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翻转组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6596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可翻转组件及车辆,其中,可翻转组件,包括:可翻转件,可翻转件包括相对设置的施力端及转接端;连杆结构,连杆结构包括固定臂、连接臂、第一铰接臂及第二铰接臂;固定臂用于固定连接,连接臂与可翻转件连接,第一铰接臂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固定臂及连接臂,第二铰接臂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固定臂及连接臂;可翻转件可通过连杆结构实现翻开状态及盖合状态的转换,其中,以第一铰接臂及第二铰接臂所在平面作为基准面,在基准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以转接端远离施力端的端点在基准面上的投影作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当可翻转件处于盖合状态时,第一铰接臂的延长线及第二铰接臂的延长线的交点位于直角坐标系的第二象限范围内。围内。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翻转组件及车辆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可翻转组件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越来大众化越来越普及,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车辆的结构性能。然而,目前传统的汽车仍然存在一些结构上的缺陷。例如,传统的汽车的发动机盖盖在行驶过程中,会出现上下晃动的情况,不仅会导致产生噪声,并且还会导致结构上的不稳定,减少车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可翻转组件及车辆。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翻转组件,包括:
[0005]可翻转件,所述可翻转件包括相对设置的施力端及转接端;
[0006]连杆结构,所述连杆结构包括固定臂、连接臂、第一铰接臂及第二铰接臂;所述固定臂用于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可翻转件连接,所述第一铰接臂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固定臂及所述连接臂,所述第二铰接臂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固定臂及所述连接臂;
[0007]所述可翻转件可通过所述连杆结构实现翻开状态及盖合状态的转换,其中,以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翻转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翻转件,所述可翻转件包括相对设置的施力端及转接端;连杆结构,所述连杆结构包括固定臂、连接臂、第一铰接臂及第二铰接臂;所述固定臂用于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可翻转件连接,所述第一铰接臂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固定臂及所述连接臂,所述第二铰接臂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固定臂及所述连接臂;所述可翻转件可通过所述连杆结构实现翻开状态及盖合状态的转换,其中,以所述第一铰接臂及所述第二铰接臂所在平面作为基准面,在所述基准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以所述转接端远离所述施力端的端点在所述基准面上的投影作为所述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当所述可翻转件处于盖合状态时,所述第一铰接臂的延长线及所述第二铰接臂的延长线的交点位于所述直角坐标系的第二象限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施力端至所述转接端方向,所述固定臂上间隔设有第一铰接部及第二铰接部,所述连接臂上间隔设有第三铰接部及第四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臂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铰接部及所述第三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臂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部及所述第四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第三铰接部之间的连线的延长线为所述第一铰接臂的延长线;所述第二铰接部与所述第四铰接部之间的连线的延长线为所述第二铰接臂的延长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翻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第三铰接部之间的连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铰接部与所述第四铰接部之间的连线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姜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