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瓦电池串、光伏电池片和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7956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47
本申请提供一种叠瓦电池串、光伏电池片和光伏组件,叠瓦电池串包括至少两个光伏电池片;光伏电池片包括电池片本体、正面主栅线和背面主栅线,正面主栅线电连接于电池片本体一端的正面,背面主栅线电连接于电池片本体另一端的背面;正面主栅线包括第一本体和电连接于第一本体上表面的第一电极部;背面主栅线包括设置有插槽的第二本体和设置于插槽内并与第二本体电连接的第二电极部;插槽内插设有相邻光伏电池片的第一电极部,插槽内的第二电极部与相邻光伏电池片的第一电极部电连接,相邻的光伏电池片之间设置有绝缘粘接层以将相邻的光伏电池片固定连接。由该光伏电池片制成的叠瓦电池串的良品率和光伏电池片的利用率更高。瓦电池串的良品率和光伏电池片的利用率更高。瓦电池串的良品率和光伏电池片的利用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瓦电池串、光伏电池片和光伏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光伏
,尤其涉及一种叠瓦电池串、光伏电池片和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电池又称为光伏电池,是一种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直流电的器件,太阳能电池中的半导体上的PN结可以通过光伏特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其中最常见的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包括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通常为片状,可以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的一面被称为吸光面或正面,另外一面被称为背面。对于部分太阳能电池,其背面也可以吸收并转化光能为电能,这些太阳能电池被称为双面电池。
[0003]其中,将多个太阳能电池片电学互连后封装在玻璃或有机聚合物中,得到的可以长期使用的光伏设备,被称之为光伏组件。
[0004]叠瓦组件为采用现有的一种电池片互联方式所形成的光伏组件,该互联方式是将一电池片的一侧置于另一电池片的下方,使位于下方的电池片的正面栅线电极与位于上方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互重合,在两个电极之间采用导电胶形成导电连接,按照同样的方法,将多片电池片依次互连形成叠瓦电池串,再安装于框架上形成叠瓦组件。
[0005]然而,现有的电池片在叠片连接时均需要使用导电胶将两相邻的电池片进行粘接并依赖导电胶进行电池片之间的导电,采用导电胶的连接方式存在溢胶短路的风险,并且导电胶在实际制程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因设备波动出现虚焊,在通电后虚焊处电阻更大,电流通过时温度更高,有烧毁风险,不良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叠瓦电池串、光伏电池片和光伏组件,以解决光伏电池片在制成叠瓦电池串后不良率较高的问题。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叠瓦电池串,包括至少两个光伏电池片;
[0008]每一所述光伏电池片包括电池片本体、正面主栅线和背面主栅线,所述正面主栅线电连接于所述电池片本体一端的正面,所述背面主栅线电连接于所述电池片本体另一端的背面;
[0009]所述正面主栅线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的上表面;
[0010]所述背面主栅线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二本体上设置有插槽,所述第二电极部设置于所述插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本体电连接;所述插槽内插设有相邻所述光伏电池片的所述第一电极部,所述插槽内的所述第二电极部与相邻所述光伏电池片的所述第一电极部电连接;
[0011]相邻的所述光伏电池片之间设置有绝缘粘接层以将相邻的所述光伏电池片固定连接。
[0012]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极部设置在所述插槽的槽底,所述第二电极部背离所述电池片本体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极部背离所述电池片本体的顶面大致平行。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部背离所述电池片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锯齿结构,所述第二电极部的背离所述电池片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锯齿结构,相邻的所述光伏电池片之间的所述第一锯齿结构和所述第二锯齿结构相互嵌设。
[0014]可选的,所述光伏电池片中的所述第一电极部与相邻的所述光伏电池片中的所述插槽过盈配合。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电极部沿着所述正面主栅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插槽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电极部的数量相对应,一个所述第一电极部对应插设于相邻的所述光伏电池片中的一个所述插槽内。
[0016]可选的,所述绝缘粘接层包括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部之间的第一粘接层以及位于所述正面主栅线的两端的第二粘接层。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部凸出于所述第一本体上表面的高度的取值范围在10微米至20微米之间。
[0018]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部的宽度至少大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宽度。
[0019]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电池片,所述光伏电池片用于通过叠片的方式以形成叠瓦电池串,所述光伏电池片包括电池片本体、正面主栅线和背面主栅线,所述电池片本体用于将光能转换成电能,所述正面主栅线电连接于所述电池片本体一端的正面,所述背面主栅线电连接于所述电池片本体另一端的背面;
[0020]所述正面主栅线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的上表面;
[0021]所述背面主栅线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二本体上设置有插槽,所述第二电极部设置于所述插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本体电连接,所述插槽用于供相邻的所述光伏电池片中的第一电极部插接,以使所述光伏电池片中的第一电极部能够与相邻的所述光伏电池片中的第二电极部接触;
[0022]其中,所述正面主栅线和/或所述背面主栅线上设置有用于设置绝缘粘接层的区域,以用于相邻的所述光伏电池片之间的粘结。
[0023]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叠瓦电池串或光伏电池片。
[002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叠瓦电池串、光伏电池片和光伏组件,其中,光伏电池片可以通过叠片的方式以形成叠瓦电池串,光伏电池片包括用于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电池片本体,电池片本体上的正面主栅线和背面主栅线用于将电池片本体产生的电流引出。在光伏电池片的叠片方向上,正面主栅线位于电池片本体的一端,背面主栅线位于电池片本体远离正面主栅线的一端,正面主栅线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电极部,第一电极部电连接于第一本体的上表面,背面主栅线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电极部,第二本体上设置有插槽,第二电极部设置于插槽内并与第二本体电连接,从而光伏电池片在进行叠片时,其中一个光伏电池片中的第一电极部能够插设在相邻的光伏电池片中的插槽内,并与该插槽内的第二电极部接触,通过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的接触能够实现相邻的光伏电池片之间电流的导通,并且采用插设的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相邻的光伏电池片之间的固定连接。由于第一
电极部在插设于插槽内并与第二电极部接触时即可实现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电连接,因此,无需采用导电胶实现相邻的光伏电池片之间的连接,而是可以在相邻的光伏电池片之间的正面主栅线和背面主栅线之间设置绝缘粘接层,以使得相邻的光伏电池片之间叠片后能够固定连接。采用绝缘粘接层进行粘接,降低了导电胶带来的辅材成本,从而降低了叠瓦电池串的制造成本。并且,通过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物理接触实现电连接,取代了通过导电胶实现相邻的光伏电池片之间的电连接,可以有效避免导电胶溢胶时造成短路的风险,也避免了导电胶虚焊而导致的区域性电阻增大,发电过程中局部过热的风险,增加了叠瓦电池串的良品率。并且,由于插接结构以及绝缘粘接层的配合,可以在不降低固定强度的同时减小叠片的面积,增加了光伏电池片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瓦电池串,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光伏电池片;每一所述光伏电池片包括电池片本体、正面主栅线和背面主栅线,所述正面主栅线电连接于所述电池片本体一端的正面,所述背面主栅线电连接于所述电池片本体另一端的背面;所述正面主栅线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的上表面;所述背面主栅线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二本体上设置有插槽,所述第二电极部设置于所述插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本体电连接;所述插槽内插设有相邻所述光伏电池片的所述第一电极部,所述插槽内的所述第二电极部与相邻所述光伏电池片的所述第一电极部电连接;相邻的所述光伏电池片之间设置有绝缘粘接层以将相邻的所述光伏电池片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瓦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部设置在所述插槽的槽底,所述第二电极部背离所述电池片本体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极部背离所述电池片本体的顶面大致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瓦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部背离所述电池片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锯齿结构,所述第二电极部的背离所述电池片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锯齿结构,相邻的所述光伏电池片之间的所述第一锯齿结构和所述第二锯齿结构相互嵌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瓦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片中的所述第一电极部与相邻的所述光伏电池片中的所述插槽过盈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瓦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电极部沿着所述正面主栅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插槽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电极部的数量相对应,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韫清从海泉王鹏陈良水王岩
申请(专利权)人:环晟光伏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