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子液体橡胶型压敏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734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子液体橡胶型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添加、常温搅拌、涂抹烘干、收卷切割和进行测试等步骤,通过将离子液体作为添加剂制备橡胶型压敏胶同时通过分布检测装置采集压敏胶带压敏胶涂覆面的图像,分析系统对压敏胶带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切割计算后得到结果,根据结果对压敏胶带进行切割可根据压敏胶实际的分布进行切割,避免正常部分被切下造成浪费,解决了现有的橡胶型压敏胶存在的初粘性较低、在光和热的作用下易老化、在低温下易失效以及制备完成后不能根据压敏胶实际的分布进行切割,导致正常部分被切下造成浪费的问题。费的问题。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子液体橡胶型压敏胶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胶粘剂
,具体涉及一种离子液体橡胶型压敏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胶粘剂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便利。压敏胶(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PSA)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胶粘剂,其对压力十分敏感,只需施加轻度压力而不需要借助于溶剂、热或其他手段即可与被粘物牢固粘合。自上个世纪以来,压敏胶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橡胶型压敏胶(RPSAs)是以橡胶弹性体为基体,配以适当的增粘树脂、填料、软化剂、交联剂、溶剂等制成的一种只需施以较小压力便可与被粘物紧密粘合的胶粘剂,广泛应用于单/双面胶带、商标、标签、医疗用品以及电子产品等领域。
[0003]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解释粘接机理,包括:吸附理论、机械互锁理论、扩散理论和静电理论。压敏胶的粘接机理主要是:其在受到外界压力后会发生粘性流动,能够与基材表面充分接触,当压敏胶对基材表面有足够的润湿性时,界面间的分子能够紧密接触而产生分子间作用力,达到吸附平衡,产生强的粘附力。橡胶的分子量通常较高,因此需要添加其它添加剂,例如增粘剂、软化剂和溶剂等,来降低橡胶的粘度,增大橡胶的粘接性。
[0004]但是,目前橡胶型压敏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橡胶一般具有高的分子量,因此其粘度较高,尽管添加了大量的增粘树脂和软化剂,但是其初粘性较低;橡胶弹性体中还存在未反应的双键,尽管有防老剂的加入,但在光和热的作用下仍易老化;一些橡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在低温下容易失效,同时现有的橡胶型压敏胶在制备完成后,由于PET薄膜边缘处压敏胶涂覆不均匀,导致PET薄膜边缘处存在部分有胶和部分无胶的情况,因此需要对未涂覆到压敏胶的区域进行切割去除,但是切割的宽度不能根据压敏胶实际的分布进行确定,导致正常部分被切下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子液体橡胶型压敏胶的制备方法,通过将离子液体作为添加剂制备橡胶型压敏胶同时通过分布检测装置采集压敏胶带压敏胶涂覆面的图像,分析系统对压敏胶带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切割计算后得到结果,根据结果对压敏胶带进行切割可根据压敏胶实际的分布进行切割,避免正常部分被切下造成浪费,解决了现有的橡胶型压敏胶存在的初粘性较低、在光和热的作用下易老化、在低温下易失效以及制备完成后不能根据压敏胶实际的分布进行切割,导致正常部分被切下造成浪费的问题。
[0006]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离子液体橡胶型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1,原料添加,搅拌状态下加入橡胶弹性体100份、增粘树脂50

100份、软化剂0

7份、防老剂0

2份、溶剂300

400份和离子液体20

40份,上述加入的原料分数均为质量分
数;
[0009]其中,所述离子液体为1

丁基
‑3‑
甲基咪唑氯盐、1

丁基
‑3‑
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亚胺盐、1

乙基
‑3‑
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

丁基
‑3‑
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和1

乙基
‑3‑
甲基咪唑三氟甲磺酸盐中任一种;
[0010]步骤2,常温搅拌,将所述步骤1中加入的原料在常温下搅拌5小时,直至原料全部溶解混合均匀;
[0011]步骤3,涂抹烘干,将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溶液涂覆在PET薄膜上,涂覆厚度为25μm,进行烘干,得到压敏胶带;
[0012]步骤4,收卷切割,将烘干后的压敏胶带收卷到滚筒上,并在收卷过程中通过分布检测装置对PET薄膜边缘处的压敏胶分布情况进行检测,进行切割计算后得到结果,根据结果对压敏胶带进行切割;
[0013]其中,所述分布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箱,所述检测箱上设置有用于压敏胶带通过的通道,所述通道的内壁依次设置有补光灯和摄像头,所述检测箱的上方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摄像头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中设置有用于对PET薄膜边缘处的压敏胶分布情况进行检测的分析系统;
[0014]步骤5,进行测试。
[0015]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还采用了如下技术措施。
[0016]进一步的,所述离子液体橡胶型压敏胶中的组分还包括有填料,所述填料为碳酸钙、二氧化硅、炭黑、白炭黑、高岭土、黏土、纳米二氧化硅、氧化铁、碳纳米管、石墨烯、石墨、足球烯、淀粉、壳聚糖、甲壳素和纤维素中任一种。
[0017]进一步的,所述离子液体橡胶型压敏胶中的组分还包括有交联剂。
[0018]进一步的,所述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上含有其它官能团,包括羟基、羧基、醚基、酯基、氨基、磺酸基、烯基、苄基、腈基和呱基。
[0019]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弹性体为天然橡胶、异丁烯橡胶、丁苯橡胶、丁苯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异戊二烯热塑性弹性体、丁基橡胶、硅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和接枝橡胶中任一种。
[0020]进一步的,所述增粘树脂和软化剂为松香、氢化松香缩水甘油酯、萜烯树脂、萜烯酚醛树脂、石油树脂、苯乙烯系树脂、古马隆树脂、烷基酚醛树脂、二甲苯树脂和丙烯酸酯树脂中任一种。
[0021]进一步的,所述溶剂为溶剂汽油、正己烷、戊烷、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乙酸乙酯和乙醇中任一种。
[0022]进一步的,所述离子液体橡胶型压敏胶还可添加聚合物单体,包括对橡胶进行接枝改性和直接共混。
[002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的测试包括初粘性测试、180
°
剥离强度测试和持粘性测试。
[0024]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4包括:
[0025]步骤41,获取压敏胶带压敏胶涂覆面图像,所述摄像头采集压敏胶带压敏胶涂覆面的图像;
[0026]步骤42,压敏胶分布检测,分析系统对压敏胶带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切割计算后得
到结果;
[0027]步骤43,切割,根据结果对压敏胶带进行切割。
[0028]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离子液体作为添加剂制备橡胶型压敏胶同时通过分布检测装置采集压敏胶带压敏胶涂覆面的图像,分析系统对压敏胶带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切割计算后得到结果,根据结果对压敏胶带进行切割可根据压敏胶实际的分布进行切割,避免正常部分被切下造成浪费,解决了现有的橡胶型压敏胶存在的初粘性较低、在光和热的作用下易老化、在低温下易失效以及制备完成后不能根据压敏胶实际的分布进行切割,导致正常部分被切下造成浪费的问题。
[0029]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子液体橡胶型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原料添加,搅拌状态下加入橡胶弹性体100份、增粘树脂50

100份、软化剂0

7份、防老剂0

2份、溶剂300

400份和离子液体20

40份,上述加入的原料分数均为质量分数;其中,所述离子液体为1

丁基
‑3‑
甲基咪唑氯盐、1

丁基
‑3‑
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亚胺盐、1

乙基
‑3‑
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

丁基
‑3‑
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和1

乙基
‑3‑
甲基咪唑三氟甲磺酸盐中任一种;步骤2,常温搅拌,将所述步骤1中加入的原料在常温下搅拌5小时,直至原料全部溶解混合均匀;步骤3,涂抹烘干,将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溶液涂覆在PET薄膜上,涂覆厚度为25μm,进行烘干,得到压敏胶带;步骤4,收卷切割,将烘干后的压敏胶带收卷到滚筒上,并在收卷过程中通过分布检测装置对PET薄膜边缘处的压敏胶分布情况进行检测,进行切割计算后得到结果,根据结果对压敏胶带进行切割;其中,所述分布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箱,所述检测箱上设置有用于压敏胶带通过的通道,所述通道的内壁依次设置有补光灯和摄像头,所述检测箱的上方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摄像头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中设置有用于对PET薄膜边缘处的压敏胶分布情况进行检测的分析系统;步骤5,进行测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液体橡胶型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液体橡胶型压敏胶中的组分还包括有填料,所述填料为碳酸钙、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靖先郭忠成周仕禄刘仕民赵龙赵夕刘晓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