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电加热场的装配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8239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电加热场(H1,H2)的装配玻璃(1),包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电加热场的装配玻璃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玻璃(glazing)制造的
,并且涉及具有电加热场的装配玻璃、其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0002]车窗(尤其是挡风玻璃)的视野必须保持无冰和无雾。例如,在装有内燃机的机动车中,可以将由发动机热量加热的气流引导到车窗上。
[0003]此外,窗玻璃(pane)可以具有电加热功能,由此通过可电加热结构形成加热场。例如,已知复合窗玻璃,在单独窗玻璃之一的内表面上具有透明的导电覆层。可以使用外部电压源来使电流传导通过导电覆层,对覆层、并且因此对窗玻璃进行加热。WO2012/052315 A1公开了例如这种可加热的基于金属的覆层。还已知使用可电加热的金属丝,其通常嵌入在复合窗玻璃中的热塑性夹层中。
[0004]可电加热结构的电接触通常通过聚集导体(collecting conductor)(汇流条)进行,例如从US 2007/0020465 A1已知。例如,聚集导体由印刷并焙干的银浆构成。聚集导体通常沿着窗玻璃的顶部和底部边缘延伸。聚集导体聚集流过可电加热结构的电流,并将其传导至连接到电压源的外部引线。
[0005]带有可电加热结构的窗玻璃对电磁辐射的屏蔽作用相对较强,因此能够显著地削弱无线电数据通信,尤其是在带有可电加热挡风玻璃的机动车中。因此,可电加热挡风玻璃通常设有不在其中形成可电加热结构的区域(“通信窗”)。这些通信窗至少针对某些范围的电磁频谱渗透良好,并且这样就使得能够实现通过窗玻璃的平滑的数据流量。可以放置诸如传感器、相机等的电子装置的通信窗通常布置在窗玻璃的上边缘附近,在那里它们可以被上遮蔽条很好地隐藏。
[0006]然而,由于通信窗的空间延伸,通信窗会影响可电加热结构的加热特性,这至少局部地影响单位面积加热功率。事实上,通信窗会导致高度不均匀的加热功率分布,通信窗下方和附近的加热功率会显著改变。因此,可能会出现非常不同的窗玻璃温度,对窗玻璃造成很大的热应力。此外,附加零件的粘合点也会因此脱落。
[0007]一般而言,会期望有一种具有电加热场的可加热装配玻璃,其在整个加热场中具有至少大致均匀的单位面积热量输出(加热功率)。
[0008]DE 11 2018 004604 T5公开了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装配玻璃。JP H08 72674 A公开了具有直径和/或间距可变化的电热丝的窗玻璃。
[0009]与此相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电加热场的改进的装配玻璃,利用该装配玻璃可以避免这些缺点。该装配玻璃在工业系列生产中应易于制造且价格低廉。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提案,这些和其他目的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具有电加热场的装配玻璃来解决。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例得自从属权利要求。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示出了具有电加热场的可电加热装配玻璃,其通常但不一定用于分隔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玻璃原则上可以采用任何设计,特别是作为其中至少两个窗玻璃由至少一个间隔件隔开的中空装配玻璃、作为热强化的单窗玻璃安全玻璃、或者作为层压窗玻璃。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玻璃被设计为层压窗玻璃,并且包括具有外侧和内侧的第一窗玻璃以及具有内侧和外侧的第二窗玻璃,它们通过至少一个热塑性中间层(粘合层)彼此牢固地结合。第一窗玻璃也可以称为外窗玻璃,并且第二窗玻璃可以称为内窗玻璃。两个单独窗玻璃的表面或侧(side)通常从外向内称为侧I、侧II、侧III和侧IV。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玻璃包括至少一个窗玻璃以及第一聚集导体和第二聚集导体,第一聚集导体和第二聚集导体被提供用于连接到电压源并且通过多个电热丝以在第一聚集导体和第二聚集导体之间形成电加热场的方式互连。
[0014]电热丝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窗玻璃上,特别是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窗玻璃的表面上。电热丝各自从第一聚集导体延伸到第二聚集导体,并且优选地直接连接到两个聚集导体,从而通过电热丝形成加热场。
[0015]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玻璃中,在加热场之外提供至少一个无电热丝区域,该区域尤其可以用作通信窗。有利地,无电热丝区域布置在装配玻璃的上边缘,特别是至少大致在窗玻璃的中心。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可以布置在无电热丝区域处、例如在车辆内部。无电热丝区域没有任何电热丝,因为这些电热丝会对电磁辐射通过该区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对传感器的功能产生负面影响。无电热丝区域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几何形状,优选地,无电热丝区域的形状为矩形或梯形。替代地,可以为无电热丝区域选择椭圆形、圆形、多边形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形状。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以如下方式围绕无电热丝区域引导第一聚集导体的第一聚集导体段:使得第一聚集导体段和第二聚集导体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一聚集导体的至少一个第二聚集导体段和第二聚集导体之间的最短距离。典型地,至少一个第二聚集导体段被布置成与第一至第一聚集导体段相邻,其中第二聚集导体段可布置成与第一聚集导体段的每一侧相邻,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聚集导体由第一聚集导体段和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二聚集导体段组成。
[0017]第一电热丝从第一聚集导体段延伸到第二聚集导体,从而第一电热丝形成第一加热场区域。第二电热丝从至少一个第二聚集导体段、特别是从两个第二聚集导体段延伸到第二聚集导体,从而第二电热丝形成至少一个第二加热场区域、特别是两个第二加热场区域。因此,电热丝被分成第一电热丝和第二电热丝或由第一电热丝和第二电热丝组成。第一电热丝在空间上与第二电热丝隔开。相应地,加热场被分成第一加热场区域(由第一电热丝限定)和至少一个第二加热场区域(由第二电热丝限定)、特别是两个第二加热场区域,或者由第一加热场区域(由第一电热丝限定)和至少一个第二加热场区域(由第二电热丝限定)、特别是两个第二加热场区域组成。至少一个第二加热场区域、特别是两个第二加热场区域在空间上与第一加热场区域隔开。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加热场区域中的第一电热丝和至少一个第二加热场区域中的第二电热丝以彼此不同的方式形成。更具体地说,第一电热丝的波纹度不同于第二电热丝,其中第一加热场区域中的第一电热丝的波纹度大于至少一个第二加热场区域中的第二电热
丝的波纹度。
[0019]这里重要的是,电热丝的波纹度被设计成使得第一加热场区域中的单位面积(窗玻璃面积)加热功率对应于至少一个第二加热场区域中的单位面积(窗玻璃面积)加热功率。
[0020]本专利技术是基于这样的洞察:由于在第一聚集导体的绕无电热丝区域布线的段中的两个聚集导体之间的较短距离,因此与加热场的其余部分相比,单位面积加热功率增大,这是由于另外相同地形成的电热丝的长度减小,并因此导致电热丝的长度相关电阻(单位长度的电阻,以欧姆/米测量)减小。这导致整个加热场中的不期望的不均匀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电热丝的波纹度,可以以有利的方式在整个加热场中实现单位面积加热功率的均匀化。这样,可以避免开篇提到的缺点,特别是由此在窗玻璃上不会产生大的热应力。因此,可以根据其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具有电加热场(H1,H2)的装配玻璃(1),包括:
‑ꢀ
至少一个窗玻璃(2,3),
‑ꢀ
被提供用于连接到电压源的第一聚集导体(5)和第二聚集导体(6),它们通过电热丝(7)彼此连接,使得在两个聚集导体(5,6)之间形成电加热场(H1,H2),电热丝(7)包括第一电热丝(7.1)和第二电热丝(7.2),电加热场(H1,H2)包括第一加热场区域(H1)和第二加热场区域(H2),并且第一聚集导体(5)包括第一聚集导体段(5.1)和至少一个第二聚集导体段(5.2),
‑ꢀ
在加热场(H1,H2)外的至少一个无电热丝区域(8),其中,以如下方式围绕无电热丝区域(8)引导第一聚集导体(5)的第一聚集导体段(5.1):使得第一聚集导体段(5.1)和第二聚集导体(6)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一聚集导体(5)的至少一个第二聚集导体段(5.2)和第二聚集导体(6)之间的最短距离,第一电热丝(7.1)在第一加热场区域(H1)中从第一聚集导体段(5.1)延伸到第二聚集导体(6),第二电热丝(7.2)在第二加热场区域(H2)中从至少一个第二聚集导体段(5.2)延伸到第二聚集导体(6),其特征在于,第一电热丝(7.1)的波纹度大于第二电热丝(7.2)的波纹度,其中波纹度由相对值来描述,所述相对值由拉伸后的先前波纹状的电热丝的长度和在不考虑波纹状曲折的情况下未拉伸的波纹状电热丝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给出,其中,电热丝(7.1,7.2)的波纹度被配置为使得第一加热场区域(H1)中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对应于第二加热场区域(H2)中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玻璃(1),其中,第一电热丝(7.1)的波纹度比第二电热丝(7.2)的波纹度大20%至30%,特别是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玻璃(1),其中,电热丝(7)的波纹度被形成为使得波纹状电热丝(7)的长度由于拉伸而增大至1.1至1.4倍。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配玻璃(1),其中,其中,电热丝(7.1,7.2)具有以下特征i)和ii)中的至少一个:i)第一电热丝(7.1)的电阻大于第二电热丝(7.2)的电阻,特别地,其中,第一电热丝(7.1)的直径小于第二电热丝(7.2)的直径,ii)直接相邻的第一电热丝(7.1)之间的距离大于直接相邻的第二电热丝(7.2)之间的距离,其中,特征i)和/或ii)被配置为使得第一加热场区域(H1)中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对应于至少一个第二加热场区域(H2)中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5.根据权利要求4、特征i)所述的装配玻璃(1),其中,第一电热丝(7.1)的直径比第二电热丝(7.2)的直径小20%至30%,特别是25%,其中,电热丝(7)的直径特别是从10μm至200μm,特别是从15μm至35μm,并且特别是从18μm至29μm。6.根据权利要求4、特征ii)、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玻璃(1),其中,直接相邻的第一电热丝(7.1)的间距比直接相邻的第二电热丝(7.2)的间距大20%至30%,特别是25%,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
申请(专利权)人: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