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及其锅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6231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17
本申请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及其锅体,锅体包括内锅及安装在内锅底部的搅拌装置。搅拌装置设有搅拌头及搅拌轴,搅拌头位于内锅内,搅拌轴的顶部与搅拌头连接并向下延伸出内锅。搅拌头的顶部设有提拉部,提拉部设有贯穿孔,贯穿孔的尺寸大于等于5mm。烹饪器具在烹饪结束后,可以借助筷子插入贯穿孔内将搅拌头挑出内锅,无需用手操作,可避免烫手。可避免烫手。可避免烫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一些烹饪器具在内锅内设置了搅拌装置,可以对内锅内的食物进行搅拌,在食物烹饪结束后,由于搅拌头装置的存在,导致锅内的食物无法用汤勺完全舀出,即使有些搅拌装置的搅拌头是可以用手指取出的,但是由于刚烹饪结束的内锅及搅拌头仍然处于高温状态,此时用手取出搅拌头是很容易烫伤手指。
[0003]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烹饪器具及其锅体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及其锅体,内锅的搅拌头可以借助筷子移出内锅,不会烫伤手指。
[0005]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烹饪器具的锅体,包括内锅及安装在所述内锅底部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设有搅拌头及搅拌轴,所述搅拌头位于所述内锅内,所述搅拌轴的顶部与所述搅拌头连接并向下延伸出所述内锅,所述搅拌头的顶部设有提拉部,所述提拉部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尺寸大于等于5mm。烹饪器具在烹饪结束后,可以用筷子插入贯穿孔内向上挑起搅拌头,将搅拌头移出内锅,无需用手操作,可避免烫手。
[0006]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贯穿孔为圆孔,直径为5mm

15mm,能够插入常见的各种尺寸的筷子。
[0007]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提拉部的轮廓外形为圆形、矩形、正方形或扇形。提拉部采用简单的形状,更加方便制造。所述提拉部的厚度为 1mm

4mm,具有一定的强度,避免提拉时受力断裂。
[0008]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搅拌头包括主体部,所述提拉部单独成型后焊接至所述主体部的顶部。提拉部单独制造可简化搅拌头的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0009]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提拉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的焊接处经抛光处理,防止焊接处生锈,影响搅拌头的使用寿命。
[0010]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一对手柄座及隔热圈,所述手柄座对称地固定在所述内锅的相对两侧,所述隔热圈环绕在所述手柄座和所述内锅的外周侧。隔热圈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避免热量传递至锅体的外壳,烫伤用户。
[0011]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隔热圈的顶部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包覆在所述手柄座的外侧,所述延伸部的表面设有凸筋。凸筋起到防滑的作用。
[0012]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搅拌头包括所述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向外延伸的一对搅拌叶,所述主体部为上大下小的罩形结构,内部设有空腔及位于所述空腔顶部与所述搅拌轴互配的定位孔,所述搅拌叶呈倾斜设置的片状。搅拌头结构简单
方便制造,搅拌叶具有良好的粉碎效果。
[0013]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搅拌装置设有固定座、轴承、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及螺母,所述内锅的底壁设有凸台,所述螺母与所述固定座互配将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凸台之上,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凸台;所述固定座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主体部罩在所述固定座之上,所述搅拌轴伸入所述通孔内并向上延伸出所述通孔与所述搅拌头的所述定位孔连接,所述轴承设置所述通孔内并套在所述搅拌轴外,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所述通孔内部的顶部并密封连接所述搅拌轴及所述固定座。搅拌装置可靠的地安装在内锅底部,并通过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进行密封,避免内锅内的汤汁进入搅拌装置内。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及前述的烹饪器具的锅体。本烹饪器具的搅拌头可以用筷子挑起并移出内锅,无需用手操作,可避免烫手。
[001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锅体的剖面图。
[0016]图2为图1中的锅体的俯视图。
[0017]图3为图1锅体的搅拌装置的搅拌头的立体图。
[0018]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9]图5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内锅1、侧壁11、底壁12、凸台13、搅拌装置2、搅拌头21、提拉部211、贯穿孔212、主体部213、空腔2131、定位孔2132、搅拌叶214、搅拌轴22、固定座23、连接部231、通孔232、轴承24、第一密封件25、第二密封件26、螺母27、手柄座3、卡块31、隔热圈4、扣持结构41、延伸部42、凸筋43、铆钉5。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装置、系统、设备和方法的例子。
[0023]参考图1所示,根绝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及盖合在锅体上的锅盖。该烹饪器具具有搅拌功能,其锅体包括内锅1及安装在内锅1底部的搅拌装置2。结合图2所示,搅拌装置2设有搅拌头21及搅拌轴22,搅拌头21位于内锅1内,搅拌轴22伸入内锅1内,搅拌轴22的顶部与搅拌头21连接以带动搅拌头21转动,搅拌轴22的底部向下延伸出内锅1,锅体还设有电机(未图示)及连接电机轴(未图示)及搅拌轴22的传动装置(未图示),电机(未图示)工作时带动搅拌轴22转动,进而带动搅拌头21转动进行搅拌。
[0024]结合图3所示,搅拌头21为可拆设置,其顶部设有提拉部211,提拉部 211设有贯穿孔212,贯穿孔212的尺寸大于等于5mm。普通筷子的直径为 3mm

8mm,在烹饪结束后,可以用
筷子插入贯穿孔212内向上挑起搅拌头 21,将搅拌头21移出内锅1,更加方便地盛取内锅1内的汤液时;借助筷子无需用手操作,可避免烫手。
[0025]在本实施方式中,贯穿孔212为圆孔,直径为5mm

15mm,能够插入常见的各种尺寸的筷子。搅拌头21具有一定的重量,提拉部211的厚度设计为 1mm

4mm,具有一定的强度,避免提拉时受力断裂。
[0026]在本实施方式中,搅拌头21包括主体部213及该提拉部211,主体部213 的周边设有一对向外延伸的搅拌叶214。主体部213为金属铸造件,提拉部 211也是金属件,单独成型后焊接至主体部213的顶部。提拉部211单独制造可简化搅拌头21的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并且采用焊接的方式可以可靠将提拉部211固定在搅拌头21上。
[0027]焊接后对提拉部211与主体部213之间的焊接处进行抛光处理,形成亮光面,防止焊接处生锈,影响搅拌头21的使用寿命。
[0028]提拉部211的轮廓外形不限,可以是各种形状,例如圆形、矩形、正方形或扇形均可简单的形状,更加方便制造。
[0029]参考图1及图4所示,锅体还包括一对手柄座3,内锅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的锅体,包括内锅(1)及安装在所述内锅(1)底部的搅拌装置(2),所述搅拌装置(2)设有搅拌头(21)及搅拌轴(22),所述搅拌头(21)位于所述内锅(1)内,所述搅拌轴(22)的顶部与所述搅拌头(21)连接并向下延伸出所述内锅(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头(21)的顶部设有提拉部(211),所述提拉部(211)设有贯穿孔(212),所述贯穿孔(212)的尺寸大于等于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212)为圆孔,直径为5mm

1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部(211)的轮廓外形为圆形、矩形、正方形或扇形,和/或所述提拉部(211)的厚度为1mm

4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头(21)包括主体部(213),所述提拉部(211)单独成型后焊接至所述主体部(213)的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部(211)与所述主体部(213)之间的焊接处经抛光处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锅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手柄座(3)及隔热圈(4),所述手柄座(3)对称地固定在所述内锅(1)的相对两侧,所述隔热圈(4)环绕在所述手柄座(3)和所述内锅(1)的外周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的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圈(4)的顶部设有延伸部(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文康刘日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