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配置数据的存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7967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通信设备配置数据的存储方法,在通信设备中设置至少两个独立的配置生成程序,每个配置生成程序用于对全部配置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生成不同格式的用户配置;在通信设备的存储器中提供至少两个用于保存配置数据的配置区;在对配置数据进行保存时,根据用户的操作命令并结合配置保存标识来选择配置生成程序,生成所需格式的用户配置,并将该用户配置保存在所选择的配置区中。也可以只提供一个配置区。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通信设备只保留一份固定格式的配置数据,只能以确定的格式保存在确定的区域,配置不灵活的缺点,使用户可以自由选择配置数据的保存格式,并根据用户的需要可以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通信设备的配置数据是通信设备正确提供业务功能的基础,配置数据是通信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人员通过设备提供的配置手段,基于提供业务的目的对设备进行配置的一个完整记录。为了使通信设备在发生故障重启、升级或者维护人员主动复位系统重启等情况时能够自动地恢复到以前的状态,需要对配置数据进行保存。在目前的通信设备上,经常采用的配置数据保存格式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嵌入式内存数据库的数据库格式(例如PSTN的交换机经常采用这种格式),一种是基于用户原始操作的人机命令的命令脚本格式(例如数据通信使用的路由器一般采用这种格式)。数据库格式的配置数据是通信设备的程序运行直接使用的数据结构的一个二进制镜像,所以在没有外部工具的情况下是无法识别和修改的,但由于它是程序运行所需的数据结构的直接镜像,在系统发生故障恢复运行时能缩短系统恢复的时间,提供更好的设备可用性。命令行脚本格式由于保存的是文本格式的原始的人机命令,所以它易于识别和修改,但在命令条目较多时,在系统发生故障恢复时由于要重新执行人机命令生成程序运行所需要的数据结构,系统的恢复时间会大大增加,降低了系统的可用性。通信设备要在通信网络上正常工作,都需要经过一定的配置。常见的设备配置方式有三种1、通过网络管理服务器对通信设备进行配置;2、通过设备自身提供的人机命令使用哑终端对设备进行配置(哑终端是只依赖于主机才能进行处理的终端,哑终端没有处理器、硬盘或软盘,只有键盘、显示器和到主机的通信途径,如WINDOWS的超级终端或TELNET终端);3、使用WEB浏览器登录到设备,利用设备提供的WEB页面对设备进行配置,WEB方式一般只用于简单的家庭通信终端。对于电信网络中使用的大型、专业的通信设备,通常使用专用的网络管理服务器或者通过哑终端利用设备自身提供的人机命令对设备进行配置。配置生成的结果会被保存在设备中,保存在设备中的配置结果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常用的配置结果保存形式有自定义的二进制的数据文件方式(或者是使用商用数据库的数据库文件格式)、原始的人机命令脚本方式(如人机语言MML、命令行界面CLI、事务处理语言TL1)、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格式。单独使用这些格式保存配置时,由于格式自身的限制,都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人机命令和XML格式对管理用户而言,由于它们是文本的,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设备的配置情况,但由于这些文本在系统发生故障恢复配置时都需要重新解析生成设备内程序可用的数据结构,所以系统的业务恢复时间会很长,尤其是在配置比较多的时候。同时,文本格式的保存形式也会占用较多的存储资源。而数据文件方式简单的二进制数据集合,管理用户在没有外部工具的情况下将无法直接查看设备的配置;同时由于二进制数据格式会因为程序设计对数据结构的改变而随着程序的升级发生变化(因为程序的设计发生变化时,也会包括对程序使用的数据结构的改变,例如在数据结构中增加或者删除某些项,或者调整某些项目所占用的空间的大小,这些都会导致二进制数据格式的变化),所以在程序升级时,还必须在设备程序内部或者外部提供不同版本之间的数据转换工具,数据转换工具的作用就是在数据结构发生变化时,将原有的二进制数据按照新的数据结构进行调整,保证原有的配置数据以正确的形式和数值完整地保存在新格式的二进制数据中。为了解决人机命令脚本配置恢复时间太长的缺点,可以将配置数据中数量最大的配置以二进制数据文件的方式存放,在系统配置保存时,根据预先确定的规则,分别将不同的配置分别保存在人机命令脚本文件和二进制数据文件中。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多模式配置共存技术原理示意图,PC哑终端或网管工作站与通信设备连接,通过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CORBA(通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对通信设备进行配置。S是通信设备的程序,D1~D5组成了程序运行所需要的配置数据,为了满足快速恢复配置的要求,配置数据中的D1、D3、D5三个部分通过配置生成程序P以二进制数据的格式保存在CFG文件中的二进制数据部分,D2和D4两部分的数据则通过配置生成程序P以人机命令脚本格式保存在了CFG文件中的人机命令脚本部分。人机命令脚本部分和二进制数据部分一起组成了一份完整的配置数据CFG。这样在系统配置恢复时,由于大批量的配置可以直接通过二进制数据文件恢复,会大大节省配置恢复时间。在图1中,D2、D4只能以人机命令脚本格式保存在CFG中,D1、D3和D5只能以二进制数据格式保存在CFG中,各部分的数据不能使用其他格式的形式进行保存。这种确定的数据以确定的格式保存在确定的区域(或者文件)是在程序的代码中固定下来的,只能固定地将部分数据保存为二进制格式,另外的部分数据保存成了文本格式,这种配置数据存储方法的缺点在于1、人机命令脚本保存的配置和二进制数据保存的配置都只是配置的一部分,各部分都无法独立解决各自原来存在的缺点;2、两种数据可能存在相互依赖,在配置恢复时需要分阶段从不同的配置格式中读取配置,以解决两种格式配置数据之间的前后依赖,增加了系统恢复配置的复杂度;3、用户在升级前需将原有的配置从设备备份到本地计算机上,但如果升级失败,则无法直接回退到原有配置,可能需要用户到现场重新加载原有配置数据,恢复设备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通信设备只保留一份固定格式的配置数据,只能以确定的格式保存在确定的区域,配置不灵活的缺点,提供一种,使用户可以自由选择配置数据的保存格式,并根据用户的需要可以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这种,在通信设备中设置至少两个独立的配置生成程序,每个配置生成程序用于对全部配置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生成不同格式的用户配置;在通信设备的存储器中提供至少两个用于保存配置数据的配置区;在对配置数据进行保存时,根据用户的操作命令并结合配置保存标识来选择配置生成程序,生成所需格式的用户配置,并将该用户配置保存在所选择的配置区中。可以分别对应所述的每个配置区设置一个配置保存标识,每个配置保存标识中至少包括配置主备标识和配置格式标识,配置主备标识表示当前哪个配置区是系统默认使用的配置区,各配置区只有一个为主用,其它的为备用;配置格式标识用于标识各配置区所使用的数据格式。所述的配置保存标识还可以包括当前生效标识和配置生效时效标识,当前生效标识用于标识本次系统启动时初始使用的是哪个配置区,各配置区只有一个为有效,其它的为无效;配置生效时效标识表示本配置使用的次数,是使用一次后即不再使用,还是长久生效,在配置主备标识是主用时,系统恢复配置时检查此标识,如果标识为一次生效,则自动切换配置主备标识。在配置恢复时,业务程序检查配置保存标识,从主用配置区内读取数据,然后根据主用配置区的配置格式标识来按照这种格式对配置数据进行解释,然后把解释后的结果保存在程序运行所需要的数据结构内。用户通过操作命令保存当前系统配置时,操作命令中如果不指定配置保存格式,系统自动按当前生效的配置格式保存配置到指定的配置区;如果不指定配置区,系统自动检查当前主用配置区的配置格式,如果指定的配置格式和主用配置区的配置格式相同,则将配置保存在主用配置区,如果不同,则将配置保存在备用配置区,并更新备用配置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信设备配置数据的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通信设备中设置至少两个独立的配置生成程序,每个配置生成程序用于对全部配置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生成不同格式的用户配置;在通信设备的存储器中提供至少两个用于保存配置数据的 配置区;在对配置数据进行保存时,根据用户的操作命令并结合配置保存标识来选择配置生成程序,生成所需格式的用户配置,并将该用户配置保存在所选择的配置区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唐荣贺波秦佩峰韦增战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