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820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包括:底梁、外墙本体、容纳槽、定位板、定位柱、安装杆、第一限位板和弹簧;外墙本体放置在底梁上;容纳槽贯穿设置在外墙本体的底部;两个定位板嵌入容纳槽内,且两个定位板之间有间距;定位柱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柱与底梁相连接,定位柱穿过外墙本体,且定位柱位于两个定位板之间;安装杆穿过定位板,且安装杆的一端嵌入定位槽内;第一限位板与安装杆的另一端相连接;弹簧套设在安装杆的外侧,弹簧的一端与第一限位板相连接,且弹簧的另一端与定位板相连接。位板相连接。位板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相关技术中,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将产品的大部分零件的制造及装配工序放置在工厂进行。
[0003]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外墙大多是靠螺栓连接,采用螺栓连接,不仅拆卸麻烦,而且将两个部件组对时,需要将两个部件的螺纹孔相对,进而提升了装配的难度,降低了产品的装配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螺栓连接,不仅拆卸麻烦,而且将两个部件组对时,需要将两个部件的螺纹孔相对,进而提升了装配的难度,降低了产品的装配速度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采用将定位柱嵌入外墙本体内,并将安装杆嵌入定位柱的定位槽内,以避免外墙本体与底梁和定位柱发生相对位移,以实现将外墙本体与底梁快速组对,从而实现外墙本体的快速装配,相对于螺栓连接,提升了装配速度的效果。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包括:底梁、外墙本体、容纳槽、定位板、定位柱、安装杆、第一限位板和弹簧;外墙本体放置在底梁上;容纳槽贯穿设置在外墙本体的底部;两个定位板嵌入容纳槽内,且两个定位板之间有间距;定位柱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柱与底梁相连接,定位柱穿过外墙本体,且定位柱位于两个定位板之间;安装杆穿过定位板,且安装杆的一端嵌入定位槽内;第一限位板与安装杆的另一端相连接;弹簧套设在安装杆的外侧,弹簧的一端与第一限位板相连接,且弹簧的另一端与定位板相连接。
[0006]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还包括:支撑板、第一连接螺母和第一螺栓;支撑板嵌入容纳槽内,且支撑板位于定位板的一侧;第一连接螺母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连接螺母固定在支撑板上;第一螺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连接螺母和支撑板,且第一螺栓与第一限位板相对;其中,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还包括:顶板;顶板与第一螺栓相连接,且顶板与第一限位板相对。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螺母、第二螺栓、第二限位板和拉板;第二连接螺母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连接螺母固定在支撑板,且第二连接螺母位于第一连接螺母的一侧;第二螺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二连接螺母和支撑板;第二限位板呈L形,第二限位板与第一限位板的周向相连接;拉
板与第二螺栓相连接,且拉板与第二限位板相对;其中,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还包括:第一让位孔、第二让位孔和第三让位孔;第一让位孔设置在定位板上,且第一让位孔绕设在安装杆的外侧;第二让位孔设置在支撑板上,且第二让位孔绕设在第一螺栓的外侧;第三让位孔设置在支撑板上,且第三让位孔绕设在第二螺栓的外侧。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还包括: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连接凸起设置在外墙本体的一侧;连接凹槽设置在外墙本体的另一侧。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还包括:防护盖;两个防护盖固定在外墙本体的两侧,且防护盖扣合在容纳槽处。
[0013]本技术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0014]1.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定位柱嵌入外墙本体内,并将安装杆嵌入定位柱的定位槽内,以避免外墙本体与底梁和定位柱发生相对位移,以实现将外墙本体与底梁快速组对,从而实现外墙本体的快速装配,相对于螺栓连接,提升了装配速度。
[0015]2.采用上述结构,当定位柱未嵌入外墙本体内时,旋拧第一螺栓,使第一螺栓远离第一限位板,从而使安装杆有足够的移动空间;当定位柱已嵌入外墙本体内,且安装杆嵌入定位柱的定位槽内时,旋拧第一螺栓,使第一螺栓与第一限位板相贴合,从而避免安装杆向支撑板方向移动,进而确保安装杆嵌入定位柱的定位槽,以提升底梁和定位柱与外墙本体的连接强度。
[0016]3.通过将顶板与第一螺栓相连接,以实现当旋拧第一螺栓时,顶板与第一螺栓同步移动,同时,将顶板与第一限位板相对,以实现顶板与第一限位板相贴合,从而增大顶板与第一限位板的接触面积,以实现当安装板嵌入定位柱的定位槽内时,防止安装杆向支撑板方向移动。
[0017]4.通过将第二连接螺母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撑板上,并使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二连接螺母和支撑板,以实现支撑板通过第二连接螺母与第二螺栓螺纹连接;通过将呈L形的拉板与第一限位板的周向相连接,将拉板与第二螺栓相连接,并使拉板与第二限位板相对,以实现当旋拧第二螺栓时,使第二螺栓带动拉板移动,从而使拉板带动第二限位板及第一限位板向支撑板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带动安装杆移动,使安装杆从定位柱内的定位槽抽出,以便于将外墙本体从底梁和定位柱上拆卸。
[0018]5.通过将第一让位孔设置在定位板上,并使第一让位孔绕设在安装杆的外侧,以避免安装杆与定位板发生干涉,从而确保安装杆在容纳槽内移动;通过将第二让位孔和第三让位孔设置在支撑板上,使第二让位孔绕设在第一螺栓的外侧,使第三让位孔绕设在第二螺栓的外侧,以避免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与支撑板发生干涉。
[0019]6.通过将连接凸起设置在外墙本体的一侧,将连接凹槽设置在外墙本体的另一侧,以实现一个外墙本体的连接凸起嵌入另一个外墙本体的连接凹槽内,从而实现相邻的两个外墙本体相卡接,进而提升相邻两个外墙本体的连接强度。
[0020]7.通过将两个防护盖固定在外墙本体的两侧,并将防护盖扣合在容纳槽处,以实现对容纳槽进行封闭,从而避免容纳槽内的部件因受外界物品的撞击而损坏,进而提升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的剖视图;
[0022]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的立体图;
[0024]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25]10底梁,11外墙本体,12容纳槽,13定位板,14定位柱,15安装杆,16第一限位板,17弹簧,18支撑板,19第一连接螺母,20第一螺栓,21顶板,22第二连接螺母,23第二螺栓,24第二限位板,25拉板,26第一让位孔,27第二让位孔,28第三让位孔,29连接凸起,30连接凹槽,31防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7]实施例1:
[0028]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包括:底梁 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包括:底梁;外墙本体,所述外墙本体放置在所述底梁上;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贯穿设置在所述外墙本体的底部;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嵌入所述容纳槽内,且两个所述定位板之间有间距;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底梁相连接,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外墙本体,且所述定位柱位于两个所述定位板之间;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穿过所述定位板,且所述安装杆的一端嵌入所述定位槽内;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安装杆的另一端相连接;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安装杆的外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相连接,且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板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嵌入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定位板的一侧;第一连接螺母,所述第一连接螺母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接螺母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螺母和所述支撑板,且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相对;其中,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螺栓相连接,且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相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琳翟小棉曹盼李晓杰王帝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宝晟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