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族馆用于观赏的狮鬃水母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817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种水族馆用于观赏的狮鬃水母繁殖方法,包括,步骤s1,经无性繁殖形成狮鬃水螅体;步骤s2,处理后的海水经过滤消毒后注入繁殖室,繁殖室底部的进气口向繁殖室注入柔和气泡,水循环系统对繁殖室内的液体进行过滤处理,狮鬃水螅体在繁殖室内附着物上附着,经过预设水螅繁育时间,狮鬃水螅体横裂生殖释放狮鬃碟状体;步骤s3,释放的狮鬃碟状体在恒温水浴的养殖缸内进行培育直至碟状体生长狮鬃水母;步骤s4,根据狮鬃水母的尺寸更换跑道缸及生长条件,以保证狮鬃水母生长符合预设标准。设标准。设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族馆用于观赏的狮鬃水母繁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狮鬃水母繁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族馆用于观赏的狮鬃水母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狮鬃水母(Cyanea capillata),隶属于属刺胞动物门Cnidaria、钵水母纲Scyphozoa、旗口水母目Semaeostomeae、霞水母科、霞水母属,触手有八组,最多有150条,可长逾35米,其颜色随年龄变化,由红变粉,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水母之一,主要分布于北极海、北大西洋、北太平洋等海域 ,饲养温度在9~14℃,盐度在31~33

,主要以浮游动物、小型鱼类和其他水母为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0003]在狮鬃水母养殖中,需使水螅附着在缸壁或悬挂的塑料板等附着基上,传统技术一般将水螅体养殖于静水中并投喂小型浮游动物,根据水螅体状态换水,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生长环境。在水螅体释放出碟状体后,碟状体的投喂频率高于水螅体,需要较高频率的换水维持水质,并需要稳定的水流给碟状体的运动及捕食提供动力。在碟状体发育为水母体阶段,运动能力改变,需要更稳定水流给水母提供游动的动力,使水母在缸中能缓慢游动,并且不受过强水流的伤害,保持良好的观赏状态。因此,狮鬃水母养殖过程中对水质要求高,要求较高的换水频率。
[0004]中国专利ZL202021176349 .8公开了一种水母全生活阶段循环水养殖系统,提供的水母全生活阶段循环水养殖系统,不仅解决了水母生活史各阶段的养殖问题,而且可以大大节省水母养殖过程中的人力及时间,提高养殖效率,但并未解决通过水螅生长状态控制水体循环和过滤以使水螅生长符合标准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族馆用于观赏的狮鬃水母繁殖方法,可以解决无法根据水螅生长密度对吸水量和吸水角度以及各过滤单元的回收量调节以使水螅生长符合预设标准,进而使狮鬃水母繁殖符合标准。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族馆用于观赏的狮鬃水母繁殖方法,包括:步骤s1,经无性繁殖形成狮鬃水螅体;步骤s2,处理后的海水经过滤消毒后注入繁殖室,繁殖室底部的进气口向繁殖室注入柔和气泡,水循环系统对繁殖室内的液体进行过滤处理,狮鬃水螅体在繁殖室内附着物上附着,经过预设水螅繁育时间,狮鬃水螅体横裂生殖释放狮鬃碟状体,其中,当狮鬃水螅体横裂生殖前,将繁殖室放置于10℃

15℃的黑暗环境中,并以30个/ml丰年虫喂养水螅体;步骤s3,释放的狮鬃碟状体在恒温水浴的养殖缸内进行培育直至碟状体生长狮鬃水母;步骤s4,根据狮鬃水母的尺寸更换跑道缸及生长条件,以保证狮鬃水母生长符合
预设标准,其中,尺寸为10

45mm的水母饲养容器为U型缸,喂食丰年虫、轮虫以及海月,尺寸大于45mm的水母饲养容器为跑道缸,喂食丰年虫、硝磷虾、小海月以及野生浮游生物;在所述步骤s2中,中控单元根据第一预设时间后,当繁殖室底部预设区域浊度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单元获取附着板上水螅密度,当附着板上水螅密度大于预设密度,增加附着板数量,同时中控单元判定提高进气口进气量,当附着板上水螅密度小于预设密度,对吸水量和吸水口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根据繁殖室内过滤板在第二预设时间内上杂质重量变化量,中控单元对进气口进气量进行调节,当繁殖室底部预设区域的浊度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单元对吸水口的吸水量和吸水口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当所述中控单元获取调节后的吸水量大于预设标准,中控单元提高进水口进水量,同时根据水循环系统中待过滤液体的氮含量对水循环系统中各过滤单元的液体回收量进行调节,以使进水口的液体符合预设标准。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预设浊度D,中控单元获取繁殖室底部预设区域内浊度d,与预设浊度相比较,判定当前繁殖室浊度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其中,当d≤D1,所述中控单元判定当前繁殖室预设区域浊度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单元根据当前附着板的水螅密度,判定当前繁殖室的环境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当D1<d<D2,所述中控单元判定当前繁殖室预设区域浊度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单元提高吸水口的转动角度θ至θ1,设定θ1=θ
×
(1+(D2

d)
×
(d

D1)/(D1
×
D2));当d≥D2,所述中控单元判定当前繁殖室预设区域浊度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单元提高吸水口的转动角度θ至θ2,设定θ2=θ
×
(1+((d

D2)/D2),同时提高吸水口的吸水量L至L1,设定L1=L
×
(1+((d

D2)/D2);其中,所述中控单元预设浊度D,设定第一预设浊度D1,第二预设浊度D2。
[0008]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单元判定当前繁殖室预设区域浊度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单元获取当前附着板水螅密度p与预设水螅密度P相比较,判定当前繁殖室的环境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其中,当p≤P1,所述中控单元判定当前繁殖室环境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单元提高吸水量L至L2,设定L2=L
×
(1+(P1

p)/P1),提高吸水口的转动角度θ至θ3,设定θ3=θ
×
(1+(P1

p)/P1),同时中控单元根据繁殖室内过滤板在第二预设时间内上杂质重量变化量,中控单元对进气口进气量进行调节;当P1<p<P2,所述中控单元判定当前繁殖室环境符合预设标准;当p≥P2,所述中控单元判定当前繁殖室环境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单元增加附着板数量,同时提高进气口的进气量y至y1,设定y1=y
×
(1+(p

P2)/P2),以使当前附着板上的水螅移动至新增的附着板上;其中,所述中控单元预设水螅密度P,设定第一预设水螅密度P1,第二预设水螅密度。
[0009]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单元判定当前繁殖室环境不符合预设标准时,中控单元将获取过滤板上第二预设时间内杂质重量差

m,与预设重量差M0相比较,对进气口的进气量进行调节,其中,当

m≤M0,所述中控单元不对进气口进气量进行调节;当

m>M0,所述中控单元将进气口进气量y提高至y2,设定y2=y
×
(1+(

m

M0)/
M0),并将进气口的进气量为y2保持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后将进气口的进气量恢复至y。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预设进气量Y,中控单元根据调节后的进气量yt与预设进气量相比较,中控单元获取所述附着板与繁殖室底部的距离,其中,当yt≤Y1,所述中控单元选取第一预设距离g1为附着板与繁殖室底部的距离;当Y1<yt<Y2,所述中控单元选取第二预设距离g2为附着板与繁殖室底部的距离;当yt≥Y2,所述中控单元选取第三预设距离g3为附着板与繁殖室底部的距离;其中,所述中控单元预设距离g,设定第一预设距离g1,第二预设距离g2,中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族馆用于观赏的狮鬃水母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经无性繁殖形成狮鬃水螅体;步骤s2,处理后的海水经过滤消毒后注入繁殖室,繁殖室底部的进气口向繁殖室注入柔和气泡,水循环系统对繁殖室内的液体进行过滤处理,狮鬃水螅体在繁殖室内附着物上附着,经过预设水螅繁育时间,狮鬃水螅体横裂生殖释放狮鬃碟状体,其中,当狮鬃水螅体横裂生殖前,将繁殖室放置于10℃

15℃的黑暗环境中,并以30个/ml丰年虫喂养水螅体;步骤s3,释放的狮鬃碟状体在恒温水浴的养殖缸内进行培育直至碟状体生长狮鬃水母;步骤s4,根据狮鬃水母的尺寸更换跑道缸及生长条件,以保证狮鬃水母生长符合预设标准,其中,尺寸为10

45mm的水母饲养容器为U型缸,喂食丰年虫、轮虫以及海月,尺寸大于45mm的水母饲养容器为跑道缸,喂食丰年虫、硝磷虾、小海月以及野生浮游生物;在所述步骤s2中,中控单元根据第一预设时间后,当繁殖室底部预设区域浊度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单元获取附着板上水螅密度,当附着板上水螅密度大于预设密度,增加附着板数量,同时中控单元判定提高进气口进气量,当附着板上水螅密度小于预设密度,对吸水量和吸水口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根据繁殖室内过滤板在第二预设时间内上杂质重量变化量,中控单元对进气口进气量进行调节,当繁殖室底部预设区域的浊度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单元对吸水口的吸水量和吸水口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当所述中控单元获取调节后的吸水量大于预设标准,中控单元提高进水口进水量,同时根据水循环系统中待过滤液体的氮含量对水循环系统中各过滤单元的液体回收量进行调节,以使进水口的液体符合预设标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族馆用于观赏的狮鬃水母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预设浊度D,中控单元获取繁殖室底部预设区域内浊度d,与预设浊度相比较,判定当前繁殖室浊度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其中,当d≤D1,所述中控单元判定当前繁殖室预设区域浊度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单元根据当前附着板的水螅密度,判定当前繁殖室的环境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当D1<d<D2,所述中控单元判定当前繁殖室预设区域浊度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单元提高吸水口的转动角度θ至θ1,设定θ1=θ
×
(1+(D2

d)
×
(d

D1)/(D1
×
D2));当d≥D2,所述中控单元判定当前繁殖室预设区域浊度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单元提高吸水口的转动角度θ至θ2,设定θ2=θ
×
(1+((d

D2)/D2),同时提高吸水口的吸水量L至L1,设定L1=L
×
(1+((d

D2)/D2);其中,所述中控单元预设浊度D,设定第一预设浊度D1,第二预设浊度D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族馆用于观赏的狮鬃水母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控单元判定当前繁殖室预设区域浊度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单元获取当前附着板水螅密度p与预设水螅密度P相比较,判定当前繁殖室的环境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其中,当p≤P1,所述中控单元判定当前繁殖室环境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单元提高吸水量L至L2,设定L2=L
×
(1+(P1

p)/P1),提高吸水口的转动角度θ至θ3,设定θ3=θ
×
(1+(P1

p)/P1),同时中控单元根据繁殖室内过滤板在第二预设时间内上杂质重量变化量,中控单元对进气口进气量进行调节;当P1<p<P2,所述中控单元判定当前繁殖室环境符合预设标准;
当p≥P2,所述中控单元判定当前繁殖室环境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单元增加附着板数量,同时提高进气口的进气量y至y1,设定y1=y
×
(1+(p

P2)/P2),以使当前附着板上的水螅移动至新增的附着板上;其中,所述中控单元预设水螅密度P,设定第一预设水螅密度P1,第二预设水螅密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族馆用于观赏的狮鬃水母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控单元判定当前繁殖室环境不符合预设标准时,中控单元将获取过滤板上第二预设时间内杂质重量差

m,与预设重量差M0相比较,对进气口的进气量进行调节,其中,当

m≤M0,所述中控单元不对进气口进气量进行调节;当

m>M0,所述中控单元将进气口进气量y提高至y2,设定y2=y
×
(1+(

m

M0)/M0),并将进气口的进气量为y2保持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后将进气口的进气量恢复至y。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族馆用于观赏的狮鬃水母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预设进气量Y,中控单元根据调节后的进气量yt与预设进气量相比较,中控单元获取所述附着板与繁殖室底部的距离,其中,当yt≤Y1,所述中控单元选取第一预设距离g1为附着板与繁殖室底部的距离;当Y1<yt<Y2,所述中控单元选取第二预设距离g2为附着板与繁殖室底部的距离;当yt≥Y2,所述中控单元选取第三预设距离g3为附着板与繁殖室底部的距离;其中,所述中控单元预设距离g,设定第一预设距离g1,第二预设距离g2,中控单元预设进气量Y,设定第一预设进气量Y1,第二预设进气量Y2,t=1,2。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族馆用于观赏的狮鬃水母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预设吸水量W,中控单元将调节后的吸水量Li与预设吸水量相比较,对进水口的进水量以及水循环系统中各过滤单元的液体回收量进行调节,其中,当Li1≤W1,所述中控单元判定不对进水口进水量进行调节;当W1<Li<W2,所述中控单元判定提高进水口进水量s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珂王英武
申请(专利权)人:太平洋海底世界博览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