1截面的输送方向尺寸的1/2。
[0014]引导壁10的高度设置在极板A侧边的上部位置处,可以避免极板A 与引导壁10接触受到阻挡时造成极板A的摆动幅度过大,由于上、下游极板A之间的间距原本就不大,极板A前后摆幅过大将会出现上、下游极板A彼此碰撞的风险;相对侧的引导壁10之间的间距与极板A的两侧边之间的尺寸相符,可以保证极板A经由两侧的引导壁10抵推约束作用后,极板A的左右对称中心线居中于设定位置,该设定的中心位置可以限定为左、右输送链1的中心位置;引导壁10的高度设置在极板 A侧边的上部位置处,核心在于要确定极板A重心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而非导电杆A1的中心位置,因为导电杆A1中心与极板A质心存在误差即在极板A宽度方向上两者并不位于同一铅垂线上,由于下游段设置拾取装置的位置是确定的,所以需要保证拾取装置拾取极板A时的抬升力的合力尽量与极板A的质量中心重合。
[0015]在抬升段21的迟滞阻碍作用及引导下,导电杆A1被抬升至平直段 22上,此时导电杆A1与链板上边2A处于分离状态,如图4a、4b所示,并且在抬升段21、平直段22受到的迟滞阻碍作用下,继续向下游移动的输送链1的链板后挡板2B必将抵靠到导电杆A1的后侧杆面处并推动着导电杆A1在平直段22上向下游滑动,当导电杆A1抵达平直段22的下游端的时候,由于链板后挡板2B的持续推送作用,导电杆A1逐渐脱离平直段22,由于平直段22高于输送链1的链板上边2A的高度H有限,在导电杆A1未完全脱离平直段22之前其下杆面的前侧开始低落并落置于链板上边2A上,在链板后挡板2B的持续推送下,导电杆A1与链板后挡板2B保持着紧邻或贴靠的状态下游继续位移,直至导电杆A1 完全脱离平直段22时,链板后挡板
2B依然挤推着导电杆A1,如图4c 所示。
[0016]在两侧布置的引导壁10、阻挡坡20约束作用下,极板A将保持着左右居中、前后等距的排序状态抵达待拾取位。此处需要强调的是,抬升段21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导电杆A1与链板后挡板2B的接触状态,而平直段22的作用是让导电杆A1与链板后挡板2B的接触状态加以维持、延续,平直段22与链板上边2A之间的高度差限定可以避免导电杆A1 出现突然向下游滑移或平抛而与链板后挡板2B出现分离及分离间距不等的现象,同时避免了左、右两侧的导电杆A1可能出现的输送方向上的错位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抬升段21、平直段22,可以保证导电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阴极电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导壁(10),引导壁(10)分别布置于担置极板(A)的导电杆(A1)两端的两侧的输送链(1)下方,引导壁(10)的高度位于极板(A)左、右侧边的上部位置处,左、右侧的引导壁(10)之间的间距与极板(A)的左、右两边之间的板宽尺寸相符,左、右两侧的输送链(1)的内侧分别设置阻挡坡(20),阻挡坡(20)的坡形为自上游向下游由低位缓慢坡升至高位的抬升段(21)、维持高位延伸的平直段(22),阻挡坡(20)上的平直段(22)的高度低于链板后挡板(2B)高度,平直段(22)高于输送链(1)的链板上边(2A)的高度H小于导电杆(A1)截面的输送方向尺寸的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电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壁(10)位于阻挡坡(20)的上游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电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壁(10)按上下游错位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电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其明孙先如崔平宋飞向阳李俊标刘连文李勇王礼林郭庆伟王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金隆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