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云母带放带装置及其卷轴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8243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云母带收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云母带放带装置及其卷轴,包括卷轴本体,卷轴本体为柱状,且卷轴本体开设有装配孔,装配孔的径向截面为椭圆形。卷轴本体包括第一卷轴件和第二卷轴件,第一卷轴件与第二卷轴件对接。第一卷轴件设有第一凸部,第二卷轴件设有第一凹部,第一凸部与第一凹部嵌合。使用时,将带有云母带的卷轴插设于旋转组件的输出端,转动旋转组件即可实现云母带的放带。此外,由于卷轴本体的内侧面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在转动的过程中,截面为椭圆形的卷轴本体与旋转组件输出端卡接,可以防止发生卷轴打滑的现象。卷轴上的云母带使用完毕后,将第一凸部和第一凹部分离,即可将卷轴从旋转组件的输出端拆卸。即可将卷轴从旋转组件的输出端拆卸。即可将卷轴从旋转组件的输出端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云母带放带装置及其卷轴


[0001]本技术涉及云母带收纳
,尤其涉及一种云母带放带装置及其卷轴。

技术介绍

[0002]云母带,又称耐火云母带,由无碱玻璃纤维布补强、以有机硅胶粘合剂粘合粉云母纸制作而成,是一种耐火绝缘材料,常用作电缆的耐火绝缘层,以保证在着火后的一定时间内电缆能继续运行。
[0003]云母带在加工完成后需要缠绕于卷轴上进行储存,使用时通过放带装置将卷轴上的云母带释放。由于在放带的过程中云母带对卷轴造成的拉力较大,卷轴与放带装置之间容易发生打滑,从而影响云母带的放带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放带过程中发生打滑可能性的云母带放带装置及其卷轴。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云母带放带装置及其卷轴,包括卷轴本体,所述卷轴本体为柱状且所述卷轴本体的径向截面为环形,所述环形的内圈为圆形且外圈为椭圆形。
[0006]可选的,所述卷轴本体包括第一卷轴件和第二卷轴件,所述第一卷轴件和所述第二卷轴件沿轴向组合形成所述卷轴本体,所述第一卷轴件和所述第二卷轴件为可拆卸连接。
[0007]可选的,所述第一卷轴件包括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二卷轴件包括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对应使得所述第一卷轴件和所述第二卷轴件组合。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凸部的径向截面为等腰三角形。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卷轴件和所述第二卷轴件至少通过两组所述第一凸部、第一凹部组合连接。
[0010]可选的,两组所述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凹部分别设于所述卷轴本体的轴心的相对两侧。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卷轴件还包括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卷轴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凹部对应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一凸部的一端相接或设于所述第一凸部内,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的一端相接或设于所述第一凹部内。
[0012]可选的,所述内圈的偏心率为0.34~0.44。
[0013]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云母带放带装置,包括旋转组件和上述的卷轴,所述旋转组件的输出端的径向截面为椭圆形,且所述卷轴套设于所述旋转组件的输出端,所述卷轴与所述旋转组件可拆卸连接。
[0014]实施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的云母带放带装置及其卷轴,使用时,将带有云母带的卷轴插设于旋转组件的输出端,转动旋转组件即可实现云母带的放带。此外,由于卷轴本体的内侧面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在转动的过程中,截面为椭圆形的卷轴本体与旋转组件输出端卡接,可以防止云母带放带过程中发生卷轴打滑的现象。卷轴上的云母带使用完毕后,将第一凸部和第一凹部分离,即可将卷轴从旋转组件的输出端拆卸。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卷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卷轴的主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卷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卷轴本体,11、第一卷轴件,111、第一凸部,112、第二凹部,113、第一凹槽,12、第二卷轴件,121、第一凹部,122、第二凸部,123、第二凹槽,
[0021]a、内圈的长轴,b、内圈的短轴,β、第一凸部的内侧面和第一凸部的外侧面之间所成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此外,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0025]实施例一
[0026]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云母带放带装置及其卷轴,包括卷轴本体1,卷轴本体1为柱状,且卷轴本体1开设有贯穿其轴向两端的装配孔,装配孔的径向截面为椭圆形。卷轴本体1包括第一卷轴件11和第二卷轴件12,第一卷轴件11的内侧面开设有贯穿其两端的第一凹槽113,第二卷轴件12的内侧面开设有贯穿其两端的第二凹槽123,第一卷轴件11与第二卷轴件12对接,且第一凹槽113与第二凹槽123组合形成装配孔。第一卷轴件11的内侧面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凸部111,第二卷轴件12的内侧面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凹部121,第一凸部111与第一凹部121嵌合以使得第一卷轴件11和第二卷轴件12相接。使用时,将带有云母带的卷轴插设于旋转组件的输出端,转动旋转组件即可实现云母带的放带。
此外,由于卷轴本体1的内侧面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在转动的过程中,截面为椭圆形的卷轴本体1与旋转组件输出端卡接,可以防止云母带放带过程中发生卷轴打滑的现象。卷轴上的云母带使用完毕后,将第一凸部111和第一凹部121分离,即可将卷轴从旋转组件的输出端拆卸。
[0027]较佳的,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部111开设有第二凹部112,第一凹部121设有与第二凹部112嵌合的第二凸部122,第二凹部112设于第一凸部111沿轴向方向的中部,第二凸部122设于第一凹部121沿轴向方向的中部。第一卷轴件11和第二卷轴件12均设有凸部和凹部,可以避免卷轴本体1转动时,第一卷轴件11和第二卷轴件12之间发生轴向相对运动,导致卷轴的外表面无法与云母带贴合,或导致云母带发生变形。
[0028]较佳的,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卷轴件11和第二卷轴件12可拆卸连接。在云母带使用完成后,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将第一卷轴件11和第二卷轴件12拆分,从而将卷轴回收用以便再次用于收纳云母带,避免了将卷轴从旋转组件输出端拆卸时产生对卷轴本体1的破坏。
[0029]较佳的,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部111的径向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部111的内侧面延伸至与第一凹槽113的内侧壁相接,第一凸部111的外侧面延伸至于第一卷轴件11的外侧面相接,第一凸部111的内侧面和第一凸部111的外侧面之间所成的夹角为β,30
°
<β<6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轴,其特征在于,包括卷轴本体,所述卷轴本体为柱状,且所述卷轴本体开设有贯穿其轴向两端的装配孔,所述装配孔的径向截面为椭圆形;所述卷轴本体包括第一卷轴件和第二卷轴件,所述第一卷轴件的内侧面开设有贯穿其两端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卷轴件的内侧面开设有贯穿其两端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卷轴件与所述第二卷轴件对接,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组合形成所述装配孔;所述第一卷轴件的内侧面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二卷轴件的内侧面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嵌合以使得所述第一卷轴件和所述第二卷轴件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开设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凹部嵌合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凹部设于所述第一凸部沿轴向方向的中部或一端,所述第二凸部设于所述第一凹部沿轴向方向的中部或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轴件和所述第二卷轴件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的径向截面为等腰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洪建唐波余晓富杨子仪曹昕郭秋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宝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