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细弟专利>正文

一种可变形成数字3的玩具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693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形成数字3的玩具机器人,包括用于仿人形的躯体部、仿形外壳、颈部、手臂部、腿部,所述仿形外壳与颈部可拆卸配合,颈部与躯体部可伸缩连接,手臂部与躯体部可翻转连接,腿部与躯体部通过连接结构可转向连接,腿部与连接结构可翻转连接。变形过程:仿形外壳与颈部拆卸分离,颈部伸缩进入躯体部内部,手臂部向躯体部翻转,变形成数字3的右半部;腿部通过连接结构侧转,后相对于连接结构翻转,变形成数字3的左半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变形方式独特,有助于激发使用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富有趣味性。并且,不同于已有的变形玩具的变形方式,给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玩具形式,有助于保持变形玩具的市场活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形成数字3的玩具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玩具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变形成数字3的玩具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玩具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具体形式,在玩耍中往往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并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尤其是具有可变形构架的玩具,相比于普通玩具除可以造型出别样的形状外,还具有变形的特性,使得玩耍趣味性大大提高。例如中国技术专利CN212395843U一种由数字0至9组合成机器人的玩具,采用插接和/或翻转的方式实现由一形态向数字形态的形态变换。然而,现有的可变形成数字形状的玩具,变形方式单一,并且在未变成数字状态的造型形式较少,渐渐地失去了对孩子的吸引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和不足,通过翻转、转向、拉伸的变形方式解决现有技术中可变形成数字的玩具变形方式单一、造型传统形式较少、逐渐丧失对使用者的吸引力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变形成数字3的玩具机器人。
[000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玩具整体之间拼装方式过于单一、拼装自由度低、连接不够牢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变形成数字3的玩具机器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6]本技术所述的可变形成数字3的玩具机器人,包括用于仿人形的躯体部、头部、手臂部和腿部;所述头部和手臂部与躯体部分别可伸缩配合和可翻转连接,所述腿部通过连接结构与躯体部可转向连接,并且腿部还与连接结构可翻转连接;所述头部伸缩进入躯体部内部,手臂部向躯体部翻转,变形成数字3的右半部,腿部通过连接结构侧转,后相对于连接结构翻转,变形成数字3的左半部。
[0007]优选地,所述头部包括仿形外壳和颈部,所述仿形外壳与颈部可拆卸配合,颈部与躯体部可伸缩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仿形外壳于内侧顶部设置插入件,颈部对应于插入件设有承接件,所述插入件与承接件可过紧配合。
[0009]优选地,所述颈部包括台体和设于台体顶部的柱体,所述台体设置成楔块形状、并于两侧形成突出部分,所述躯体部内部对应于突出部分设有滑槽,所述突出部分与滑槽可滑动地配合。
[0010]优选地,所述台体设有致动件,所述躯体部对应于致动件的运动路径设有限位槽,所述致动件与限位槽可滑动且外突出地配合。
[0011]优选地,所述手臂部包括肩结构、上臂结构和下臂结构,所述肩结构与躯体部通过第一转轴连接,并且肩结构设置成壳体,上臂结构与壳体内部可转动连接,下臂结构与上臂结构可翻转连接。
[0012]更具体地,下臂结构与上臂结构通过第二转轴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一端设置成球体,另一端设置成转轴结构,所述躯体部内部对应于球体设有安装槽、并于配合处设有转向限位槽,所述腿部与转轴结构可转动连接、并于连接处设有翻转限位槽,通过转向限位槽、翻转限位槽限制连接结构的转向运动和腿部的翻转运动。
[0014]优选地,所述腿部包括上腿部和下腿部,所述下腿部设有滑动槽,上腿部整体与滑动槽可滑动地套接。
[0015]优选地,所述上腿部设有卡扣件,所述滑动槽内部对应于卡扣件设有卡扣槽,所述卡扣件与卡扣槽配合以固定住上腿部。
[0016]优选地,所述玩具机器人的一侧阵列地设有可用于玩具整体间相互拼装的拼装孔、相对侧设有可与拼装孔插接的插接件。
[0017]更具体地,下腿部可翻转地设有仿形脚部。
[0018]更具体地,下腿部可翻转地设有平衡支脚。
[0019]更具体地,平衡支脚的主体沿倾斜于转动轴线垂直方向设置。通过倾斜设置,以更好的平衡机器人站立时底部受力,使站立更稳定。以更好的平衡机器人站立时底部受力,使站立更稳定。
[002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形成数字3的玩具机器人,包括用于仿人形的躯体部、仿形外壳、颈部、手臂部、腿部,所述仿形外壳与颈部可拆卸配合,颈部与躯体部可伸缩连接,手臂部与躯体部可翻转连接,腿部与躯体部通过连接结构可转向连接,腿部与连接结构可翻转连接。变形过程:仿形外壳与颈部拆卸分离,颈部伸缩进入躯体部内部,手臂部向躯体部翻转,变形成数字3的右半部;腿部通过连接结构侧转,后相对于连接结构翻转,变形成数字3的左半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变形方式独特,有助于激发使用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富有趣味性。并且,不同于已有的变形玩具的变形方式,给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玩具形式,有助于保持变形玩具的市场活力。
[0022]在此基础上,本技术中所述车主体和仿形部件的一侧均阵列地设有用于玩具整体间相互拼装的拼装孔、另一侧设有可与拼装孔插接的插接件。通过拼装孔和插接件的配合可实现多个玩具之间的自由拼装,极大地提高了拼装自由度和组合形态的可能性,有助于激发孩子的玩耍乐趣和想象力;同时,阵列设置的多组拼装孔和插接件,连接强度较高,相比于现有技术其连接更为牢固,使得在玩耍时不必担心组装玩具一碰就散的情况。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玩具机器人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玩具机器人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玩具机器人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变形中的玩具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玩具机器人变形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0躯体部、11滑槽、12限位槽、14转向限位槽;20头部、21 仿形外壳、211插入件、22颈部、221承接件、222台体、224致动件;30手臂部、31肩结构、32上臂结构、33下臂结构、34第一转轴、35第二转轴;40腿部、41翻转限位槽、42上腿部、421卡扣件、 43下腿部、431滑动槽、433仿形脚部、434平衡支脚;50连接结构、 51球体、52转轴结构;61拼装孔、62插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解释及说明,应当理解下面的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易于理解,并不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32]如图1、2、4、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可变形成数字3的玩具机器人,包括用于仿人形的躯体部10、头部20、手臂部30和腿部 40、所述头部20和手臂部30与躯体部10分别可伸缩配合和可翻转连接,所述腿部40通过连接结构50与躯体部10可转向连接,并且腿部40还与连接结构50可翻转连接、所述头部20伸缩进入躯体部 10内部,手臂部30向躯体部10翻转,变形成数字3的右半部,腿部40通过连接结构50侧转,后相对于连接结构50翻转,变形成数字3的左半部。
[0033]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头部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形成数字3的玩具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仿人形的躯体部(10)、头部(20)、手臂部(30)和腿部(40);所述头部(20)和手臂部(30)与躯体部(10)分别可伸缩配合和可翻转连接,所述腿部(40)通过连接结构(50)与躯体部(10)可转向连接,并且腿部(40)还与连接结构(50)可翻转连接;所述头部(20)伸缩进入躯体部(10)内部,手臂部(30)向躯体部(10)翻转,变形成数字3的右半部,腿部(40)通过连接结构(50)侧转,后相对于连接结构(50)翻转,变形成数字3的左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成数字3的玩具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20)包括仿形外壳(21)和颈部(22),所述仿形外壳(21)与颈部(22)可拆卸配合,颈部(22)与躯体部(10)可伸缩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形成数字3的玩具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外壳(21)于内侧顶部设置插入件(211),颈部(22)对应于插入件(211)设有承接件(221),所述插入件(211)与承接件(221)可过紧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形成数字3的玩具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22)包括台体(222)和设于台体(222)顶部的柱体,所述台体(222)设置成楔块形状、并于两侧形成突出部分,所述躯体部(10)内部对应于突出部分设有滑槽(11),所述突出部分与滑槽(11)可滑动地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形成数字3的玩具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台体(222)设有致动件(224),所述躯体部(10)对应于致动件(224)的运动路径设有限位槽(12),所述致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细弟
申请(专利权)人:黄细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